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
吴国梁,77岁,市中区舜园社区公益志愿者。头戴棒球帽,身穿宝蓝色休闲夹克,背着双肩包。除了活力十足的装扮,吴国梁最阳光的一瞬间,还要属他那标志性的笑容。
“这画里的妖怪,其实是骗子对吧?”
“对!但它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说到这,画画的人使劲点头,眉毛上挑、嘴角上扬,眼睛里闪着光亮。极富感染力的笑容,是他作品受到认可后的心满意足。
灿烂的笑容是吴国梁的标志。
画,是防诈骗版《西游记》连环画;说话的人,是作者吴国梁。手掌大的小画册,每一页纸上都是用彩铅精心画出的故事情节。从前期策划到故事撰写再到绘画呈现,吴国梁全部独立完成。像这样的手绘连环画作品,从他家的书架上,能找到千余幅。
忙不过来,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在77岁的吴国梁身上,我们看到了独居老人的另一种活法。
画只小螃蟹点亮平淡生活
吴国梁的独居生活始于5年前。在这之前,他独自照料近百岁的父亲和身患癌症的妻子,直到两人先后去世。
在吴国梁家的两个大本子上,我们看到了他曾经的生活。
“我父亲97岁去世的,他卧病在床的那段时间,都是我在照料。”当时父亲已经说不出话,耳朵也聋得厉害。父子之间的交流就靠这个大本子。
“爸,医生说了,还是胃疝的老毛病,不用担心。”“爸,晚上喝粘粥还是米粥?”吴国梁回忆,父亲对食谱要求高,要提前写下来,他天天照做。从这一本厚厚的笔记中,依然能够想象在最后的那段相处时光,父子两人这一特殊的交流场景:
“爸,今天是中秋节,你想吃螃蟹吗?”吴国梁举着大本子,大声地朝病床上的父亲比划着。左下角那只张牙舞爪的卡通螃蟹,给平淡的日子带去了一些光亮。
父亲去世后,吴国梁的妻子确诊为癌症,紧接着他又开始病床陪护生活。另一本《病房日记》记录了他当时每天的点滴见闻:“都说医院是一个悲观世界,但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笑脸。”他的笔记透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以自己和老伴为原型,吴国梁创作了《老两口》系列漫画,画的都是两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传递的是文明风尚。
吴国梁介绍自己的漫画作品《老两口》。
独居的日子里他用创作把生活填满
老伴儿去世后,独子又常年在北京,街坊邻居本以为吴国梁的生活会一下子空了。可渐渐大家发现,吴国梁很快就又把生活填满了。
在市中区舜玉路街道舜园社区内,吴国梁每天背着双肩包出出进进,里面装着的,是他近期的画稿。上午在家专心绘画创作,下午去社区免费授课,晚上在微信群里点评大家的绘画作品,再接着埋头画画。
细翻吴国梁的绘画作品,有图解民法典的普法连环画、有为小学生画的古诗词配图、有《画说两会》系列漫画、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百年征程》。随便打开一部作品,展开的一幅幅画稿就占据了整张大床。其中有一幅画中,一名儿童上网玩游戏,妈妈在身后生气地说:“熊孩子!动我手机里的钱,玩游戏一下就花了3000多块钱,了得吗?”图下的注解里写得是有关限制民事行为人的相关草案内容。
如何将严谨枯燥的法律条文变成通俗易懂的连环画?吴国梁的秘诀是要用老百姓的视角来看法律。每次画完一组作品,他有独到的检验方法。那就是拿到街上,让街贩和路人看。“只要街上卖烤地瓜的小贩能看懂,就说明我画得可以。”在吴国梁看来,生活中处处有素材:“跟老百姓生活相关的,就是好素材。”
不想被“压箱底”的还有人生
“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这句话看似老生常谈,但在吴国梁身上却有着生动的演绎。他本是化工行业工人,绘画也是退休后才学的。在他看来,只要想学,没什么学不会,什么时候都不晚。
为老百姓画普法图解、为学生们画道德榜样、为政府部门画宣传材料……不需要别人张口,自己找题材,画完送上门。吴国梁的创作热情一直都这么高涨。
“不好意思,我们不需要。”主动“送上门”的吴国梁不止遭遇过一次这样的拒绝,但冷水浇不灭创作的热情,他回到家继续画。
身边好友的打击更直接:“你画这些干啥?这不是给别人做嫁衣吗?自己图啥?”“做嫁衣不好吗?能让人穿上不好吗?难道非要压箱底才行?”吴国梁不希望这些画被“压箱底”,更不想自己的老年生活就这么“压箱底”。
“人活着总要为社会做点啥。我只是希望大家能更高兴。”街边卖馒头的商贩请他为自己儿子画一张肖像,吴国梁几天工夫就把画送来了。自打参与社区公益后,吴国梁越来越发现自己会的太少。“社区居民喜欢什么,我就去学什么。”他报班学习跳蒙古舞、表演,带大家排练小话剧……把一个人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有的老年人说,这个年纪了,过一天算一天。我不这么想,我过一天就相当于赚了一天,赚的这一天就要过得跟前一天不一样,这才有意义。”
下午4点半,在社区结束授课的吴国梁背着双肩包走出大门,街上刚放学的小学生主动向他打招呼问好,这是他们敬爱的“漫画爷爷”。当两个背影一起前行时,背着双肩包的他们步伐是那么和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