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研修”群里,村民轮流诵读家风家训,以此引导大家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传承文明家风;
“日行一善”群里,每位村民每天捐助1元钱,用于救助其他有困难的群众;
2000多人的大村,只有一处垃圾收集点,全村却鲜有乱扔垃圾的现象;
大姑娘小伙子找对象,不比谁钱多,不比谁官大,先看道德积分;
……
一件件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在莱芜区鹏泉街道官厂村真真实实地发生着。如今的官厂村,再不复原先的“脏乱差”,村风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拾金不昧、乐于奉献的现象蔚然成风。
“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进而以家风带动民风,促进乡风文明。”官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珂说。
官厂村是历史文化名村,长勺鼓乐享誉国内外。近年来,官厂村以“打造中华孝德文化标杆基地”为初心,以“乡村文明行动”为契机,以“道德银行、德孝之家”为抓手,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早在2012年,官厂村就建立了可容纳数百人的“儒学大讲堂”,不定期邀请全国各地国学专家前来授课,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带入学校、家庭、社区、企业、机关。
官厂村投资建立了国学幼儿园、中医馆、村公墓、官厂幸福院,实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同时,官厂村不断丰富载体平台,建立了“家风家训诵读”网络信息平台、“日行一善”慈善募捐平台;每年组织集体传统文化婚礼;春节、清明节等重大节日举办祭祖大典活动;每年重阳节举办“孝德文化节”,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千老”大聚会。去年举办的第五届孝德文化节直播,浏览量达36万人次。而这一系列活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村民家教家风,进而带动了好村风,实现了好民风。
在这一过程中,张珂和村“两委”班子发现,单纯依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并不能全方位改变村民的行为方式,并且,传统的村居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必须结合本村实际,创新村庄管理模式。
经过广泛调研和考察,2016年,官厂村在全国率先实行积分制管理村庄的方式。
官厂村精心梳理村居实际,着眼正向激励导向,创新制定并推行了《村居道德积分管理规范》,针对村民日常言行,制定赋分标准及实施细则,建立村民“道德银行”,累计个人积分,实行动态排名,依托“积分超市”等定期公开奖惩。
成年村民年龄每增长1周岁加1分,共产党员党龄每年加12分,区级劳模、镇级先进、村级优秀村民每年加6分;公共道德方面,公共场所好人好事每次奖励2至5分,每参加一次义务清扫公共卫生活动奖励5分;职业道德方面,私营企业为村里每提供一个就业岗位奖励10分,每接收村里一位残疾人就业奖励20至50分;家庭美德方面,个人在工作单位获得荣誉的每次奖励20分;个人品德方面,持证村民守法出行全年驾照每少扣1分奖励2分,到养老院、学校等参加集体活动做义工的村民每天奖励10分……140多个评价项,几乎涵盖村民行为的所有内容。通过大力推行积分制,官厂村实现了村居管理从导向概念到量化分解、从单向要求到多维扩展、从应急处理向常规行动、从自觉自律向制度他律的实质性转变,调动了全体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件趣事。
有人给村里一户人家的孩子介绍对象,对方托同村人查询这户人家的道德积分,说是通过积分就能看到这家人家教家风怎么样。
“家人给子女找对象,先打听对方的积分,积分成了大姑娘小伙子找对象的‘参考指标’,为了能给孩子找个好对象,大家都想着多做好事、多积分。”张珂笑着说。
让张珂和村“两委”班子高兴的是,随着积分制的不断深入,村民不再将目标放在积分兑换奖品上,而是将140多个评价项转化为自己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融入家教家风的方方面面。
“以后不论有没有‘积分超市’,我们都会坚持做好人好事,并且将这种行为方式传承下去。”村民吕宜之说。
带来变化的还不仅仅是这些。
如今,村里的“日行一善”群里,不用村干部提醒,村民都会在第一时间捐上自己的1元钱,遇到有突发状况,村民更是积极踊跃捐款。村里的义工队伍更是从一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人。大人的行为也影响着孩子,在去年疫情防控工作中,村里的大学生就主动报名,当起了志愿者。
村里的这种变化也改变了村外人的看法。附近的银行也向官厂村老百姓抛出了橄榄枝:官厂村村民不用担保就能从银行获得一定额度的贷款。
从村内到村外,这种影响也开始蔓延到更远的地方。最近一段时间,来官厂村考察学习的团体络绎不绝。官厂村家教家风建设和积分制管理成为了他们争先学习的内容。 (本报记者 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