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记者在莱芜区鹏泉街道见到了97岁的郭成书老人,老人身上穿着一件旧军装,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这位党龄71年的老人历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回到家乡仍不忘党员身份,带领村民建设家乡。他用一生践行着入党时的承诺——“党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在加入革命队伍之前,郭成书就知道,“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1946年,怀揣着对革命队伍的向往,他光荣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中他积极参加训练,服从命令,尤其是在战斗中,他表现得十分英勇。“干革命就不能怕死!我不怕死!”郭成书老人说。
在一次战斗中,敌人占据山顶有利地形,用机枪火力压制我军。眼看一次次强攻失败,郭成书扛起了炸药包,凭借着机智和勇敢,炸掉了敌人的碉堡,为战斗赢得胜利创造了条件。
入伍以后,他参加过锦州战役、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济南战役、平津战役,荣立两次三等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郭成书立即递交申请书,请求上战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人人有责。”1950年,作为第一批抗美援朝志愿军,郭成书进入朝鲜作战,1953年回国。
随着年龄增长,硝烟战火渐渐淡出老人的记忆,许多事郭成书已经记不清了,唯独那份初心永不淡忘:“只要能让革命取得胜利,只要人民得到解放,我们受的苦都不觉得苦,再苦也值得。”
1956年,郭成书退伍后回到家乡,先任孔家庄村大队长,后来任党支部书记。他始终不忘军人本色,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孔家庄村原来位于山顶,山上缺水,下山打水要走好几里路,村民吃水都困难,更别提发展农业生产。为了彻底斩断穷根,政府决定让村民从山上搬到山下。接到这个任务,郭成书发挥军人不怕困难的精神,一遍遍入户走访,一遍遍做村民工作,最终动员全体村民搬到了山下。
为了解决用水困难,满足老百姓灌溉需求,郭成书又动员全体村民出工出力,用时3年,修建了杨家横水渠。这个水渠虽早已废弃不用,但当时却解决了泉子管区、汶阳管区等地区的灌溉难题,为发展农业打下基础。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凭借着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郭成书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在郭成书老人家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等奖章被仔细珍藏。“国家一直记得我们。”摸着纪念章,老人激动地说。
1982年,郭成书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他却离岗不离党。在郭成书老人简朴的家中,书桌上摆放着各类报纸杂志,一有时间,他就会读书看报,了解国家大事。“还是共产党领导得好,你看咱都打上疫苗了,外国人都羡慕咱。”郭成书老人自豪地说。
(本报记者 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