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为M34的东汉砖室墓中有密集的太阳纹饰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新黄河记者9月19日获悉,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长清一处古代墓地顺利完工,并通过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省考古学会组织的专家组验收。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38座,按时代可划分为春秋、战国、西汉、东汉、魏晋、清代等不同时期。出土完整及可复原器物110余件(组),其中一座东汉晚期大型砖室墓,墙砖及铺地砖纹饰主要为太阳纹,后室北部铺地砖刻有吉语“大吉昌”,该墓还带半个回廊,为山东地区同时期墓葬所罕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总共发掘38座古墓
此次考古发掘项目执行领队颜奕告诉新黄河记者,此次发掘是为配合济南市长清区平安片区平安店村旧村址地块A1、B-1土地出让而进行的。考古人员于6月底开始发掘,至9月初全部完成。总共发掘38座古代墓葬,初步判断,其中春秋时期4座,战国时期3座,西汉20座,东汉4座,魏晋4座,清代2座,另1座时代不明。
其中春秋墓都为简单的土坑竖穴墓,墓中都是一棺(个别有椁),其中编号为M38的春秋墓随葬品有陶盖豆、陶鼎、陶卮(zhī)、陶壶、陶匜(yí)、铜铍(pī)。颜奕表示,出土的陶卮有两件,有彩绘,且带三角纹饰,十分少见,推测是酒器。3座战国墓中其中2座出土有铜铍,另一座出土有铜戈,推测很可能是一般士兵的墓。
20座西汉墓中,有4座为土坑竖穴墓,15座砖椁墓,1座石椁墓。颜奕介绍,西汉墓有不少是夫妻并穴合葬墓,随葬品都比较少,大多只随葬一个陶壶,只有少数还随葬有陶鼎、陶罐等。其中有的墓还出土有铜钱等。
4座东汉墓中,其中3座单室墓,1座为多室墓。有典型的刻有羊头、朱雀、青龙、白虎等图案的汉画像石。
另外,4座魏晋时期墓葬破坏严重,人骨和随葬品俱已无存,2座清代墓也是一般平民的墓葬。
发现一座罕见东汉墓
颜奕告诉新黄河记者,本次发掘最为重要的发现是一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室墓。该墓编号为M34,整体平面近“甲”字形,由墓道、甬道、墓门、前室、耳室、后室、回廊组成。该墓顶部券顶破坏无存,仅存砖墙与铺地砖。颜奕说,“这个墓葬形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所用青砖全是花纹砖,墙砖及铺地砖纹饰主要为太阳纹,后室北部铺地砖刻有吉语‘大吉昌’。墓室中所有的砖都带有纹饰且出现如此密集的太阳纹,十分罕见。”颜奕表示,该墓形制的另一个特殊之处是墓室东侧有推测为回廊的构造,“看起来应该是半个回廊。这是山东地区同时期墓葬所罕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对于这“半个回廊”,颜奕表示,西汉晚期开始出现平面呈方形回廊式的砖室墓,但只有诸侯王、列侯才有资格使用,“东汉时期回廊式墓开始较为常见,而且等级范围也有所扩大,身份较低的官吏也可使用。回廊式墓的回廊一般环绕墓室一周,而M34只在墓室东侧设置有半个回廊,这种形制是非常罕见的,根据墓葬形制推测墓主身份可能为中下级官吏。”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墓葬中刻有羊头图案的门楣和门柱是在墓葬旁边发现的,考古人员根据尺寸比对确定其属于M34号墓。另外,M34随葬品也比较丰富,有陶案、陶盘、陶耳杯、陶魁、陶樽、陶勺、陶甑、陶熏炉、连枝灯盏、陶厕、五铢钱、铜镜等。颜奕说,其中的陶器多为红胎绿釉,也十分少见。
人骨竟然是绿色的
颜奕告诉新黄河记者,M34的发掘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别之处,就是墓中人骨被严重扰乱,且骨头的颜色全是绿色的!考虑到陪葬品中基本都是陶器,只有一面铜镜,考古人员推测墓中原本陪葬的铜器早已被盗墓贼所盗,“最开始墓中应该有不少铜器陪葬,因为人骨上的绿色,是由铜锈渗透所致。”
颜奕表示,总体而言,此次发掘的墓葬形制多样、随葬品组合特点明显,丰富了济南地区春秋至清代的墓葬资料,为研究各时期社会、经济、文化、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另外发掘期间,正值济南酷热多雨的盛夏时节,为配合工程建设,考古队在保障工作人员和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高温中仍坚守工地,加班加点对墓葬进行清理,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钱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