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黄河边丨黄河滩区的“后迁建时代”

2021-09-09 06:23:5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家在黄河边丨黄河滩区的“后迁建时代”

  在黄河滩区的广大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地,锄头、铁锹和耙子等农具更是常见。农忙季节,农具天天攥在手里。农闲季节,农具往屋檐下的墙上一挂,风吹雨淋也不用管它,和那石头混着黄土垒砌的墙倒是格外搭配。长年累月下来,锄头柄、铁锹把上竟同上了一层包浆一样,油光润滑,越发顺手。

家在黄河边丨黄河滩区的“后迁建时代”

  长清区孝里街道的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安置区—“孝兴家园”。(本报记者张一摄)

  可是,长清区孝里街道赵庄村50岁的陈荣泉却把家里的这些农具和老家具一股脑儿全卖了。为啥?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中,长清区给孝里街道滩区群众建设了安置社区,取名“孝兴家园”。住进了崭新的楼房,把家里的地流转出去,陈荣泉再把家里的那些农具和老家具一卖,转身就在社区旁边配套建起的农贸市场里,租赁一个大铺位当起了超市老板,算是和过去的那种滩区生活彻底告了别。

  和陈荣泉一样,在长清区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中,4.2万群众搬离了滩区。群众安居才能乐业。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对于滩区迁建任务占全省四分之一、占全市任务接近一半的长清区来说,这是黄河滩区“后迁建时代”的当务之急,更是践行该战略的重中之重。

家在黄河边丨黄河滩区的“后迁建时代”

  宋海燕自主择业后当起了老板。

  搬离黄河滩区后,陈荣泉自主创业当起了老板,更多群众的就业问题则盘亘在长清区以及相关街道主要负责人的脑海中。他们边想边干。安置社区的物业、保洁、环卫等岗位用工全部面向搬迁群众。涉及滩区迁建的孝里、归德街道本着“科学规划设计,集中流转土地,大型企业开发,居民就近就业”的思路,成立社区就业服务中心,组建农业、服务业、建筑业等方面的专业劳务队伍,组织滩区居民有计划、有规模地就近或外出就业。目前,这两个街道投资200余万元兴建劳务市场、成立中介公司,通过该渠道促进滩区群众就业。对于手里没有“金刚钻”的滩区群众,街道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等进驻安置社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使滩区群众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家在黄河边丨黄河滩区的“后迁建时代”

  就业问题逐步解决,土地的集约利用也同步进行。孝里街道黄河滩区迁建安置区占地1465亩,旧村复垦后将新增耕地。村民搬入安置社区后,因耕地距离较远,出现部分种地难的问题。孝里街道为推进滩区6万亩土地流转工作,引进优质高效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目前,街道已经引进佳宝乳业、诺克药业、山东地旺、鲁商集团等龙头企业30多家,流转托管土地近5万亩,为滩区群众提供5000多个工作岗位,并给滩区群众带来了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

家在黄河边丨黄河滩区的“后迁建时代”

  黄河边上,相关产业同样蓄势待发。9月7日,在孝里街道“十八里谷道”的谷子地里,大片的谷子“压弯”了腰,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即将成熟的谷穗汇聚成一片谷海。近两年,长清区已经成功举办“全国蔬菜登记品种观摩会暨中国山东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开放周”、山东省农作物新品种观摩会、济南市杂粮提质增效现场观摩会,长清区小杂粮获国家杂粮首席专家刁现民点赞,“十八里谷道”品牌正式开启商业运营。今年,长清区又成功申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接下来将围绕小麦、玉米等农业主导产业和奶牛、生猪养殖等畜牧特色产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滩区脱贫迁建工作收官后,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也在发生转移。长清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清区将抓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滩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符合滩区发展的机械制造、新材料等第二产业,以工业化理念解决土地经营问题;依托孝堂山、齐长城遗址等众多文物古迹和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方峪明清古村等丰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加快推进山东凯瑞食品产业园、佳宝乳业生态牧场、鼎泰牧业等农业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滩区居民增收,推进滩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伴随着长清区黄河滩区进入“后迁建时代”,长清区“长平山水”沿黄风貌带和北大沙河生态廊道也正在规划建设。与此同时,长清正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老城片区一期7400亩土地的拆迁工作如火如荼开展,马山全域城乡融合试验区征收拆迁加速进行,100平方公里的黄河科技城和88平方公里的马山新城即将崛起。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擂鼓声中,长清区现代化山水魅力中心城区建设渐入佳境。 (本报记者 邵明红)

  ●滩区群众说

  “原来在村里住,赶到打工的超市得4公里路,来回折腾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在孝兴家园农贸市场卖早餐,离家200米,还比打工挣得多。”孝里街道许道口村村民宋海燕的孩子现在在小区附近的孝里中学读书,所以她可以安心在农贸市场做生意。

  临沂人徐金玉十几年前嫁到孝里街道郭庄村,前些年她一直在家带孩子。搬到孝兴家园后,在街道组织的劳务培训中学习了茶艺后,徐金玉和亲戚凑钱开了家茶叶店。她认为,搬上楼后,街坊邻居都在适应新生活。现在他们生活和城里差不多,但是压力要小很多。

家在黄河边丨黄河滩区的“后迁建时代”

  “过去村里5天一个集,买东西可不方便了,现在好了,天天都能赶大集。”正在孝兴家园农贸市场闲逛的孝兴家园居民马华告诉记者。

  ●记者感言

  随着长清区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收官,滩区进入“后迁建时代”。经过近期走访,预想中和意料之外的一些变化也正在浮现。

  预想中的是,随着安置社区配套设施的完善,学校、医院、污水处理厂和农贸市场等一应俱全,而周边产业项目的引进,又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的滩区群众走上工作岗位,过起了和城里人几乎一样的生活。

  生活条件的变化,对滩区群众来说,必然会引起一些不适应,这需要过渡的过程。但是,想不到的是,村民们对生活的改变竟然适应得如此之快。在村里住了十来年的徐金玉告诉记者:过去在村里,遇到个“奇装异服”的人,村民们大多会觉得很奇怪。而现在,她亲眼看到,同样的场景下,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问她的孙子,“这个人穿得漂不漂亮?”在她看来,经过这1年多的适应,原来的街坊邻居们在思想上变得更加包容,愿意接触新鲜事物。

  不仅如此,孝里街道金村的一位村民搬进孝兴家园后,积极响应号召,在处理其母亲的丧事上,带头简办,自觉摒弃殡葬旧俗陋习,没有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安全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些移风易俗方面的表现,在记者看来,可以理解为文明程度的提升。这种提升必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各方面工作的实施提供精神力量。俗话说,“变则通”,思想可以解放,一切就都有可能。 (邵明红)

  扫码看视频

家在黄河边丨黄河滩区的“后迁建时代”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