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丨一把匕首两把枪见证戎马一生

2021-09-15 06:20:47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吕传泉 张铭

责任编辑:鞠月芹

忠诚丨一把匕首两把枪见证戎马一生

  人物档案:

  我叫滕西远,今年96岁,党龄74年。我永远跟党走!

  “来,先吃块糖,可甜了。”

  一进门,滕西远老人便将糖果、蜜枣往记者手里塞,爱吃零食的他笑得像孩子般纯真。幼时靠要饭为生、13岁参军入伍、历经无数次浴血奋战……也许正是因为当年尝够了饥饿、战乱的苦,如今的他才特别好这一口甜!

  老人娓娓道来,讲起了一把匕首和两把匣子枪的故事。这,是他戎马一生的见证。

  13岁手刃日寇“双枪滕黑子”人人夸赞

  1925年,滕西远出生在莱芜口镇的一处山村。从小父母双亡的他与四个兄弟相依为命,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很长一段时间都靠要饭为生。13岁那年,他随已经加入共产党的大哥参军,成为县大队的一员。又黑又瘦的滕西远在部队收获了一个跟随他一生的外号,“滕黑子”。

  虽是队伍中最不起眼的,但“滕黑子”刚入伍就干了件大事儿。

  在一次动员大会上,首长这样说:谁是英雄,谁是狗熊,看看谁敢砍下日寇的脑袋!“我当时就想,要当就当英雄!”滕西远说,他当时就举着拳头向首长立下了军令状,而那时,他手中的武器只是一把不足20厘米长的匕首。

  没过多久,日寇进村扫荡,烧杀抢掠。滕西远冲出包围,与另外两名战友躲在暗处,发现了一名落单的日寇。

  “我藏到一个猪圈的顶棚上,趁对方不注意跳下去把他扑倒,我那两个战友按住敌人的手和脚,把他控制住了。”滕西远记得,自己心中杀敌卫国的热血涌了上来,抽出匕首就朝敌人的脖颈刺去!

  “好你个‘滕黑子’,还真是个英雄!”手刃日寇的少年不仅得到了首长的肯定,还被奖励了一把匣子枪,沉甸甸的手枪伴随他拉开了戎马一生的序幕。

  1946年,滕西远调入华东野战军七纵某部炮兵连,因在一次战斗中表现突出立下一等功。表彰大会上,粟裕将军亲自把一把手枪作为奖励挂在了他身上。

  从此,滕西远在部队出了名,提起“双枪滕黑子”人人都竖大拇指。

  孤身爆破敌军坦克 共荣立3次一等功

  1947年,滕西远在战场上火线入党。“我是吃共产党的饭长大的,不怕死,更不怕苦!”他的诺言,在一次次战斗中兑现。

  1950年12月,滕西远从福建坐上火车,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入朝后,一路上天寒地冻,敌军的飞机就在头顶上转。我们的干粮主要是炒面,行军全靠两条腿,就这样也要跟他们拼!”滕西远说,部队很快就与敌人交上了火,后援供应不上,作战十分艰难。

  一次,滕西远所在的部队被敌人一辆坦克挡住了前进的道路,把坦克炸掉是唯一的办法。“我去!”作为炮兵连连长的滕西远,抢下了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行动前,他嘱托战友,“我要是死了,给我家里捎个信儿。”

  夜色中,滕西远身上挂着炸药包,匍匐着悄悄接近敌军坦克。他行动敏捷,迅速将炸药包挂到坦克履带上并点燃了引信,飞速转身往回跑。一声巨响从身后传来,敌人的坦克彻底报销了!滕西远也因此得了个“爆破英雄”的美名。

  在滕西远的军旅生涯中,曾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3次。在他眉眼处,弹片留下的黑斑是永不褪色的勋章。

  爱讲故事的滕爷爷 一生永跟党走

  从朝鲜战场归来,滕西远先后到河南、北京某部任职,跳伞、开坦克没有一样不拿手。1963年,滕西远转业回到莱芜,在公交公司、园林、住建等多个部门继续奉献。

  离休后,滕西远家便成了一处“教育基地”,经常有学生到家里看望“滕爷爷”,他也很喜欢给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每每讲起战场上的场面,滕西远都禁不住眼眶泛红。他说自己实在是幸运,才能赶上如今的好日子。

  滕西远家里插满五星红旗,摆着许多伟人画像。老两口生活非常节俭,连收到鲜花的包装纸都舍不得丢。他现在除了读书、看报,最喜欢的就是用一块红布,擦拭手刃日寇的那把匕首,还有那两把依旧锃亮的手枪——1982年,部队为他签发了枪支持有证明,让这两把枪留在老人身边作为纪念。

  采访结束,老人在老伴儿搀扶下送记者出门。他身后的院门口贴着这样一副鲜红的对联——“幸福不忘毛主席,发展全靠共产党”,横批“永跟党走”。

  瞧,他穿着军装的身影,还是那个智勇双全的“滕黑子”。(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吕传泉 张铭)

  对党说句心里话

  记者:您对党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滕西远:党养育了我、培养了我,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记者:您有什么话要嘱咐年轻人?

  滕西远: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年轻一代要好好珍惜!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吕传泉 张铭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