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发言摘登

2021-10-09 07:03:0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希涛 通讯员 崔克军

责任编辑:王浩

高质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发言摘登

  编者按 9月29日,市政协召开“高质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围绕建设什么样的起步区、怎样建设起步区等重大问题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创意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

  积极创新起步区城市发展方式

  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李少星

高质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发言摘登

  一是建立城市规划新逻辑:以人口发展规划引领城市规划。起步区规划应按照供需匹配的思路,统筹考虑起步区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为起步区未来人口进行整体“画像”,以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为基础,完善城市功能、公共设施配置或管理措施,规划真正符合人民需要的城市;从逻辑起点上重塑传统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和相应流程,加强人口流动集聚与需求特征研究,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重构城市开发新模式:确立水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前置机制。建议树立水资源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把节水典范城市建设纳入起步区优先任务,进一步加强系统谋划,对水源头、水汇集、水通道、水调蓄、水储存等水资源系统的全流程各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强化水系统布局对起步区规划的前置约束作用,为全国探索“以水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引领城市建设”的新经验;把水资源损耗、水环境保护、水生态布局纳入起步区绿色资本核算体系,建立绿色资本审计制度,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三是培育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公共服务适度超前供给。建议加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投入,加快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的全覆盖,提高人民群众对起步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人口集聚能力;从设施布局均衡化、品质均好化、功能设计精准化以及提高可达性等角度,建设便捷可及、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打造起步区因公共服务而闻名的特色和亮点;切实提升法治化程度,强化对社会管理、市场环境等公共服务水平的考核力度,建立最公平公正、最有尊严、最具包容性、最有获得感的营商环境,提升起步区综合竞争力。

  把“幸福”二字镌刻在起步区建设征程上

  省政协常委、市政协委员、山东启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勇

高质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发言摘登

  准确把握国家战略意图,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幸福”二字镌刻在起步区规划建设的全过程,让“幸福之城”成为起步区建设的强大愿景和独特气质。一是高度重视解决在地群众的现实问题,让人民群众尽享征迁惠民之利。建立健全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社会保障、服务管理等一体化运作机制,更加重视被征迁群众的过渡性保障工作,加大安置房配套建设力度,同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就近解决养老、就业、上学等现实难题。二是充分体现促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把起步区建设成为勤劳富民之地。千方百计把新区做美,全面提升生态建设能级,推动人水相适、河城共荣,高质量打造以黄河为脊梁的绿色风貌、生态水系和文化地标,以黄河之美筑新区之魂、成发展之优;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智能制造产业,引导、鼓励、支持各类人才诚实劳动、勤奋创业,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三是重塑城市发展格局和社区治理方式。坚持区域一体发展,着力打造平台化、枢纽型城市新区,在更大空间上优化配置各类要素资源,全力支持起步区发挥优势、崛起成峰,引领带动区域之间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以现代城市理念加强对起步区干部群众的教育引导,加快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改进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发展品质,打造富足、均衡、和谐发展的先行地;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探索建立“均等化+定制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精准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彰显“幸福之城”的独特魅力和光明未来。

  推动起步区加快建设山东科学城

  市政协智库专家、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研究员 李海波

高质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发言摘登

  作为国家级新区,要坚定贯彻落实“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的战略方针,将科技创新全方位融入到起步区的建设中。加快规划建设起步区山东科学城,把科学城建设成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支点,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引擎区,形成黄河流域国家战略的创新策源高地。一是作为起步区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枢纽载体,成为我省发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龙头作用的核心支撑区。面向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在山东科学城成立未来科技研究院,把全球与中科院、清华、北大和央企等战略科技资源对接引进起步区;聚焦起步区、济南市乃至全省重大产业需求,打造国际化的高端高水平创新平台,汇聚全球高端顶尖人才,整合全球科技力量赋能支撑起步区发展。二是作为起步区统筹国内外产业技术创新力量的组织平台,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创新策源地。在山东科学城成立产业创新研究院,整合、新设、联合我省产业类科研院所或新型研发机构,打造跨学科、跨领域、跨产业的前沿交叉平台载体,塑造培育我省新动能的产业技术力量新体系;依托山科控股集团,构建“技术开发+创业孵化+投融资+产业园区”一体化成果转化机制,将科技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三是作为起步区全球高端科技领军人才高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创新创业之城。依托未来科技研究院和产业创新研究院,打造符合国际的现代化人才体制机制新生态。山东科学城作为集聚全球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人才集聚区,成为起步区引进人才的“编制池”。四是成立建设工作推进专班,全力推进山东科学城建设。

  把起步区打造成RCEP重要枢纽

  市政协常委、钢城区副区长 李秀芳

高质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发言摘登

  抢抓我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 定 》( 即RCEP)的机遇,把起步区打造成RCEP重要枢纽。一是尽快争取支持。尽快与商务部、中国—东盟中心等部门联系,明确表示起步区融入RCEP的意愿和决心,邀请相关国家部委来起步区指导,尽最大努力取得支持和业务指导。二是尽快沟通对接。尽快派出高层人员与RCEP国家进行实质性对接,利用好新设立的柬埔寨驻济南总领馆的优势,作为与东盟联系的平台;积极通过海外侨胞和侨社团的重要渠道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联系沟通,吸引RCEP国家企业来参观考察。三是尽快成立机构。尽快成立济南起步区融入RCEP专门机构或者专门班子;选拔和培养一批具备良好政策水平和专业知识,掌握RCEP规则和国际惯例、国际市场、政策法规,具有金融管理、投资等专业知识和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人员,在短时间内组建一支对接RCEP的专业团队,搭建对接RCEP专业平台。四是尽快打造品牌。尽快谋划设计在起步区打造对接RCEP高端论坛,提升抢抓RCEP机遇的能力,逐步形成品牌并长期固定下去,成为济南起步区乃至山东、中国北方对接RCEP的重要平台,在“高端化”“国际化”“互补化”等方面做足文章。五是尽快培训人才。尽快加大RCEP知识培训力度,加强商务、海关等系统人员以及企业和商会协会的培训,建立更广泛的海外合作,寻求更大的市场机遇。六是尽快梳理项目。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对标国际先进产业水平和产业质量标准、规则,梳理未来期间与RCEP产业对接和贸易优势,提前谋划推进产业、贸易等对接项目。积极引导起步区企业适应以RCEP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为主的制度型开放,提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本领。

  创新新旧动能转换模式创立城市发展“新标杆”

  市政协智库专家、山东省科学院研究员 吕兆毅

高质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发言摘登

  一是创建“新动能城市”,创新新旧动能转换模式,创立城市发展“新标杆”。创新制定“新旧动能转换标准”,确定旧动能企业“清单”;实行“一企两能、新旧并行,以新代旧”模式,组织动员央企、省企、上市企业和民企进入起步区;创建“新旧动能转换资源大数据”,吸引协调有新动能科技资源的全国高等院校和追求新旧动能转换企业,创建各种新动能产业研究院和大批新动能企业;创建“全球直播招商平台”,面向全球传播外商在济企业发展和防疫奇迹,吸引侨商、华商、海外留学人才和外商外资到起步区投资创业。二是创新关键抓手,优先突破“未来正来”的“场景创新”。优先倡导“用机器人改变世界”;创建“场景创新”研究推广中心,将5G、AR、VR、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透明无人车间等“八大数字技术”应用于起步区;优先支持“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和“领航”型新动能企业发展;支持生物数字技术“新赛道、新物种”型新动能企业,推进临床数字医学“新革命”,突破“医疗机器人”、“纳米机器人”和“生命软件”等创新;创新“工业与2.5产业地产建城新模式”和“轻资产开业模式”;实现制造有厂房,代工有企业,人才有寓所。三是狠抓“投资新动能”,解决投融资短板问题。继续推进国内外招商引资;鼓励支持创建合法合规的新动能投资集团和投资基金公司,积极争取创建“新动能银行”;按照北交所IPO四级标准,大力推荐支持新动能企业上市;力争国家批准发行新动能城市建设地方政府中长期公债,大力鼓励全省全市企业和群众购买公债;大力利用人行电子票据为新动能项目融资。

  同步规划 无缝对接统筹推进济阳区与起步区协同联动发展

  济阳区政协主席 任道胜

高质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发言摘登

  一是建议发展空间一体化研究。统筹考虑黄河以北区域的协同性、整体性,统筹好“北起”战略下起步区与济阳区域一体化发展,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发挥起步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济阳区融入起步区“1+4+16+N”规划体系;加大济阳区的建设空间供给,适当增加建设空间,特别是在回河街道紧密协作区单列20平方公里发展规划空间,为济阳服务起步区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二是建议基础设施互通互联。统筹推进起步区与济阳区基础设施资源共建共享、重大交通体系一体建设。推进两区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统筹区域之间的资源配置,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进水、电、气、暖“一张网”,研究推进太平水库、崔寨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辐射协同联动发展区;统筹起步区交通体系规划,实现与周边区县特别是济阳区交通网络的“等高”规划、同步设计建设,切实提高内外交通的通达能力,达到区域联动、枢纽融合、辐射加速的效果,夯实开放经济的发展基础,避免出现两区交通设施“断崖式”落差;建议将黄河大道继续北延至济阳城区与开元大街对接,同时一体化推进国道220济阳段改线项目;协调实现济乐高速济阳区至起步区段和即将通车的凤凰大桥免费通行。三是建议产业协同联动发展。统筹抓好起步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协同,优化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重点,充分发挥协同联动发展产业基础优势,依托现有园区载体平台,承接起步区“五组团”产业外迁改造及高端产业和要素外溢,服务起步区高端服务业、高新产业、高端制造业、绿色产业、临空产业等完善产业链条,打破壁垒,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开展产业对接、创新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充分释放起步区辐射拉动作用,实现两区互动、协同发展。

  构建绿色能源体系打造碳达峰碳中和标杆城市

  市政协常委、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 张怀成

高质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发言摘登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建立减污降碳长效机制。创新绿色能源市场,推进黄河中下游电力、天然气、碳排放权等绿色能源交易平台建设;创新绿色能源财政税收金融激励政策,完善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扶持机制;建立能源消费总量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完善规划实施评估和定期评估制度。二是深化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替代,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严控起步区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打造绿色产业应用示范基地;严控新建煤电装机项目,大力实施终端能源电气化;率先实施起步区全域范围内农村民用散煤清洁替代;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大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建立以乡镇、园区为单元的地热开发利用示范区;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推广应用,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打造一批优质高效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开展氢能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建设氢电一体化综合能源系统示范工程。三是大力建设“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积极倡导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大力推广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搭建起步区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强化监测数据对建筑节能改进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用新能源汽车消费比例;践行绿色生活,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四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温室气体监测评估体系,努力打造“碳达峰碳中和”标杆城市。筹建起步区“碳达峰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加快构建天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科学监测网络。加大科技攻关,探索建立起步区碳源—碳汇自动核算和预报体系,通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跟踪评估,科学评价起步区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本报记者 王希涛 通讯员 崔克军)

作者:王希涛 通讯员 崔克军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