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防汛应急部门组织人员设置降雨警示牌,提醒市民安全出行。
本报7月20日讯 (记者 邹建明) 入汛以来,我市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全市应急管理系统相关部门与单位迅速行动,坚守一线,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工作,织密汛期“防护网”,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领导“明责任”。我市入汛前召开防汛工作会议,认真分析今年防汛面临的新形势,充分预估气候异常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高度戒备、周密部署、科学调度,确保防汛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排查问题“除隐患”。我市指导各区县对所辖区域内河道、排洪沟道、水库、塘坝、淤地坝、沙坑、危旧房、孤寡老人住房、学校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全市221处地质隐患点分区梳理。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与市应急管理局组成检查组,对济南市24处重点地质灾害防范隐患点的位置、危害范围、地质灾害隐患类型、预案演练及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督导。
枕戈待旦“做准备”。我市依托济南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济南消防救援支队、济南城建集团、黄河路桥集团、中建八局等组建7支市级主力突击救援力量,编制近3000人,备有大型机械抢险设备、排水泵车、冲锋舟、橡皮艇、通讯指挥车、急救车等300余台(艘)。
应急宣传“知利害”。我市举办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向居民普及防汛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防护知识。通过微信群、QQ群、“亮屏行动”辅助防汛预警平台及时发布汛情预警信息,进一步提高群众对防汛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突出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和重要目标,细化完善险情应急处置、人员转移避险等方案预案,落实监测预警、信息报送等各项应急措施。
物资储备“强保障”。我市加强防汛物资储备,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50余家企业作为协议储备单位。印发《市级应急物资调拨程序》,建立应急物资联络员制度,规范市级应急物资调拨程序,完善应急物资调拨机制。
值班值守“快处置”。全市严格落实雨情、水情、险情统计上报,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保障人员在岗、信息畅通,确保出现险情第一时间获悉、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