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福佑街,一路步行往上至牧牛山附近,采访当天的小雨淅沥,更显几分千年古村的神秘。9月1日上午8时30分,记者走进历下区司法局龙洞司法所,有限的办公区内,书籍摆放有序、地面干净清洁。
“闫书记,这事儿还得劳烦你们司法所出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拉开了龙洞司法所的一天……来人很熟练地拉开龙洞司法所的铁门。进门之前,还不忘拿起墙角的拖把擦了擦他们踩在地面上的泥印子。
之所以管司法所所长叫书记,是因为司法所与龙洞经济合作社的一段过往。
拿着蒲扇赶大集
2018年8月,龙洞司法所所长兼任原龙洞村(现龙洞经济合作社)第一书记。“上个月5日刚卸任。”闫学才说道,“他们还是习惯叫我‘书记’。”
闫学才和龙洞经济合作社党支部成员走访困难群众。
“戴党徽、发册子、拿大蒲扇,风雨无阻赶大集的那伙人,司法所的!”采访中,人们对于由第一书记带队的龙洞司法所的认识,并没有像书面上那么官方。
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最基层的组织机构,直接面向群众开展基层司法行政业务。在这里,他们成了辖区居民眼中的宣讲员、和事佬……身份很多,样子却总是“笑眯眯地很亲和”。
“老胡啊,这个事咱上次说得好好的,你看这又因为百十来块钱变卦了。”闫学才热情迎接了一早前来咨询房屋纠纷的百姓。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有着纠纷的百姓消了气。
“深入群众是开展所有工作的第一步。”闫学才想了个办法——赶大集!
“村里的叔和婶子都有赶大集的习惯,我们几个人轮流在大集上发普法宣传册,讲电信诈骗案例、房屋居住权等法律问题,解答居民的实际诉求,让大家知道司法所的职能,又可以深入群众。”龙洞司法所社工程雯鑫说道。
马扎上那些人“有故事”
道路两旁的老树枝叶繁茂,在阳光的照射下,斑驳的树影随风摆动,似乎映射着这里的闲适生活。普法一条街的小广场上,合作社的男女老少陆续“报到”,拿着马扎子,坐下来听故事。
闫学才和司法所工作人员为群众开展法律援助。
上午10时,微风,每日一期的“故事会”开讲!
“我们发动党员讲红色故事,慢慢地,在老党员们的带领下,大叔、大娘们也忆起当年。”闫学才放下手里的马扎,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增强党员凝聚力,就得下笨功夫,“在这办公要比坐在办公室更实际,通过这种活动,让居民忆苦思甜,和风细雨地平息邻里间的‘陈芝麻烂谷子’。”
“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找工作、邻里相处受排挤,现在大家伙都挺鼓励我的。”社区矫正人员胡军(化名)因触犯危险驾驶罪,被法院判处拘役1个月、缓刑两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他的身影经常会出现在普法一条街的小广场上。
“咱自己的社区矫正人员得一起帮扶,都给他个笑脸就是给他个鼓励和机会,一块帮衬着他们把‘人’字写好。”龙洞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胡长娥告诉记者,在“闫书记”的党员故事里,经常会掺杂这些苦口婆心的“政治课”。
一场场马扎上的“故事会”,似乎有着“神奇”的力量,让居民学会了宽容和团结。在闫学才看来,抓班子带队伍,首先是抓住群众的心,抓好班子建设,通过党性教育等方式,引导群众聚合力、班子干实事。
“即便以后我走了,在龙洞也会有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工作队’。”
“咱就等书记评理”
走进舒心驿站调解室,墙面上的荷花、游鱼活灵活现,居民给它取了个名字——“鱼水情”。
闫学才带领司法所工作人员开展普法宣传。
“上午还闹矛盾呢,傍晚就一块跳起了广场舞。”这是居民对于舒心驿站调解室工作成果的普遍共识,也是基层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情谊的最佳体现。
上午11时15分,3楼住户刘娟(化名)和2楼住户张平(化名)因为生活琐事发生口角,“闫书记”一开门,她们瞬间安静了下来,“别吵吵,咱就等书记评理!”
在人民调解工作中,闫学才带着一村一律师的调解队伍,总能化干戈为玉帛。“首先要有心理攻势,然后再解决问题。时间一长,党员干部就成了群众的‘自己人’。”50米的党建长廊,500米的普法一条街……处处刻画着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一条心的法治化“好日子”。
“闺女,俺们村还规划了‘党建引领广场’。”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78岁的胡正娥老人对于家乡变化的自豪感。
近年来,济南市创新推动法治乡村建设,创建了“明星司法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截至去年,全市已建“明星司法所”38个,不断探索解决人员配备等问题,实现规模所、品牌所集中连片。
傍晚时分,记者离开时,老百姓聚集在小广场上侃侃而谈,在有趣的故事中,笑声传到了远处……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