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成就满满 工业对济南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4.2% 起步区实行“新区特办”机制

2021-07-27 07:24:5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范俐鑫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济南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变革?实现了怎样的跨越发展?正以怎样的担当作为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7月26日,围绕媒体记者关心的工业强市、起步区规划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民生事业等方面的问题,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全面小康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济南专场进行权威发布。

  工业强市:“四大支柱”产业总规模突破万亿元

  济南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正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去年,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济南全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恢复扩大工业产能,总投资1535亿元的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地见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主要城市首位,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4.2%,成为济南晋级万亿俱乐部的“最大功臣”。

  其中,规模总量加速跃升,“四大支柱”产业总规模突破万亿;建成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服务器生产基地、400系不锈钢生产基地,以及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酚醛树脂生产基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到57%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3%。绿色发展步伐有力,“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810个、总投资近2000亿元,市级以上绿色工厂达114家。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超级计算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创新平台、优秀产品等10项关键指标连续15年居全省首位。

  同时,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获批建设4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云企业突破4万家,培育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04个、数字工厂120家、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示范项目102个,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一梯队。聚力打造“善感知、有温度、会呼吸”的中国智慧名城,全面开展“AI泉城”赋能行动,荣获全球智慧城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奖,连续三年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市”。

  当前,济南大抓工业的力度空前,12个重点产业链链长全部由市级领导担任,工业领域各类财政扶持资金超过百亿元。同时,构建“1+N”77项工业强市政策体系,市级对工业招商引资、工业互联网建设等支持奖励资金达到亿元级。

  下一步,济南将持续推动“四大支柱”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培育航空航天、商用低轨卫星组网等十大高端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重点突破量子科技、空天信息、基因编辑等十大前沿产业,努力让工业“压舱石”成为实体经济“硬核”,创造济南工业新辉煌。

  起步区:对标雄安学习浦东,努力兑现“只留经典,不留遗憾”

  今年4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起步区建设进入加速推进阶段。截至目前,济南在推进起步区规划建设方面,突出抓了三项重点工作。

  高起点抓规划。济南对标雄安新区,学习浦东新区,坚持未来眼光、国际标准、黄河特色,加快完善“1+4+16+ N”规划体系,全力打造集中展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效的示范窗口。截至目前,起步区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综合性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专项规划方面,首批开展的综合交通等5项重要支撑性规划已形成规划成果,核心内容已经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地下空间等11个专项规划已形成初步方案。同时,济南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布局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体系,积极推进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未来起步区蓝绿空间占比将达70%以上。在下步工作中,济南将以更加务实高效的举措和作风,坚决扛起历史重任,努力兑现“只留经典,不留遗憾”的郑重承诺。

  高效能抓建设。聚焦建设节水典范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畅达城市、宜居城市、韧性城市的六大目标,济南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坚持交通先行,已开工“四桥四隧”跨河通道,济泺路穿黄隧道、凤凰黄河大桥将于年内建成通车。统筹公共服务设施,黄河大道、山大二院北院区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对标雄安新区,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年内将启用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车路协同无人驾驶路演等一批试点项目。在不久的将来,起步区一定会成为山东乃至全国产业广泛聚集、资源强势汇集、政策红利最为富集的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高标准抓招商。济南在起步区实行“新区特办”机制,高标准打造省市区一体化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大力实施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工程项目“承诺办”等开创性改革举措。目前起步区已入驻世界500强企业16家,签约项目81个,总投资2544亿元。全球综合规模最大、净展览面积51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中心年内将举办首展;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已落地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3家中科院分支机构和产业化项目,其中20兆瓦燃气轮机项目完成点火试验、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国内知名的智能电商项目已入驻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并投入运营。

  利企便民:最大程度提供“全生命周期”一流服务

  去年,济南市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发布会上,有媒体记者表示,能够明显感受到,近年来济南市营商环境变化很大。如今,济南连续两年获得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第1名,在国家发改委刚刚公布的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国前十”,在2020年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位列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第1名。

  流程再造让企业群众办事更高效。企业开办压缩为1个环节、“半日办结”,实现“全城通办”“全省通办”、黄河流域“跨省通办”。在全国首创“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模式,在全省率先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申报材料、表单要素等减少85%以上。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8个工作日内,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一日之内“四证连发”。在国内首创“独任审批师”制度,推动涉企事项100%容缺受理。

  数字赋能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推动政务服务创新,累计制作完成电子印章4.5万枚,涵盖22个部门46项热点领域重点业务。在全国首创泉城“码上办”三台联动纳税服务新模式,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诞生全省首张区块链技术营业执照。开展全国首个不动产登记服务标准化试点,推进不动产登记“不见面办”“零资料办”“全链条办”。

  温情服务让企业群众办事更满意。开展“定制式”“滴灌式”帮代办服务,实现水电气热过户业务“一站式”办理和“点餐式”服务。搭建了数字金融一贷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1分钟申请、全过程0人工干预、1分钟放款的纯线上运行“101模式”等。

  创新监管让企业群众办事更顺心。济南全国首推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制度。建成全国首个衔接审批制度改革的信用监管系统。持续深化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覆盖23个部门(单位)、34个行业领域,实现联合“双随机”抽查常态化、全覆盖等。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重大设施—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完整创新链

  近年来,济南在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省会创新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济南布局科创核心承载区,规划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沿经十东路规划布局大科学装置区、中央研发区、创新发展区、创新配套区,打造“重大设施—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完整创新链。密切与国家高端科研机构合作,清华大学等知名大院大所在济建立研发或成果转移转化机构170家。

  同时,国之重器、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初步形成技术水平居世界前沿的大科学装置集聚区。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国际首个集成化多通道量子频率转换芯片,创造了现场光纤量子通信世界纪录;空天信息研究院成功研制北斗三号厘米级高精度导航定位终端。

  探索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全省首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衍生、孵化高技术企业174家,带动社会总投资超过400亿元,集聚高技术人才3000余人。成立由诺奖得主丁肇中任名誉院长的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建成全球第三个AMS(阿尔法磁谱仪)数据中心,也是未来全球最大的宇宙线数据库。

  济南还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各路英才纷至沓来。出台“人才30条”“高校20条”等高含金量政策。“十三五”期间全市人才总量由140万增至200万,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位居全国第八。在全国首创“人才有价”评估平台和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获18家银行授信1800亿元,为人才企业提供融资13.8亿元。

  “山泉湖河城”独特韵味:成为人们向往和传唱的“诗和远方”

  济南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十三五”期间,济南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的支出从2015年的558.8亿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1023.7亿元,年均增长11.4%,占比从原来的75.2%提高到现在的79.5%。

  家底更殷实。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7%、7.7%,2020年,分别达到53329元、20432元。2018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产业扶贫项目超过2100个,精准帮扶4.42万人次就地就近就业,贫困群众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

  家园更宜居。2015年以来建设各类保障房和改造棚户区26万套,近80万群众的居住条件得以改善;整治改造老旧小区36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6万户。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32.7%,优良天数比例达到监测以来最好水平;重点泉群连续18年保持喷涌,小清河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山水泉城特色更加彰显,建成各类公园900多处,“千园之城”目标即将达成,楼宇亮化和“明湖秀”点亮城市夜空,“山泉湖河城”独特韵味成为人们向往和传唱的“诗和远方”。

  生活更和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保持“十六连涨”,社保网络越织越密。教育优质均衡,2017年以来完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92所、增加学位37.6万个,实现“零择校”“零择班”。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面实现医保市级统筹,医疗服务领域总体满意度评价在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4位。12345热线标准化工作引领全国,“泉城商量”成为协商民主济南样板。

  精神更富足。济南兼具深厚文化底蕴与首创进取精神,二者有机融合,形成了新时代济南人独有的“精气神”。在这种“精气神”激励下,“十三五”期间建成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并免费开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历史大考中,在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实现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

作者:范俐鑫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