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武汉封城的作家刘醒龙写了一部“从来没有想过要写的书”

2021-07-18 07:34:31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江丹

责任编辑:田艳敏

150多位专家齐聚书博会论坛 共话图书行业新发展

  7月17日,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现场,作家刘醒龙与读者见面,分享他的新书《如果来日方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发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等嘉宾也一同参加见面会。

  刘醒龙生活在武汉,《如果来日方长》是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处于一线的在场感受,书写了那段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武汉抗疫过程。他描述了自己和家人、朋友们与疫情作斗争的具体细节,讲述了一位位普通的武汉人非常时期的生活与感想,用大量事实和实际行动表现了武汉人民在抗击疫情中的“拼命”精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抗疫精神。

  黄发有说,他在读《如果来日方长》时非常受触动。这个题目本身就很有意味,其中既有悲壮,也有对未来的期望。看完之后,他被书里的很多细节打动,比如刘醒龙写道,疫情期间,得到了一些作家朋友的关切,有人给他寄来口罩,有人给他寄一套护目镜,在那样一个艰难的时刻,足见情意之重。在书中,刘醒龙写道,那些身在外地的朋友,多方筹措防疫物资,希望通过他来转交给武汉当地的医院,可能只是两套防护服、一个护目镜,但这是一种情怀。

  “世上之事,是真性情,反而不会俗到三天两头通话见面,扯些鸡毛蒜皮婆婆妈妈的淡事。文坛之上,是真作家,三十年不见面,没音讯,一朝有话带到,断不会袖手旁观。”刘醒龙在《如果来日方长》中写道。

  李遇春说,依照他对刘醒龙的了解和对其作品的研究,《如果来日方长》应该是一部“突如其来”的书,没有惯常的酝酿过程,也是一部刘醒龙从来没有想过要写的书,但是他投入了对历史同步关照的生命体验,投入他的灵魂和血肉,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这部作品在刘醒龙的创作生涯里是非常特殊的,”李遇春说。他认为,《如果来日方长》非常打动人,刘醒龙把小说家那种细节的笔法和史学家那种实证的笔法结合在了一起,这是为历史负责,也是为未来负责,其中既有家国的情怀,也有人间的情怀。

  刘醒龙说,其实疫情暴发之前,他因为眼疾一直在医院里游走,直到有一天他被告知要戴口罩。因为就生活在武汉,刘醒龙对疫情的体验和思考也尤其深刻。在他看来,这期间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值得后来铭记,但也有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说明了人在其中所发生的长足变化。刘醒龙说,之前每到年节,小区里的垃圾都特别多,垃圾箱旁边也乱糟糟的,但是自从武汉“封城”之后,大家都自觉地把要丢弃的垃圾放整齐,不给别人添麻烦,直到现在依然如此。在刘醒龙看来,这就是个人文明、城市文明最重要的进步之一。刘醒龙说,面对国家大事,普通老百姓可能做不了什么,可是我们把自己的小事做好,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这样的进步会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强大,而身处其中的我们也会变得更好。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江丹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