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德成给吴伯箫的一封书信说起

2021-09-20 18:40:47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李欢

  □吴修亮

  “老师大人尊鉴

  老师的信学生一(已)经结道(接到)

  老师家中平安

  王老师在九月二十七日来曲

  老师现在还读英文吗我学生甚为思念

  老师还唱歌吗

  请老师告给(知)学生

  我母亲的手已经好点了

  请老师放心吧

  我曲阜不平安

  我不写了

  学生孔德成鞠躬”

  这是一封来自孔府的书信,由孔子第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写给吴伯箫。一代衍圣公为什么会给吴伯箫写信,且一口一个“老师”,表现得毕恭毕敬?

从孔德成给吴伯箫的一封书信说起

  小时候,经常听家中老人说,对门的大老爷(吴伯箫)在北京当大官,话间充满自豪。那时北京对我来说是既神秘又向往的地方,对本家的这位在北京做官的大老爷崇敬有加。他的宅子——一个出文化名人的书香门第,自然对我等后辈充满了诱惑力,经常去听二老爷拉拉老辈的故事。

  吴伯箫的家庭有两个宅院。在现在的故居西面,隔一个两米多的小胡同还有一处,大门正对着现存故居南屋的西山墙,也是四合院,只是比这个稍小点,由吴伯箫二弟吴熙功(我叫二老爷)居住。

  在家族文化的传承中,我作为接受者,和二老爷有很深的感情。从小我就在他家玩耍,他家有很多的书,也有很多的故事。那时候,吃完饭没有事,就跑到他家,他端坐椅子上,我们拿个小板凳,围坐在他身边,听他慢慢地给我们讲述着家中的往事。只有这个时候,二老爷那充满沧桑的脸上,才有些许的笑容。大老爷吴伯箫及家中的过往,大部分都是听他老人家讲述的。过去没什么娱乐活动,故事讲了很多遍,我们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吴伯箫自幼聪明好学,八岁随父亲到尚家故事(现大故事)读书,先后辗转多处求学。并在1919年考入曲阜师范学校,毕业后,经在孔府教书的莱芜老乡王子英介绍,到孔府任教师,负责教授孔子第七十七代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英语。一年后,考入北京师范学院,离开孔府,去北京继续读书。

  据二老爷回忆,他家曾经养过一匹马,吴伯箫回家或外出时,都是二老爷给他牵马迎送。一路上,吴伯箫就给二老爷讲述一些外面的世界,并多次讲到与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关系以及孔府的一些趣事。我脑海中经常模拟浮现“兄长骑马上喋喋不休,小弟在马下洗耳恭听”的生动画面。

  花园村的老辈人都知道,1935年,吴伯箫母亲去世,在我们村西边的场园里,扎了七个大棚,连开七天大丧,是建村以来最大的丧局。由于吴伯箫曾任孔德成教师的关系,孔府特派人来吊唁,并送“福寿同归”挽幛一幅。“圣人家来吊孝”,这在当时来说,可谓之大新闻,是家族莫大的荣耀。

  当时,一家人不光因孔府的光临而自豪,而且为那么大的丧局安排得井然有序、宾客满意而欣慰。二老爷、三老爷(吴熙振)都多次给我们讲过,某某村庄有户人家出丧,人多,客杂,乱了套,到吃饭时一拥而上,有的下人坐了上席,吃了几遍了,上客还有没捞着的。而本家对客人按等级,由专门的执事人员给每位来客发放绢子,上客发黄绢(黄布条)坐上席,一般客人发蓝绢(蓝布条)坐中等席,下客(推车,抬石盒的)发白绢(白布条)坐下等席。每到吃饭时,凭绢入座,未出丝毫差错。吴伯箫那时在济南,回家奔丧,在家待一月有余。

  到后来,吴伯箫辗转青岛、莱阳、济南等地工作,结识了闻一多、老舍、王统照、臧克家等文化界进步人士,自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于1938年4月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荣受毛主席“努力奋斗”的题词。他是著名的教育家、散文家,一生留下作品200余篇,为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吴伯箫定居北京后,二弟、三弟、侄子经常去看他。二老爷经常给我们讲去北京

  的情景。见面后,兄弟爷们倍感亲

  切。在家能看到的“望夫山上

  的巨石、村东的青草河、泉

  子沟、东岭的‘一棵柏

  树’、村北的祖林、村里

  的老树、石碾、水井、老

  人”等等,每次都是离不开的话题。

  每次去北京回来,老人家们都会带回一些糖果点心,有时过年,大老爷也寄来或让人捎来一些糖果,二老爷舍不得吃,挨家分一些,这家三块,那家五块。那年代,能吃到糖果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还是来自北京的糖果。我记得第一次吃“酒心巧克力”,就是二老爷从北京带回的,外面是糖,中间装着少量的酒。那次着实让我等美了一段时间。

  由于二老爷念过书,家里有很多的书籍,我经常翻看,只是有些字不认识,这些书后来都没有保存下来。说起当年孔府派人来出席老奶奶丧局的事,我曾问过二老爷,孔府当年送的挽幛是否保留了下来,他回答说当时留存了,后来由于“运动”,不敢存这些东西,就销毁了。对此,大家都理解,但感觉甚为可惜。

  孔府送的挽幛没有保存下来,孔府派人来参加吴伯箫母亲葬礼的事,在当地是家喻户晓;吴伯箫担任孔德成英语教师的事实及由来,见之于他的名篇《自传》《且说考试》以及当事人后代的记述中。

  此信落款没有日期,据推测应该是孔德成七岁那年嫡母陶氏患病后,吴伯箫写信问候,孔德成给吴伯箫写了这封回信。信中除了问“平安”外,还有这样两句话“老师现在还读英文吗”“我母亲的手已经好点了,请老师放心吧”。前一句是吴伯箫曾为孔德成英语教师的证明。写信时吴伯箫已辞去孔府家馆,去北京师范大学读书,也是正值五四运动之后、“打倒孔家店”时期,后面才有了“我曲阜不平安”之说,此信应该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印迹。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