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史元厚烈士纪念堂:一位国际主义战士的“丰碑”

2021-06-15 10:37:1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赵晓林

责任编辑:王诗怡

  来到长清区马山镇潘庄村,进村不远就看到一座大门非常庄严、独特的建筑——史元厚烈士纪念堂。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两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了抢救落水朝鲜儿童而光荣牺牲:一位是罗盛教,另一位便是史元厚。

  纪念堂大门坐北朝南,建筑形制呈八字形,砖券门,大门上方为堆塑的“国际主义战士史元厚烈士纪念堂”字样,和上方的红五星一起,让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感。

  史元厚烈士的侄子史庆岭现在负责管理纪念堂。纪念堂是一座三合院,东侧立着两座石碑,分别是1995年12月立的“济南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山东省人民政府2015年6月立的“山东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碑。

  进入坐北朝南的正屋,正面墙壁前的桌子上摆有史元厚烈士的照片,两侧摆放着很多挽联、题词等,其中有曾任原铁道部部长的滕代远题写的“罗盛教式的国际主义战士史元厚烈士永垂不朽”巨幅挽联,以及被救儿童赵元弘后来题写的挽联“史元厚烈士永垂不朽”,还有原铁道部、上海铁路局、山东省政府等送的挽联。

  史元厚1929年出生在潘家庄,幼时生活困苦。抗日战争时加入儿童团,传送情报、站岗放哨。1945年参加民兵,1948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淮海战役。1949年5月,部队改编成铁路人民警察部队,他就随部队进驻上海。抗美援朝开始,史元厚连续写了7次申请书和决心书,要求参加志愿军,1953年2月,他被批准赴朝。进入朝鲜后,他不怕苦不怕累,有一次部队挖山洞,他一连干了57天,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还有一次,停在山洞里的一列军用火车突然着火,他和战友们奋不顾身,全力扑灭了大火,保护了军用物资。1953年5月,美机轰炸顺安地区石岩贮水库,他冒着生命危险,和战友们与洪水搏斗,打捞电线杆、接通电线,下水抢救被冲走的财物,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史庆岭说,史元厚牺牲的时间是1953年12月1日,当时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到部队,驻扎在朝鲜安州火车站附近,史元厚和战友去执行慰问团的警戒任务。当天,史元厚完成任务返回部队,从车站路经龙潭池时,发现一个朝鲜儿童滑冰时因冰塌陷落水中。他迅速脱下棉衣跃入水中,3次潜入水底抢救落水儿童,终于将儿童托出水面。赶来的战友用长竹竿将儿童救出,而史元厚却因体力耗尽沉入水中。当他被救出水面时,已停止呼吸,光荣牺牲。

  年仅24岁的史元厚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12岁朝鲜儿童的新生,他英勇救人的事迹,也为中朝友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4天后的12月5日,朝鲜平安南道安州郡人民及史元厚所在部队3000多人举办隆重仪式,把史元厚的遗体安葬在龙潭岭下,并把龙潭岭改名为“史元厚岭”,把龙潭池改名为“史元厚池”。为了表彰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一等功”并授予“二级爱民模范”称号,同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模范团员”称号。而在他的老家,山东省政府修建了这座史元厚烈士纪念堂。

  当时国内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史庆岭告诉记者,1953年12月18日,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史元厚追悼大会,把史元厚的父母也邀请到了上海。

  史庆岭对记者说,1983年8月,朝鲜劳动党中央决定重建志愿军铁道部队烈士纪念碑,并重修史元厚烈士纪念碑,在墓碑上镶嵌铜刻头像。1985年10月25日,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35周年,朝鲜政府决定为史元厚建立铜像,史元厚的弟弟史元太应邀赴朝参加铜像揭幕仪式。当天下午,在金日成体育场,5万多名青少年表演了大型团体操《光辉的朝鲜》,表演中有史元厚抢救落水儿童赵元弘的动人画面。 (本报记者赵晓林)

  来到史元厚烈士纪念堂之前,记者想象中这里只是一座普通的院落。当站在纪念堂前时,记者却由衷地感到了震撼。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烈士的光荣事迹,还有当地人对烈士的尊重和颂扬,都让记者感觉到烈士的影响力,感受到了这样一位国际主义战士在民众心中的地位。这座纪念堂,是一座能让当代人真正近距离认识烈士,了解那段革命历史的最佳场所,是开展党性教育的好“课堂”。

作者:赵晓林

责任编辑:王诗怡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