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庭。”6月17日上午,济南知识产权法庭开庭审理一起涉及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案件中的被告某茶行因擅自使用原告享有独占许可使用权的注册商标而被诉上法庭。
这是一起典型的知识产权案件。对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无疑是核心竞争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知识产权案件日益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如何在司法审判中实现公平正义,这有赖于办案人员的专业素养。
近年来,济南知识产权法庭以党建统领业务工作,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庭审人员的业务水平,攻克了一个个疑难案件。其中9件案件入选“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党员牵头
案情讨论小组找到破题方法
司法审判中公平正义的实现也需要大胆探索,因此,济南知识产权法庭一直注重业务与创新的融合。
知识产权案件通常具有“研发容易保护难”“侵权容易维权难”“维权举证难”三大难点,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的案件,更是给调查取证带来了重重困难。而对于知识产权法庭的工作人员来说,需要专业独到的眼光,善于透过表面洞察真相。在济南知识产权法庭,每当遇到疑难案件和重大课题,由党员牵头组成案情讨论小组,组织全员法官和法官助理进行一场“头脑风暴”,大家开拓思路,集思广益,破解难题。
前不久,一个知名白酒品牌将一家白酒销售商告上法庭。被告白酒销售商主要销售“年份酒”,产品大都产于几十年前。其中流通于市场上的一款产品与原告品牌白酒标志高度相似,销售商因此被品牌方以侵犯商标使用权诉上法庭。
被告销售商提供的酒瓶盖内侧印有“1994年生产”的字样,而原告白酒品牌注册时间为1996年。按照常理,生产时间早于注册时间,会判断侵权事实不成立。但负责审理案件的法官发现,“年份酒”在长时间保存中为防止挥发,销售商会将瓶口打开进行二次封装。“这种情况下生产日期的真实性是否存疑?”
知识产权法官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在此刻得以体现,他们决定通过“头脑风暴”找到破题方法。桌上的这瓶陈年白酒是重要的证据,大家围在一起开始讨论:“包装上的日期是真实的吗?是否会是销售商为逃避责任而二次加印的?”“涉案产品的来源信息需要进一步核实。”“应该查下当年这一生产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这才是关键线索。”一场“头脑风暴”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也给案件审理带来了新思路。
以调代判
让当事人感受法律温度
去年济南知识产权法庭所审理的一起案件引发社会关注,这起案件也是济南知识产权法庭党支部以党建带业务,创新调解工作方法的一次体现。
案件中,原告韩美林系我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其紫砂壶艺术作品受到国内外业界广泛关注。被告伍某制作假冒韩美林署名的紫砂壶作品在市场上出售,汪某在伍某处购买了116件作品,济南另一家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从汪某处购买其中58件作品在其店铺内展示并销售。韩美林以侵犯美术作品著作权为由将伍某等3人告上法庭。
本案作为著名艺术家维权案件,所涉被诉侵权产品数量较多,案情较为复杂,案件标的额较高,知识产权法庭认真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历时3天对产品逐一进行侵权比对。在查清案件事实后,主审法官组织全员“头脑风暴”,大家经过商议一致认为,应该尽力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
“审判的目的是化解矛盾,而不是简单地一判了之。”负责审理该案件的法官表示。经过大量的调查工作后,法庭以精准的事实认定来说服双方各做出让步,3名被告主动向原告支付了赔偿款,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及社会效果。韩美林亲笔书写锦旗致谢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谢谢我家乡的法院,让我感受到了法律的人性和温暖。”
精准服务
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前不久,济南知识产权法庭的几位党员法官来到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知识产权的研发和保护情况。企业负责人透露,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上遇到了一些困惑,在知识产权维权过程中遇到一系列困难。为此,济南知识产权法庭一一对问题进行了指导和解答,提供了精准的司法服务。
这是济南知识产权法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其中一站。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突出问题,党支部主动向企业延伸司法服务。
知识产权的保护事关企业创新发展。对此,党支部书记、庭长田越洋表示,济南知识产权法庭坚持把党建作为工作总抓手,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全面创新和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努力打造一支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知识产权审判铁军。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赵晓明 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