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见证|从一种身份,到一种职业——有职称的新农民

2021-09-07 06:24:3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邵明红

责任编辑:卢卫美

  拍摄时间:9月3日

  拍摄地点:长清区万德街道

  拍摄内容:农民有了职称认定

  “就在车上放着,我现在就去拿!”

  听说记者想看新型职业农民中级职称证书,正在菊花田里忙碌的种植户康其国回应。一张白底蓝字薄薄的证书,对他而言是沉甸甸的认可,“我们是济南市第一批‘有职称的农民’,这证书走到哪儿带到哪儿!”

  在你心中,农民是什么形象?那个扛着锄头、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的身影,已经不能代表全部。有了国家认可的职称,农民从一种身份,向一个体面、受人尊重的职业转变。

  有职称的“新农民”,将为乡村带来什么?

  回家当农民 “爸妈都是异样的眼光”

融媒·见证

  康其国是济南市第一批有职称的农民之一。

  康其国,原是星级酒店大厨,2011年回长清区万德街道灵岩村,包下50亩山地,种植御菊;

  庞冲,原是通信设备行业老板,2015年回孝里街道庞道口村,流转260亩地,种植山药;

  王娟,原是建筑行业高薪人才,2017年回到文昌街道孙庄村,建设5个大棚,种植草莓。

  他们在城里的工作在外人看来都是体面的,可观的收入让他们都在市区安了家。说起为啥回乡创业,这几位新型职业技术农民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除了创造效益,还想带动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找到一条致富路。

  而他们的决定,也无一例外不被看好——“我爸说我,好不容易从农村走出去,又回来当农民?”“别人都不理解,说在城里混怎么都比在村里强。”“我丈夫是我们村的村干部,他都念叨我是‘败家媳妇’。”

  对于离开土地多年的他们来说,搞农业创业无疑是艰难的。康其国把原本零散开在山上的御菊规模化种植,从第一步开荒就作了难,机械上不了山,只能人工除草、播种,自己与御菊一起“长在山坡上”;庞冲最初种植山药时缺乏经验,2016年的一场夜雨,冲毁了几十亩山药田,赔进去50多万元;王娟为了优化草莓品种、打开销路,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比上班时忙得多……

  “那时候没有‘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的说法,但我们觉得,农民身份不低人一等,农民一样在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康其国说,凭着这条信念,他们咬牙坚持,如今终于有了些成绩。

  身份被认可 “有了职称,更有动力”

融媒·见证

  王娟的草莓大棚带动就业。

  康其国的御菊种植加工基地,过千亩山地一眼望去都是郁郁葱葱的植株。暑热将消的季节,小米粒般的花苞已经长成,一簇簇挤在一起。国庆节前后,便采摘、炒制,销往全国各地。

  康其国如今是当地有名的农民企业家,创业10年间种植规模翻了几十倍,衍生出超过30个品种的副产品。山野间,将用作展销大厅的建筑已经快要完工。

  经过这些年打拼,庞冲和王娟也各自有了成果:庞冲被称为“山药哥”,种植规模扩大到700余亩,还可以进行山药粉、山药片加工,给多家电商、餐饮、超市供货;王娟被誉为“草莓皇后”,大棚发展到10个,疫情期间她打通了电商销售渠道,将小山村的甜蜜果实送到全国各地。

  2020年10月,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山东省中级职称证书持有者。这个由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技术职称,将他们的身份转变成农业农艺师、农业工程师。

  “长清区农广校经常培训,种植、销售、政策讲解,提供‘一条龙’服务。每次参加培训发的证书,也是评职称的依据。”康其国说,不少授课专家在外面要花重金聘请。

  “济南市很重视农业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有了认可后,我干劲儿更足了,父母看我的眼光也变了。”庞冲说,“大家都觉得农民有了官方认证的正式身份。”“以前我是一级建造师,现在是农业工程师,一样骄傲!”王娟说。

  努力在继续 “新农民扛起更多责任”

融媒·见证

  农民培训走进田间地头。

  “他回村以后,我们村变化可大了。多一些这样的人回农村,还愁发展不好吗?”

  正在山坡上除草的灵岩村村民王风铃,已经在御菊田间打工多年,对康其国的这份事业,她既有自豪也有感激——御菊产业每年带动村内近百名劳动力就业,光是人工费用支出便在300万元上下,在家门口打工已经成为常态。

  同样,“山药哥”和“草莓皇后”也已经成为村里的产业带头人,为村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们觉得,作为‘新农民’就应该扛起更多责任,把我们的技术、经验也播种在地里,让更多农民实现转型,尤其是心态上的转型。”

  2020年,济南市作为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为乡村振兴选拔培育了一批有技术、懂市场、会经营、善开拓的乡村专业人才。今年,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认定在全省推开。

  长清区农广校校长王桂军说,职业农民职称的考核并不注重学历、论文,重点考查业绩贡献、技术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等,把符合农业、农民特点的业绩成果纳入到评审标准中来。“我们希望充分激发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带动更多农民成为职业农民。”王桂军说,区农广校每年举办培训班120期以上,培训农民10000人次,在田间地头开课、与扶贫相结合,越来越多农民有了职业尊严。

  “有了国家承认的职称,我们拿到了每月500元社保缴纳补贴,还能在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贷款、产品推介等方面多些优势。”说起职称带来的改变,几位“新农民”很是满足,“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拿到高级职称!”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融媒·见证
融媒·见证
融媒·见证

融媒·见证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邵明红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