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一度是阻碍南北两岸各类要素顺畅流动的“天堑”。在济南,随着一座座跨河桥隧的建成通车,曾经的“天堑”正加速变为通途。9月29日上午,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正式通车。历经1300多天来日以继夜的建设、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万里黄河第一隧”正式通车,让这座城市的跨河桥隧布局再添重要一环,市民驾车走隧道最快5分钟即可穿越黄河,大河两岸之间不再遥远。
视线越过为市民带来的交通之便,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的通车,更是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快建设发展、济南“北起”提供了坚实支撑、铺陈出美好未来,将有力助推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跨入“黄河时代”。从这个维度思考,“万里黄河第一隧”的建设、通车,又何尝不是济南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
黄河流域首条公轨合建的交通隧道;我国已建成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之一;世界上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第一次穿越地上悬河……在观察者看来,作为一部频频实现突破、饱含创新元素的匠心之作,“首条”“首次”等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的一系列“标签”背后,“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勇于创新、事不畏难”的精神尤其令人倍感振奋。
济南跨河通道布局再添重要一环,“5分钟穿隧”为市民过河提供更多元选择
对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各界期待已久。
对东西狭长的济南而言,“跨过黄河去”、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不二之选。而跨河交通不够便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这座城市迈入“黄河时代”、更好地开拓黄河北岸广袤沃土的最大阻碍。从这个维度思考,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建设更多跨河桥隧、织密“跨河通道网”会成为济南发展进程中的现实所需、市民的共同期盼。
为此,从2017年年底开始,包括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齐鲁黄河大桥、凤凰黄河大桥等在内的“三桥一隧”陆续开工建设。其中,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率先破土动工,并不断加快建设。2020年10月30日,隧道工程实现东线贯通;今年1月23日,工程实现双线贯通……经历了45个月、1300多天来日以继夜的建设,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在今年9月29日上午正式通车,为市民带来了实打实的“过河利好”。
南起自泺口南路的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向北依次下穿二环北路、绕城北高速、黄河,全长达4760米,其中穿黄隧道长3890米,主线段采用双洞双层隧道,公轨合建,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市政道路,设计时速为每小时60公里,下层则为轨道交通及排烟通道、管廊和逃生通道。通车后,市民驾车走隧道最快只需5分钟即可穿越黄河。
在山东大学教授王忠武看来,在“三桥一隧”中,市民对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的期待尤甚。“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济南首个穿黄隧道,为之后其他穿黄隧道的建设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隧道所在的位置决定了其将发挥出重要作用。”王忠武表示,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位于跨河交通流量长期较大、容易出现拥堵的建邦黄河大桥和济南黄河大桥之间,且距离这两座最繁忙的黄河大桥都不远,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的通车,为济南的跨河桥隧布局补上了重要一环,将有效缓解上述两座大桥的跨河交通压力,为市民尤其是城区居民快速过河提供更多元、更快捷的交通选择。
支撑起步区加快建设、铺陈“北起”新未来,隧道通车助推济南跨入“黄河时代”
从发展的维度思考,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通车所带来的利好,远不只是为市民往返黄河两岸提供了交通方面的便利。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正在深入实施。在观察者看来,建设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等跨河桥隧,正是济南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
事实的确如此。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落子”济南正是构成这一机遇的关键一环。当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这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正在加快建设发展。区域发展,交通先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建设发展,正迫切需要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等跨河通道加快建设、尽快通车,来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视线进一步延展,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为这座城市描绘了“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其中,“北起”是重要一环。随着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的通车,济南的“跨河通道网”得以进一步加密,这更为济南加快“北起”提供了切实助力。
作为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深入实施“北起”战略的重要跨河通道,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的通车,将有力助推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跨入“黄河时代”,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而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的通车,只是大河之畔“以交通升级支撑区域加快发展”新局面的一个开篇:据交通部门统计,济南市现有过黄通道13处,另外还有13处在建和拟建的过黄通道,展望不久的将来,全市将形成26处过黄通道的“跨河交通新布局”,主城区过黄通道平均间距将缩短至3公里,在黄河沿线城市中位居首位。届时,更为便捷的跨河交通条件,将使各类要素在黄河南北两岸之间的流动变得更顺畅,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建设发展将得以进一步提速,为济南加快“北起”提供更坚实的交通支撑,助力这座城市在“黄河时代”书写更为动听的“济南故事”。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勇于创新事不畏难,隧道建设进程中“济南精神”熠熠生辉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为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通车感到兴奋的同时,回望隧道的建设历程,1300多天来日以继夜的不懈奋斗以及在这个进程中所攻克的一个又一个难关令人印象深刻。
众所周知,黄河泺口段是名副其实的“悬河”,河床高出南岸天桥区地面5米。“顶着一盆水打洞。”通过建设人员口中的这个比喻,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的建设难度之高可见一斑。更何况,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的开挖直径达到了15.76米,是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海底隧道之一——英法海底隧道的近两倍,并且,项目建设还面临着深基坑、浅覆土、高风险、高水压等施工难点,可谓遭遇了重重难关。
面对困难,勇于迎难而上、奋力攻坚克难才是最佳答案。为了确保城市安全,建设单位为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设计了双道防淹门,必要时能实现全方位有效封堵,并且在掘进时精准计算盾构机的切口压力,保持盾构机和土体压力平衡,避免出现风险;为了减少隧道建设对运营高铁的影响,以浅埋明挖基坑方式穿越了运营高铁桥桩,此举在国内尚属首次……在隧道建设进程中,创新元素频频涌现,多项国际顶级技术被应用到了施工作业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明确表示“这是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高质量隧道”,对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不吝称赞。
在观察者看来,回顾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的建设历程,参建各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真正做到了“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勇于创新、事不畏难”,贯穿隧道建设始终的这一“济南精神”令人难忘、更令人倍感振奋,而这一精神,正是这座城市得以在发展进程中不断跑出“济南速度”、刷新“济南高度”的取胜关键、动力来源。
苦心人,天不负。各方努力之下,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顺利建成通车。大道通途,连接大河南北,更铺陈出济南的发展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