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交通格局,体现着一座城市未来的宏愿雄心和发展内涵。9月29日,济南交通工程建设在国庆节前夕同日传出两大喜讯,一是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正式通车;二是横贯中心城区的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正式开工。在不远的将来,这两条交通线路将毫无悬念成为城市主干线,在南北和东西两个地理方向上同时拉开城市骨架、做大城市体量、抬升城市能级、提高生活品质。本专题两篇评论聚焦两大工程对于城市的未来赋能,发现其在“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深远规划上的有力落笔,关注拥河发展的“济南式跨越”由纸上蓝图到现实场景的重大转化意义。
9月29日,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建成通车。隧道南接主城区济泺路,北连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地上悬河。隧道全长4760米,是目前国内已建成最大公轨合建盾构隧道。最重要的是,隧道建成通车后,穿越黄河的时长将由1小时缩短到5分钟!
驶入新建成的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真的像是在穿越一条时光隧道——在济南人的印象中,“过黄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该话题与这座临河而居的历史古城几乎同步共行,相互映照。不同年代的济南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过河”记忆画面,从骡马舟渡到浮桥连岸、从一桥飞架到一隧洞穿……可以说,“过黄河”交通方式的演变,既回放着济南的城市变迁印记,也拉伸着省会城市发展的想象空间。
城市前行,交通先行。对于当下济南的城市发展而言,“携河北跨”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和战略价值,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总体布局之下,在济南市打造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城市能级提升规划中,在济南大步迈向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在“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五个济南”、成为黄河流域核心增长极的城市拓展蓝图中,“跨黄发展”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核心议题。在此背景下,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项目理所当然成为助力新一轮城市规划实践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其实,该项目从选址立项、规划设计到施工建成,无一不是紧密对接打造新城市新发展格局目标、无一不是深层呼应“大强美富通”的济南未来气质展现。
“上面跑汽车,下面跑地铁”“5分钟穿过黄河”……从这些细致描述中,未来黄河两岸的畅通情景动人心弦,值得期待。这些情景体现的是一河相隔之下,黄河南北两岸“一体化发展”的未来,尤其是该项目属于公轨合用,未来可以实现城轨线路跨黄。城轨出行方式本身就意味着产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黄河两岸的人们只隔着一个“上下班的距离”。目前,在起步区各项规划陆续落地、产业发展平稳起势的当口,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正式建成通车,对于引导中心城区居住人口和产业落地的北移、促进与周边城市的同城化发展、扩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提升新城区的综合城市功能等,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导向意义,一个真正属于济南的“黄河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值得一提的是,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落子”于济南城市中轴线,这里既是城市地理区位的中轴,更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轴。可以说,正是通过连通主城区与起步区核心区,济泺路隧道的“一隧直达”,打通了济南拥河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城市桥隧的建设节奏,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节奏紧密相关,投用的桥隧越多,经济社会发展越快。据了解,济南市现有过黄通道14处,在建和拟建12处。全市“十四五”期间将形成26处过黄通道布局,届时市区过黄通道数量将实现翻番目标。可以想象,以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为代表的一系列桥隧的建成,必将让黄河成为济南的城中之河、景观之河、经济之河、绿色之河,成为城市人员往来、物资流通、经济互动的大动脉。由此而言,济泺路隧道作为一条主干道,给城市未来赋予了无穷的想象,也必将作为一个醒目的城市地标,坐拥黄河两岸,持续讲述一座城与一条河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