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改革热度“省会第一”|用好“关键一招”活力犹如泉涌——探寻全面深化改革的“济南密码”(下)

2021-09-16 06:27:5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端鹏 范俐鑫

责任编辑:鞠月芹

  济南改革热度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充分说明这座城市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真正抓住了关键、打破了束缚、释放了活力。

  改革,是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

  近年来,济南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加快打造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的动力之源,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精心谋划部署,高起点设计、高站位推进、高效率落实,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着济南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破局开路、迎难而上的改革征程中持续焕发勃勃生机,不断凝聚巨大能量和澎湃动力,在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道路上疾速奋进。

济南改革热度“省会第一”

  走好市场的路子——

  商业驱动下的科技赋能改革实践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济南市“十四五”规划的重大目标之一。但作为一座科创领域的“后发之城”,济南却在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实现“弯道超车”。

  2020年10月29日,在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当晚,中科院、山东省政府、济南市政府在中科院签署了三方共建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合作协议。

  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是中国科学院在国内布局的少数几个集聚化发展的创新区,也是山东省唯一一个以集聚中科院创新资源为主的科创园区。通过建设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济南市已被中科院列为与雄安新区、海南并列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城市创新能级得到了跨越式提升,创新地位大幅提高。

济南改革热度“省会第一”

  为推动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济南市吸纳中科院与社会资本,联合发起设立规模50亿元的“科创城母基金”,聚焦投资“中科系”优质科技项目和核心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促进“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在落地机构设置方面,济南市坚持灵活性和创新性原则,新型研发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多种形式共存,举办人政府、院所、企业多种主体兼有,以更快、更好、更灵活促进创新、转化、产业发展。一期落地的四个院所,均采用包括机构设立、技术研发、院士团队、装置建设、产业合作在内的“全方位”“整建制”方式落地。同时,济南市设立不少于1000人的事业编制池,积极推动已落地“中科系”科研院所设立新型研发机构,落地院所在资金使用、人才引进招聘、科研选题等方面被赋予了足够的自主权。

  目前,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已落地15个“中科系”科研院所。“电磁驱动高速测试装置”“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先后落地,填补了山东省和济南市多年来没有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空白,初步形成了技术水平处于世界技术发展最前沿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汇集区,使济南市直接迈入国家创新梯队第一方阵。

  2021年4月27日,“齐鲁一号”和“齐鲁四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国内首次采用“天基互联网+遥感小卫星”模式的创新型遥感应用项目,其空间分辨率达到国内商业卫星的最高水平,这一突破为济南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增添了一份底气。

  两颗“齐鲁号”卫星是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齐鲁卫星星座项目的开篇之举。山东产研院是山东省首个既不像大学,又不像科研机构;既不像企业,又不像事业单位的“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他们不纳入编制管理,无主管部门,无行政级别,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成立2年来,他们已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20个,带动社会总投资超过380亿元,建设各类研发机构66家,创立高技术企业124家,凝聚高水平创新团队76个、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过1500人。

济南改革热度“省会第一”

  如果说山东产研院的跨越发展是济南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软创新”,那么位于历城区的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体现的则是济南科技“硬实力”。

  22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建筑仅用108天就实现竣工,这是超算中心一期项目建设中创造的“济南速度”。但相比于项目建设速度,超算中心的计算速度更是让人振奋和期待,全部建成运营后,计算能力可达每秒百亿亿次,位居世界前列。科技园建成以来,持续服务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海洋环境模拟分析、信息安全、电磁仿真、工程计算、金融大数据分析、新材料和新能源分析等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政府机构等单位用户近2000家,超算生态圈建设初现雏形。

  目前,丁肇中院士领衔的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山东省泉城实验室、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济南粒子科学与应用技术山东省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省市级重点科研机构;海康威视山东总部、海尔海纳云山东总部、阿里云物联网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签约入驻。

  金融是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一环,离开了金融支持的科技创新,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水之鱼。

  历下区区位得天独厚,金融行业带来的税收占全市的40.6%,同时这里有21所大学、100多家省级以上科研机构,具备非常好的资源与环境。立足于这些优势,济南在这里建立起具有济南特色的多元化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和全要素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

  位于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的济南科技金融大厦,探索出了独特的“价值评估+融资担保+科技信贷+投资基金+成果交易”的融资新模式,为科技创新插上金融的翅膀。截至目前,济南科技金融大厦共进行评估专利1923项、评估金额达8.2亿元;齐鲁银行科技支行已为全市400余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服务,累计发放科技贷款约60亿元。58家企业入孵,在孵29家,毕业15家,入孵项目总估值超过16亿元,累计获得投资5255万元。2021年5月27日,济南科技金融大厦北京中心揭牌,这是济南科技金融模式在全国布局的第一步,它的运行,既是突破点,更是探路者,无疑将给济南带来更多的期待和信心。

济南改革热度“省会第一”

  走绿色发展的路子——

  “双碳”约束下敢闯敢试探索新旧动能转换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氢能作为实现脱碳的重要解决方案,将为实现这一美好愿景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5月23日,位于莱芜区的山东首个加氢母站建成投产,拉开了山东省“氢进万家”的新序幕。运营这个加氢母站的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山东泰山钢铁集团。集团是以钢铁生产深加工为主导的全流程钢铁联合企业,在“双碳”目标约束下,他们加速推动钢铁行业改善生产流程、更新生产设备和使用低碳能源,迅速实现钢铁产业和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泰钢集团的转型是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南市通过科技创新突破,采用源头替代、前端减量、末端治理等方式,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质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双碳”达标。

  总投资1535亿元的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是济南市投资额第一、项目规模第一、生产产值第一的最大体量项目,也是近年来山东工业、制造业领域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项目将全球最先进的氢能燃料电池、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HPDI燃气发动机三大新燃料技术和全球热效率最高的内燃机应用于卡车、客车、工程机械、农机等领域,并利用新能源、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单一、传统的整车整机升级为新能源、智能网联绿色产品。

  总投资200亿元的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建成达产后将达到全流程A级企业标准,吨钢污染物排放将达到I级水平,每年可消减排放二氧化硫3038吨、氮氧化物5154吨、颗粒物5849吨,减排幅度分别为57%、54%、70%。

济南改革热度“省会第一”

  走均衡发展的路子——

  科技主导下深入推进医疗服务均等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民生,始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核心的关键词。改革,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拥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和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实现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是深化医改的基本要求,但医疗、医保、医药“联而不动”以及一些领域、环节上各行其是的被动局面仍然存在。

  2020年以来,济南市充分发挥医保在支付、定价、采购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与省共建了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以医保支付为驱动,深入实施流程再造,发挥其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诊疗平台、慢病管理系统等作用,衍生出多种合作模式,努力蹚出一条整合医保、医疗、医药资源服务大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慢性病管理创新。线下,与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建设慢病服务专区,解决群众多窗口跑路、排队等现象,患者就诊取药等待时间由2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线上,基于医保电子凭证和人脸识别,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方式,为慢病患者打通线上复诊渠道,实现医保认证、复诊核验、在线处方、送药到家等关键环节的无缝衔接。

  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层医疗赋能,依托互联网医院,利用“车(医保健康服务车)、包(云诊包)、站(医生工作站)”构建起“网格化”基层数字健康服务体系。医保健康服务车能完成7大类53小项检查检验,开通线上医保支付,将诊疗服务、常用药品送进乡村,以及地理位置偏远、医疗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助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济南改革热度“省会第一”

  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帮办代办服务,设立呼叫中心和网约服务平台,连接全市各类长期护理机构,对护理药械开展集中配送,让老百姓特别是居家养老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安全的医疗护理、出行帮扶等服务。

  与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高大上”的科技感相比,平阴县为推进“分级诊疗”而建立的“1+4”健康管理系统则更多地体现了实用性。

  一边是大医院人满为患,一边是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县级、镇街医疗机构没病可看的尴尬一度困扰着基层。提升基层医院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把更多的普通患者、慢病患者留在县内就医,是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途径。

  平阴县以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载体,以各级医疗机构信息互联共享为基础,大力推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保障等系统多网融合,实现了县镇村医疗资源一体化管理和错位式发展。

济南改革热度“省会第一”

  “1”,即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平阴建设了全县人口健康数据中心,覆盖2家县级医院、6家乡镇卫生院、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2处村卫生室,覆盖率100%。

  “4”,即四个辅助系统。主要是远程协助互转系统、慢病诊疗机器人系统、网上专家队伍与医联体联动系统、大数据分析预警系统。

  在“1+4”系统的加持下,平阴分级诊疗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目前,平阴县域内诊疗患者达95%以上,提前达到了县内就诊率90%的国家医改要求。2020年全县药占比下降到22.8%,低于药占比30%的国家标准线7.2个百分点。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坚持解放思想不停顿、改革创新不停歇,真正激活济南人敢闯新路的深厚基因,才能持续突破藩篱、击破桎梏,闯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新天地。

作者:王端鹏 范俐鑫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