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2021-06-21 07:08:4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陈炜敏 摄影:崔健

责任编辑:卢卫美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人物画像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今天的黄学禄年过八旬,平静的面孔上看不出太多烽火与硝烟的痕迹。但作为一名战士,他的一生,却是真正“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战斗的历程。

  1938年,黄学禄出生在大别山腹地信阳市浉河区柳林乡塘埂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1956年,黄学禄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向往已久的解放军战士。入伍后,黄学禄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战场,接受了军人生涯第一场血与火的磨练,他也是最后一批撤回国内的志愿军战士。后来,他又参加了甘肃临夏平叛、西藏平叛等重大军事行动。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2014年,作为“时代先锋”,中宣部向全国突出宣传了他的事迹,《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等做了持续报道。

  就在不久前,黄学禄被评为国防动员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从大别山区走出的黄学禄,和他的前辈一样,将大别山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和行为风范。

  2021年4月7日,细雨蒙蒙中,一位老人走进河南信阳浉河区柳林革命纪念馆。走在青砖小路上,抚摸着合抱粗的红杉,老人陷入沉思:65年前,他从家乡柳林乡塘埂村出发,走向革命道路,从此转战南北,倏忽半个多世纪。

  老人是原济南军区副政委黄学禄将军。戎马倥偬,他的战斗步伐踏遍朝鲜半岛、西北戈壁、青藏高原、荆楚中原,最终落户泉城济南;卸甲归田,他耗费18年心血写就六部著作,300多万字全部手写而成,每个字都是一名共产党员勤恳执著的初心与使命。

  丹心濡霞

  古稀之年发起“攻坚战”

  黄学禄的故事要从他撰写的六本书说起。

  2020年5月,黄学禄写下《毛泽东成功的秘诀》第十稿的最后一个字。这位82岁的老人,在笔耕18年之后,也终于决定为自己的写作生涯画上一个句号。

  黄学禄的写书生涯始于2002年。这一年,他从领导岗位正式退下来。

  做了40多年思想政治工作,他对这项工作很有感情,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退休后他希望能做点应该做的事,做点喜欢做的事,做点身后留下纪念的事。于是他将这些年的所思所想、经验心得整理出来,为同行及部队官兵留点纪念;同时还有另一种考虑:处于世纪之交,各种思潮涌现出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以新的视角、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开展工作,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部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关注什么问题,他们有哪些困惑,工作中遇到过什么热点、难点?根据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着眼时代特点,黄学禄相继写成《与思想政治工作者聊天》《看家本领不能丢》《人生有价值》三本凝结几十年思想政治工作智慧的图书。

  三本图书被读者称作是与时代同行的“良师益友”,在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者中尤其受到欢迎,认为对自己工作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一些影视剧、出版物和网站时常戏说和演绎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特别是境内外反动势力,肆意歪曲、丑化历史,恶搞英烈。你能不能写本书,把真实的历史告诉大家?”听闻黄学禄在写书后,很多人包括中国驻外使节向他这样建议。

  黄学禄萌发了写作一部系统性、可读性强的中国近代史专著,以教育激励后人的想法。

  2010年,已经72岁的黄学禄发起“攻坚战”,以笔为戈,在新的战场上重新披挂出征:撰写一本纵贯百年历史,涵盖从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为了写作这本书,黄学禄走访革命圣地、查档案、跑书店、进图书馆,请教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查阅历史资料上千万字。三年的闭门笔耕,104万字的《千秋功业》写成。

  该书得到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机构专家的好评,原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欣然作序。该书出版后,被中组部列入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教材,更被原济南军区部队和10多个县市列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辅导教材。

  我们的祖国如何从近代的屈辱历史走向崛起?又怎样逐步实现和超越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而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写完《千秋功业》,黄学禄又奉献出上百万字的《历史的跨越》。

  目前,黄学禄的“压轴之作”《毛泽东成功的秘诀》也即将出版。该书40余万字,十易其稿。

  这18年间,除了外出讲座或调研,黄学禄把时间全部奉献给写作。

  由于长期伏案,2012年6月,劳累过度的黄学禄胃部大出血。送到医院后,输血1200毫升后病情才得以稳定。医生严令他住院治疗、卧床静养。但当时书稿写作正进行到关键时期,住院5天后,他就在病床上写起了书稿。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写这几本书确实很辛苦,”回首写作之路,黄学禄不由地感慨。黄学禄初中未毕业就参军入伍,并不是专业作家,写作更要付出加倍的艰辛。一米高的书稿,每页纸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不同颜色的修改记录。

  六部书煌煌300多万字的书稿,一笔一划、一点一墨,全部是手写而成,一片为党的事业蜡炬成灰、奉献终生的耿耿深情跃然纸上!

  历史的功勋不能忘却,历史的教训需要反思,历史的伟业应当传承,历史的责任呼唤担当。在著书立说的同时,年逾古稀,黄学禄还踏上了宣讲之路。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寻找我党我军成长的历史脉络,寻求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黄学禄拟定了29个选题,进山沟、上海岛,深入部队、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地。凭借多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积累和充分的准备,黄学禄的每场宣讲都将厚重深刻的选题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黄学禄用“小故事”演绎“大道理”,在“小课堂”厚植“大情怀”,几年来,黄学禄宣讲210场次,听众达20余万人次。

  春晖育新

  家乡少年的“魔法师”

  写了六本书,这么受欢迎,稿费肯定少不了吧?很多不熟悉情况的人会问黄学禄,而熟悉他的人知道,黄学禄一分钱没留,把稿费全部捐给了故乡信阳。

  大别山区核心地区的黄柏山上,有一所特殊的学校——商城县黄柏山希望小学。该校海拔700多米,解决了周围10个村民组共60余名低年级学生的上学问题。教学楼有三层,面积3000多平方米,明亮宽敞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成为大山深处一道别样的风景。

  12年前,当黄学禄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2009年10月,黄学禄应老部下、时任黄柏山林场场长的余英禄之邀,前往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黄柏山林场。看到20万亩郁郁葱葱的林木,看到家乡山青了、水绿了,黄学禄露出欣慰的笑容。但当看到山顶那座陈旧简陋的校舍,听闻这里还曾发生过雷电击伤学生的事情后,老人眉头紧锁。

  余英禄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老首长说,‘孩子们太苦了,咱们要共同努力把学校建起来。你先把图纸设计好,我回去准备钱。’”

  2010年1月,余英禄带着图纸来到济南。黄学禄看到后十分满意:新学校选在了半山腰,充分考虑了安全因素,又可以兼顾山上山下的学生;校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临走时,黄学禄把10万元装在信封里交给了余英禄。“这是启动资金,你们要尽快开工,后面的钱我来想办法。”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黄学禄的朴素理念。随后他又筹措40万元,县里财政也提供资金支持,两年后,一所全县海拔最高、距离县城最远但又宽敞明亮、现代化的深山里的学校——黄柏山希望小学建成。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今年清明节期间,黄学禄又来到黄柏山希望小学,这是他第12次来到这里。

  像往常一样,黄学禄给孩子们带来了礼物——8张全新的8人座餐桌,以及图书、益智玩具等。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黄爷爷,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一变,一座破旧的房屋,变成了一所崭新的学校,让乡下孩子有了安心学习的地方;一变,让普通的餐厅变得更加美观、便捷,从此,我们再也不用趴在破旧的废弃课桌上吃饭了;一变,让破旧的课桌凳子全是新的;一变,让小小的院子,变成了大大的花园,从此开心代替了悲伤。亲爱的黄爷爷,我要为您这位天底下最棒的魔法师送上一句祝福,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这首语言稚嫩却饱含深情的小诗,出自黄柏山希望小学二年级学生蔡佳瑶之手。听说黄爷爷要来看望他们之后,这个年仅8岁的小姑娘早早地写好小诗,精心配上了美丽的图画,并作为礼物送给最敬爱的黄爷爷。

  在黄学禄捐助的学校中,有一所是让老人最为牵挂的,那就是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这是一所面向听障、智障等残障儿童的学校。2015年,黄学禄向学校捐赠10万元善款,设立爱心助学基金,至今已有450余人次受益。这次,他又带来了1万多元的生活、学习用品。

  十余年间,黄学禄陆续出资150余万元,用于浉河港西河高级小学、柳林乡希望小学及塘埂村希望小学建设,在柳林乡建设了一座高标准的乡镇图书馆,并捐赠3万余册图书。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今年7月,位于信阳新县的大别山少年军校将正式建成。这次,黄学禄还带来了10万余元的被褥、服装、图书等物品。

  少年军校是面向少年儿童开展短期军事训练、国防教育、素质教育等的阵地,是上世纪80年代由黄学禄等人发起成立的。希望能借此培养孩子们严谨的生活作风、组织纪律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独立生活能力。

  这个想法得到了团中央少工委及部队支持。1988年1月,全国第一所少年军校以军地合作模式在河南创立。目前全国共有3万多所少年军校,几十万中小学生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黄学禄用自己的真诚奉献,帮助家乡的孩子实现了自己的“希望工程”,尽自己所能,化作道道春晖,温暖孩子们的成长道路。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赤子情深

  300多万元的“小事情”

  黄学禄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在党和亲戚乡亲的关怀帮助下上学、参军,这也造就了他一生割舍不下的大别山情怀。

  “这些年我一直记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过去忙于部队工作,如今有了时间和精力,想帮一帮家乡的贫困群众和在校学生。”将军深情的一席话,道出了对家乡建设的关注。

  从家乡塘埂村到柳林乡,有一条8公里长的公路,乡亲们都叫它“将军路”。塘埂村党支部书记黄金平介绍,这条路是上世纪90年代末,黄学禄积极协调当地驻军和政府有关部门修建的,此后政府又对这条路不断拓宽加固。

  另一条从塘埂村“村部”到两个村民组的路,也是在黄学禄的关心支持下修建起来的。“这两个村民组很偏僻,也很闭塞,乡亲们要运东西出去,只能肩挑手扛。由于道路条件差,很多老人一年都不出一次村民组。路修好之后,他们非常高兴,相约去赶集。”

  两条路的修建,解决了4000多名乡亲的出行问题,也使山里的农副产品能够及时便利地运送出去。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大别山区的人民也告别了贫困。乡亲们脱贫了,黄学禄又考虑起了村集体产业发展、村民增收问题。黄学禄引进客商,拟建设塘埂村挂面厂。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面条是柳林乡的土特产之一,”柳林乡党委书记杨森杰介绍,除了挂面厂,黄学禄还引进了葛根种植,明年将在集体山林进行试种。

  黄学禄一直非常关心家乡老人的晚年生活。“让农村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状态,能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是我的一个心愿和任务。”这是黄学禄的心声,也是他身体力行的目标。

  和往常一样,黄学禄来到捐建的浉河区柳林乡寿康爱心老年公寓。这次,他为62位老人准备了被褥和保温杯。黄学禄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物品的质量,他特意剪开被褥,检查里面的棉花,“这是山东最好的棉花,絮得特别厚。”黄学禄满意地点点头。

  老人们身体情况如何?住得是否习惯?吃得怎么样?平时都有些什么活动?一句句温暖的问候,一声声细心的嘱咐,让老人们备感温暖。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去年疫情期间,听闻家乡防疫物资紧缺,黄学禄又捐款10万元,用于购买口罩等防疫物资。

  这些年,黄学禄将300余万元著书所得稿酬全部捐出,用在了家乡两条致富路、四所希望小学、一所特殊学校、两所敬老院和一个乡村图书馆上。300多万元,对一名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不是小数字,但黄学禄却很淡然,他的口头语是“做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不算什么。”

  每年回到老家,黄学禄都习惯到这些学校、敬老院去转一转,看看孩子们、老人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听听他们还有什么新需求。“信阳地区还有1500多个孤儿,我想伸出援助之手。”黄学禄仍牵挂着那片热土。

  毕生信仰

  三个“不能丢”与三个“不能退”

  一生戎马硝烟散尽,今天,当一切光环都褪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最真正的道德品质与信仰追求,是一名共产党员最纯粹的本色初心。

  退休后的黄学禄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他一生坚持的三个“不能丢”——信仰旗帜不能丢、民族精神不能丢、看家本领不能丢。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信仰的力量,让黄学禄面对困难挑战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他写党史,真实呈现展示共产党的峥嵘光辉历程,坚持理想信念,身体力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民族的精神,被黄学禄视为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从的血性品格。要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作出贡献,让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看家的本领,让黄学禄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他育新人,无论办学校还是讲党课、做讲座,倾其所有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让红旗一代一代不变色。

  退休后干点什么,为身后和社会留下点什么?这是黄学禄在退休之初经常思考的问题。他为自己制定了三个“不能退”的目标:

  退休不能褪色。虽然离开领导岗位,但一颗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心、忠诚之心永远鲜红而热烈。

  退休不能退责任。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八项义务永远牢记在心,必须履行责任、不可推卸。

  退休不能“退群”。这个“群”是人民群众的“群”。来自百姓,回归百姓,为了百姓,永远是百姓的一分子,不能摆老资格。

  正是这三个“不能丢”和“不能退”,让黄学禄老骥伏枥、赤心不改,时刻保持着一名老党员的初心本色,践行着自己的毕生信仰!

  黄学禄曾多次谈到他的“偶像”——“三平”:一位是将所创办的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和澳门南通银行无偿献给国家的庄世平;一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是购买航母赠送祖国的徐增平。

  这三个人,一个千亿资产捐给国家,诠释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一个解决老百姓的生存问题,造福亿万同胞;一个以国防安全为己任,勇当民族脊梁。黄学禄总是说,值得学习的人太多了,他们才是时代的楷模和先锋,“和他们比起来,我还差得远呢!”

  泉城济南的英雄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青山有幸埋忠骨,上千革命先烈的英魂长眠于此。退休后的黄学禄每天早晨都会在山前走一走,似乎在与前辈战友们进行一场无声的心灵对话。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铁笔浓墨写初心——黄学禄将军坚守信仰的老党员风采

  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繁荣与安宁。

  今年,我们迎来建党100周年的伟大纪念时刻,老一辈共产党员的风采依然在熠熠闪光,年青一代祖国建设者们正在茁壮成长。前辈的精神是鼓舞和教育,更是榜样和示范,让年轻人更好地举旗走路、当好接班人。这是一场仍然在持续的长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我们党百年来发展壮大的根本,也是未来继续兴旺发达的基石。红色的旗帜将在我们手中一代代传承下去,永远高高飘扬!

作者:陈炜敏 摄影:崔健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