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门户!智库专家聚焦济南新优势,探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路径

2021-06-14 07:47:2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肖明君

责任编辑:李欢

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门户!智库专家聚焦济南新优势,探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路径

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门户!智库专家聚焦济南新优势,探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路径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济南视察,心系新旧动能转换、挂怀乡村振兴、鼓励自主创新、倡导奋发有为,为济南未来发展给出了规划图、下达了任务书,为全市长远工作部署提供了基本遵循。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三年来,济南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紧抓新形势新机遇,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赢得竞争新优势。那么,全市积极推动腾笼换鸟,在培育新动能方面取得了哪些耀眼成就?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和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上,又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对此,“理响泉城”智库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通过详实数据分析,作出了科学、新颖的解读。

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门户!智库专家聚焦济南新优势,探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路径

打造“五个济南”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王慧艳

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门户!智库专家聚焦济南新优势,探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路径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三年来,济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打造“五个济南”,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征程全面开启。

第一,全市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省,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GDP占全省比重由2018年的10.27%上升到2020年的14%。2020年,济南市GDP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140.9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百亿的区有4个,城市能级加速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明显。三年来,济南不断“腾笼换鸟”,传统动能升级改造不断加快,关停“散乱污”企业7600余家。2020年,济南“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36%,居全省领先水平,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占GDP比重达到42%,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27家,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2.4%,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级,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第三,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从产业结构看,济南市产业发展日趋合理化、高级化,第三产业增长了1.1个百分点。2020年,济南市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分别比2019年增长24.3%和22.2%,高端产品快速增长,高端产品服务器产量超过140万台。济南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为61.5%,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为33.8%。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实施,济南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万元GDP能耗比2019年下降7.5%。

第四,城市功能品质再上新台阶。“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破题起步,城市发展由外延拓展向内涵提升加速转型。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建设,“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全面提速,“三环十二射”高快一体路网即将成型,已建成轨交线路相继投入运营,济南进入“地铁时代”。随着东部老工业区企业搬迁改造项目完成,污染防治成效明显,2020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2.5%,率先在全省消除劣Ⅴ类水体,拆违拆临1亿平方米以上,建绿透绿479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公园700余处,山河湖泉特色日益彰显。

2020年12月,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面向“十四五”,济南将在新的起点上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环境的新挑战,牢牢把握新发展机遇,找准定位、谋划发展,实现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跨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能级,支持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高端前沿产业。积极推动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积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省会经济核心竞争力。

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强化先进文化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新风尚,凝聚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精神力量。深入挖掘济南历史文化深厚内涵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济南文化软实力,构筑全国区域文化高地。

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完善生态文明统筹协调机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达成的契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高水平推进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建设,构建欧亚陆海联动枢纽,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提升济南国际化水平,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门户。

数字经济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

张维昊

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门户!智库专家聚焦济南新优势,探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路径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考察时曾经指出,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是否能过坎的关键。

而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数字经济无疑是一个体现高端技术集成和创新驱动的产业门类。2020年12月15日,济南市公布了《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在第二大部分“聚焦当好‘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排头兵,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中提到,要“数字赋能取得新突破”,这也是“十四五”时期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在第五大部分“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也再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这凸显了济南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对于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在这个大背景下,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能够为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加速“推进力”。

第一,数字经济可以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数据),在使用过程中自身就会产生驱动经济特别是新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也会使用传统的生产要素比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但是会把数据与之相结合进行数字化改造,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指数级的放大作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第二,数字经济可以深度融合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层面数字经济“赋能效应”明显,不仅能实现数字技术自身的产业化发展,还能够与实体经济中的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通过这种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加快形成产业与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动力和新产业。而这正对应着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旧动能”的改造与升级。

第三,数字经济在济南发展态势良好,已经成为推动济南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引擎。济南市计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超过5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4500亿元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由此可见,数字经济与新旧动能转换在机制机理上高度契合、作用显著、地位凸显。未来济南市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主要措施与着力点包括以下三大层面。

微观层面。一是要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吸引数字化人才提供政策便利与资金支持,完善和强化微观主体创新机制,促使企业在内部管理模式、客户个性化需求以及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数字化转型。二是要加快提升智慧泉城建设水平,聚焦打造“善感知、有温度、会呼吸”的中国智慧名城。要把数字技术应用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上来,加快城市建设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

中观层面。一是要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形成“算谷”独特的产业生态。数字产业化就是指数字技术自身的产业化发展,济南市在这方面的最主要抓手就是由部省市共建的“中国算谷”,它主要聚焦大数据的算力、算法和算数创新,属于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以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为抓手促进“六链融合”。产业数字化就是指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全方位全要素地进行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济南市在这方面的主要着力点就是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其中浪潮是重要的核心推动企业。要以工业制造业的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促进数据链、技术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六链融合”。

宏观层面。最主要的是依托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结合“大平台”做好“大文章”。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千亿级产业目标”,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已经招引建设了一大批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务、新消费的“四新”项目,未来还会有更多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端优质项目在此聚集。

最后,济南市依托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一定能跑出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加速度,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服务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发展大局,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大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济南力量。

激发乡村活力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土地经济中心主任

杨志恒

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门户!智库专家聚焦济南新优势,探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路径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章丘三涧溪村时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充分发挥乡村地域优势,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是现阶段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路径。济南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方面的很多有效做法值得借鉴:

一、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是乡村发展的基石,任何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行动策略都要确保农业的突出重要地位,积极响应中央要求,大力推进农村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开展粮食稳产丰产行动。但农业的发展不能止步于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求以创新引领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当中,运用科技、文化、艺术等创意手段,优化配置农业农村资源,激活农村要素,挖掘提升农业的产品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构建起多层次的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仅打开了农业发展新的效益空间,更促进了农民就业创业,为农民利用自有资产、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及其休闲产品创意营销等持续稳定增加收入开辟新渠道。

二、补足乡村人居环境短板,提高乡村宜居性

宜居村庄建设对优化农村人口分布、重塑农村景观格局、促进农村转型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地区不仅是提供农产品的生产空间,更是为城乡居民提供生态休闲空间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保障农产品供应和生态安全的重任。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大力发展有机、生态、高效、低碳的现代农业,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使得乡村经济发展走绿色、低碳、高效、包容的绿色繁荣之路。

一方面要继续增强农村交通、村居卫生等硬件环境建设,优先考虑弱势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妇女,以及因空间两极化和郊区化而落后地区的村民;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就业机会和社会参与等软环境的建设,结合农村电商、直播业的兴起,充分利用跨境电商等数字贸易优势,推动农村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出口,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农产品出口方式的转型和创新。利用“互联网+”这一开放平台发展跨境电商,使得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有效步入国际市场,对接更大的消费市场,推动农村特色产品、特色产业出口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为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提供新的空间。

三、完善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工作机制

遵循“自下而上”的方法,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的发展意愿,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切实解决农民需要,保证农业不动摇、农村环境建设不断提升。

推动乡村发展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明确乡村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在城乡关系中的平等地位,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逐渐缩小城乡之间发展的差异,吸引拥有田园梦、乡土情的都市人群到乡村定居,吸引新经济新人群集聚创新创业。城乡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可以进一步推动乡村发展并有利于城镇化质量的整体提升,可以成为城市居住、工作、休闲的别样补充。

乡村产业发展和活力激发,在动力源上越来越体现为智力驱动型。因此,乡村振兴事业说到底是一项持续的“人才引流”事业。这也意味着,抓乡村振兴,必须把队伍建设和人才梯队搭建作为核心。这其中,不仅要有一批懂农业技术的人,还要有一批懂数字经济、现代物流、农业融资、观光文旅等方面的人才,需要各种现代技术和产业为农业赋能,以此扩大农业的延展性,实现农村整体产业环境的复合型运营。吸引人才下乡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和政策鼓励,搭建乡村人才创业平台,导入人才孵化基地模式,以项目和投资带动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这其中,投资项目的定向导入,对于人才团队的吸引力尤其明显,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成建制人才队伍的引入对于产业提升效能是成几何级数的。

作者:肖明君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