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起步区建设,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
如何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给出了答案: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大胆探索有利于起步区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各类人才竞相涌入的创新创富高地,加快提升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推动各领域创新试点项目先行先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并重,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健全区域间开放合作机制,并明确支持济南等沿黄大城市建立对接国际规则标准、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吸引聚集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体制机制,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
谋划建设起步区,必须统筹推进改革、开放,发挥强内力、聚外力的“乘数效应”,共同为起步区建设发展蓄势赋能。其中,在深化改革方面,必须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利益藩篱,推动各领域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试点项目在起步区落地、先行先试。
为此,济南提出了“加快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示范窗口”的明确要求。具体来说,就是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政策叠加优势,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着力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重点在大胆探索有利于起步区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推动起步区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加快提升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大胆探索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越活,越有利于改革创新,越有利于开放谋发展。起步区建设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勇于突破、先行先试,在加快起步区建设过程中,济南大胆探索有利于起步区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机构作为制度的载体,不仅要立足实际反映现实需要,更要能够管长远、管根本。让起步区建设行稳致远,必须要塑造科学合理的机构职能配置。济南明确提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导向,以推进机构职能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为着力点,优化起步区管委会机构设置,实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科学确定管委会及职能机构管理权责,进一步理顺与所在行政区域及区域内园区、功能区的关系。
国务院批复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开篇就提出支持起步区“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经验政策”,这是起步区建设的最大政策红利。与《实施方案》一脉相承,济南市充分“放权”,明确提出,按规定赋予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积极承接省级下放的经济管理权限,建立健全支持起步区发展的财政、税收、统计、考核等体制机制。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济南还在招商引资、人才服务、园区管理等领域探索设立市场化运作的法定机构,充分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全面塑造起步区体制机制新优势。
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起步区要形成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就要用国际视野和国际理念促进发展,通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各类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实现从成本优势向以人才、资本、技术、服务、品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近年来,济南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生命线”来抓。对标最优最好,济南在起步区建设过程中也将大力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比如,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积极引入国际通用行业规范和管理标准,力争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优势和主动。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聚焦突出问题,着力深化改革,以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此,起步区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一次办成”改革,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创新实行“新区特办”机制,全面推行区域评估评价工作,推行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审批,针对关键重大项目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审批服务。试点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试行“一照多址”,创新实施“信用+承诺”建设项目审批模式。
打造各类人才竞相涌入的创新创富高地
人才是发展最宝贵的资源。起步区在吸引人才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提出要“全力打造各类人才竞相涌入的创新创富高地”。比如,以加快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紧紧抓住生态链和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大力构建人才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圈,搭建人才创新发展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服务、创新基金、孵化器、加速器等全链条配套支持措施。
与此同时,济南在起步区招才引智方面还突出更立体更细致的创新服务,力求实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感情留人。比如,创新完善选人用人和绩效激励机制,探索实施聘任制、绩效考核制,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的科技人才按规定在起步区兼职兼薪、按劳取酬的相关制度,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高地。
起步区建设,是在更大格局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的攻坚突破。只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克难关,于加速起势中争一流、抓创新,起步区就一定能够牢牢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本报记者 范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