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作为黄河下游唯一横跨大河两岸的城市,济南的发展命脉自1855年黄河改道起,便与这条母亲河紧密相连。
在黄河之畔,有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新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从“诞生”之日起,这里就是各界关注重点、政策支持焦点、经济发展燃点、媒体舆论热点。
2018年1月3日和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两次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批复,让这里完成了从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向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嬗变,也实现了从承担“探索先行”到担负“国家使命”的格局之变,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
起步区起自先行区。
由于地势南高北低,济南的发展重心曾经长期框定在黄河以南。东西长达97公里、南北最窄只有12公里的主城区发展空间已严重受限,常被吐槽像一根“油条”。跨过黄河去发展,是济南人长期以来的梦想。
20年前,黄河小浪底工程全部竣工,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为济南“北跨”提供了条件。
2003年6月26日,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确立了济南城市发展的“十字”方针,“北跨”首次出现在济南城市发展的规划上。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16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支持设立国家级济南新区的建议》。当时,有关人士分析,全国还没有一个省拥有两个国家级新区的先例,山东已经有青岛西海岸国家级新区,济南申请国家级新区获批的难度较大。
次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
(二)
彼时,正是山东谋划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之际。省委书记刘家义曾多次表示,山东的发展绝不可“涛声依旧”。扔掉“旧船票”拥抱“新动能”,是山东突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山东乃至全国颇具代表性的工业城市,济南要承担起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任,迫切需要一片空间承载新动能的崛起与旧动能的转换。
由于农业占比较大、空间形态以农村为主、企业大多为传统产业,黄河北岸地区拥有广阔的产业布局空间,在新旧动能转换这个主题中“后来居上”。
于此时的济南而言,这个黄河北岸广阔的空间,不仅是打破东西狭长发展空间局限的载体,也是新旧动能顺利转换的“试验田”。
为抢抓我省谋划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打造新兴产业集聚高地、优化城市发展格局的机遇,2017年5月,市委市政府研究设立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理委员会(筹),正式启动先行区建设发展工作。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作为三核引领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之一,“济南,高水平规划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先行区建设获得国家层面支持,而且是党的十九大以后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
(三)
《总体方案》批复2个月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总体规划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其规划范围、发展目标陆续向社会公开。6月,先行区管委会去“筹”独立运转,体制机制和代管区域正式确定,发展正式踏上轨道。
令人激动的是,就在仅仅一年后,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黄河北岸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先行区进入国家战略叠加发展期,从为山东一域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先试,上升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当引领、作示范。怎么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先行区,成为省市各界人士非常关心的问题。
“先行区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试验田’,无论是产业培育、城市布局、生态治理等,都承载着济南发展的未来,要举全市之力推进。”2020年4月28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和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用一整天时间,到先行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对其建设发展作出了明确指示。
4月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立成就来到先行区调研,提出“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加快建设发展”的要求。截至起步区获批前,孙立成先后14次到先行区调研或者专题研究规划建设等事宜。在这一年多时间里,但凡前往先进地区,孙立成必去考察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情况,但凡赴外地联系工作、考察招商,也必推介这块发展新热土。
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多次主持召开关于该区规划设计、项目招引、推动建设专题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鲁谦、市政协主席雷杰则经常率队到现场调研,推动该区建设。
为了抢抓历史机遇,去年夏天的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济南将实行了17年的“十字方针”调整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明确提出把先行区作为践行黄河战略的核心示范区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主阵地,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黄河北岸主城区”。
在省市各级的高度关注与关心下,济南泺口黄河隧道等多条跨黄通道陆续开工,中科院先进动力研究所、国际会展中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先后签约,济南绿色建设国际产业园等六大园区也启动建设,一颗“镶嵌在黄河流域最具现代化特征的璀璨明珠”在黄河北岸的广袤土地上逐渐绽放光彩。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起步区全景图
(四)
正当济南为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调整城市发展格局之时,“起步区”出现在大众视野。
2020年8月底,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中再次出现支持济南建设新区的表述,但这一次提出的是“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提到“起步区”。
当年10月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纲要》。其中明确提出:起步区沿黄河两岸布局,总面积798平方公里,河城一体布局、产城融合发展,打造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区,用15年时间,建设一个新济南,共筑山东强省会。自此,“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为省市相关会议上的热词:
2020年12月15日,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将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打造成为改革先行区、自主创新区、开放示范区、绿色产业聚集区。
2021年1月7日,济南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为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2021年我市将高水平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让起步区真正成为未来城市样板。”
1月12日,济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全面起势”被列为济南市2021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3天后,济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其中提出“高水平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打造改革先行区、自主创新区、开放示范区、绿色产业聚集区”。
其后,支持、鼓励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声音不断在重要会议上回荡:济南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动员大会提出“举全市之力加快起步区规划建设”;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济南加快省会城市建设的意见》中,把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列为首条重大支持事项;全国两会前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官方表态“积极争取获批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3月11日,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支持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作为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登上了国家层面区域发展战略的舞台。
(五)
在万众期待中,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中,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继雄安新区起步区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起步区。不少专家认为,“起步区”的获批绝不是名字的简单变更,而是深层次、全方位、结构性的根本变革。
与“先行区”相比,“起步区”到底有何不同?5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实施方案》,从中可一窥究竟。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实施方案》在阐述起步区重要意义时,在原有建设产业功能区、培育优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进一步赋予了创新城市发展方向、保护生态环境、深化开放合作等更加丰富的内涵。也就是说,先行区向起步区的转变,是从产业功能区向国家级新区、济南未来新城的定位之变,也是从“聚全市之力”向国家赋能、流域支撑的能级之变,更是从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做试验”“蹚路子”,向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当引领”“作示范”的使命之变。
在规划范围上,虽然起步区依然横跨黄河南北两岸,但相比原来,黄河北的面积缩小了,黄河以南的面积增加了不少。从“跨河”增加发展空间到“拥河”发挥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优势,足以证明济南对把黄河变成“城中河”势在必得。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起步区规划面积约798平方公里,比现在济南的现有城区面积还要大,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济南。而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济南发展到今天的城区面积726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经历了70余年。用大约15年时间,完成过去需要70余年才能完成的“城区面积”扩展,这对于济南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新事业”。
(六)
在近期的多次重要会议中,我们可以看到,省市已全力抢抓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5月5日,五一假期还没过完,济南市委常委会就十分罕见地将会场“搬”到了起步区正在建设的项目现场,现场学习贯彻《实施方案》批复精神,研究部署起步区建设下一步工作,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建设起步区。
5月14日上午,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主持召开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听取起步区工作情况汇报并部署下步重点工作。
5月24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立成再次到起步区调研《实施方案》落实情况。
5月26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召开高规格的起步区建设动员大会,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文件精神,全力推进起步区建设开局起步。
在省市支持下,起步区确已迅速起步。5月13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济南节水典范城市建设方案》已经出台,济南欲将起步区打造成全国首家节水型导向的国家新区,进而引领全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探索创新城市发展方式。
6月6日,起步区公共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35亿元的25个项目,将大大提升新城区综合承载力,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而在6月17日播出的《山东新闻联播》中,孙立成接受采访时表示,济南将把起步区的建设作为头等大事,举全市之力推动起步区5年立框架、10年塑优势、15年起新城,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推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重大载体平台建设。
(七)
全国第二个起步区花落济南,来自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也必将成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重要引擎。
承载济南乃至山东未来希望的黄河之滨,将成为黄河流域崛起的新增长极、山东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新突破点,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书写一篇更具时代价值的济南篇章。
(本报记者 郝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