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社区工作者介绍社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情况。
今年,钢城区汶源街道金鼎社区办了一件大事:把位于黄金位置的一栋3200平方米的大楼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并投资200余万元设置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妇女儿童中心、健身区、心灵倾诉室、会议室、小型展览室等便民场所,全天候免费向辖区居民开放,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而这一举措,正是金鼎社区党委探索“333工作法”,打造和谐温暖家园的创新实践,为钢城区基层党建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
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是夯实党在城市执政基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移交地方,原属于莱芜钢铁集团的25个小区近5万人正式划入汶源街道管理的“版图”。这部分小区普遍存在着人口多、党员多,社区服务和治理水平较低,均未成立党组织和居委会等问题,管理难度较大。
为更好地把社区管理好,汶源街道开拓思路,创新办法,探索实施“1+365工作法”,通过党建引领社区发展的方式,汇聚多方力量,寻求基层治理的良方妙药。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汶源街道金鼎社区、新兴社区、梅苑社区、力源社区、振兴社区5个社区,听闻了不少发生在社区里的感人故事,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基层党组织团结一心,牢记初心和使命,为基层群众办实事的风采。
三方协商 社区垃圾亭成功落地
每天早上,金鼎社区居民陈晓亮都会习惯性捎带出家里的垃圾,扔进小区门口的垃圾箱里。这个垃圾分类处理亭位于邻近小区大门的地方,十分方便。
然而,这个垃圾分类处理亭的落地却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今年1月份,社区居民郑茂壮等6名群众代表找到了金鼎社区党委,反映自己楼下的垃圾箱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原有的垃圾箱紧靠居民窗户,十几年来,这一单元的几户居民深受垃圾气味的困扰,多次反映却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物业和居民之间矛盾重重。
梅苑社区党委副书记张秀娟在整理“社区12345”微信群里群众的诉求和意见。
社区党委接到群众诉求后,马上召集物业公司和业主代表商量解决办法。物业负责人刘润泽从方便绝大多数居民的层面上向业主解释了垃圾亭的选址问题,业主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和意见。不仅如此,三方还到实地勘察,现场拍板了很多细节性处理措施。
最终,居民们同意建设垃圾亭。但与原来相比,垃圾亭从紧贴楼房的位置北移到了两栋楼房中间,清运次数也从一天一次增加到一天两次,垃圾桶天天有人擦洗保洁。按居民要求,围绕垃圾亭还栽植了冬青等绿植,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
像这样的例子,金鼎社区还有很多。还有居民家中地板因暖气施工被淹,在三方面对面协商下,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由社区党委牵头,给利益看似对立的物业公司和社区业主提供一个心平气和解决问题的平台,让彼此共同探寻利益平衡点,妥善解决各类问题。这就是金鼎社区“333工作法”的精髓。
金鼎社区常住居民5197户,总计上万人。社区成立党委后,将国有企业移交的离退休党员划分为19个离退休党支部,分别组建党支部班子。在社区发展过程中,凝聚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方力量,强化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法治社区三项措施,逐渐摸索出一条多方联动、运转顺畅、和谐稳定的综合治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为民服务无止境。在力源社区,一支挎包志愿服务队长期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他们斜挎着统一定制的志愿服务包,里面装着消毒液、抹布、螺丝刀、钳子等基本工具,看到哪里脏了就擦擦,哪里坏了就修修,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
“社区12345”把问题化解在一线
“现在社区居民有什么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反馈到我们的社区12345群里,工作人员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处理并告知结果。”梅苑社区党委副书记张秀娟说。
梅苑社区建立后,社区党委分别组建了包括“两委”干部、社区居民和物业公司人员在内的微信群,随时了解群众诉求。
不少居民反映,小区开放管理,经常有外来机动车借路而过,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建议安装门禁。社区党委接到这条建议后,立即组织物业公司商讨对策。最终,确定在本月底安装门禁。
群众事情无小事,为民服务无终止。社区党委无差别对待居民反映的每个问题,耐心细致解决每件小事。把问题化解在一线,让矛盾消灭在萌芽,实现了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家门。
“现在有问题,社区都能马上解决。”社区居民王子亮说。
相对于其他社区来说,梅苑社区办公场所面积较小。社区党委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坚持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实现为民服务无死角,全覆盖。
社区党委将社区分为几个网格,社区工作者按分工去居民家中走访,上门收集意见。在走访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发现有两户因病致残的老人,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办理残疾证。社区立即出面和相关部门对接,邀请工作人员上门,帮老人办理了残疾证,享受到了每月150余元的生活补助。老人的儿子专门到社区表达感谢。
排忧解难化矛盾。在振兴社区,党员协调小组在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协调,党员积极参与,业主全程监督的运作模式彻底打破了社区治理壁垒。东区餐厅外加装电梯、幼儿园门口围栏占用公共道路等5个民生问题在党员协调小组的努力下成功解决。朱清、马达等5位居民代表还为社区送来“情系居民办实事,排忧解难暖人心”的锦旗。
舍不得卖的花免费装扮了社区办公室
推开低矮的栅栏门,沿着青苔铺就的小路,来到一处幽雅整洁的小院落,这里就是今年初刚建成投入使用的新兴社区居委会办公楼。
崭新的办公环境,最显眼的是摆放在各个办公室的一盆盆花草绿植。高大茂盛的龟背竹,玲珑可爱的小多肉,还有鲜艳夺目的太阳花,充满了生活情趣。
新兴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振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花可不是买的,是社区里一位83岁的老大爷送来的。”
说起这件事,社区里的几名工作人员纷纷发言。
这位老人叫林教才,是位退休老党员。5月9日一大早,老人推着小独轮车来到了社区院子里,在他的小车子上,放着两盆长势喜人的龟背竹。正当工作人员纳闷的时候,老人开口说道:“这是我养的花,咱们社区居委会成立了,我心里高兴,把花送给你们。我年龄大了,以后就由你们替我照顾它们吧!”
林教才老人是小区居民公认的养花能手,很久之前就有人看上了老人养的这两盆龟背竹,想出高价购买。可老人宝贝得很,多少钱也不舍得卖。但社区成立后,林教才老人却决定把自己的宝贝免费送给社区。这让社区里的工作人员都感动不已。
后来,老人又陆陆续续送来了多肉绿植,帮着把社区外面的院子里栽满太阳花和紫藤。闲暇的时候,老人也会到社区办公室稍坐片刻,嘱咐年轻的社区干部要好好工作,不要辜负居民的期望。今年秋天,老人还准备把他培育好的牡丹花移栽到社区外面的空地上,让更多漂亮的花装扮这个温馨的便民场所。
送花之事虽小,却是社区党员对社区党委工作认可最有力的佐证,也从侧面表明,社区党委已经将这支党员队伍紧紧凝聚在了一起。
组织党员学党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给党员过政治生日,让广大老党员在离岗退休后,仍能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也让他们能继续发挥余热,参与到社区家园的管理中来,为年轻党员树立了榜样。
以党建为引领,汶源街道在破解社区治理难题上蹚出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路子。下一步,汶源街道还将继续发挥“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红色物业联盟”力量,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主动解决群众诉求,积极为群众办实事,筑牢社区治理的“稳固底盘”,实现城市治理的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毕研敏通讯员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