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开通,助力济南高质量发展。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郭尧 摄
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2.5万余字的全文中,济南被直接点名四次,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更是黄河流域唯一支持建设的国家新区。在培育经济增长极、打造开放通道枢纽、带动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济南与国家中心城市西安、郑州一道成为当仁不让的“领头羊”。
国家第五大顶层战略四次点名济南
2年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已成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等地位的重大国家战略。
《纲要》提出,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促进地区间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在这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中,济南直接出现了四次,分别是: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部分,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构建便捷智能绿色安全综合交通网络”部分,加快形成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的“一字型”东西向大通道和提升济南等区域枢纽机场功能;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部分,支持西安、郑州、济南等沿黄大城市建立对接国际规则标准、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吸引集聚全球优质要素的体制机制,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纲要》中提出的“五极”之一。2021年上半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为38906.35亿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位居第三位,在沿黄九省(自治区)中稳居第一。而济南又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双核”之一,2021年新晋“万亿俱乐部”,可以说是“龙头中的龙头”。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赋予了济南在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在这“一轴”“五极”格局中,济南的战略地位、战略空间、战略潜能都得到凸显、扩展和释放,意味着济南不仅是国家顶层战略布局的“关键一子”,还是全国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重构的“重要一极”,更是辐射带动黄河中下游城市的“关键一核”。
点名的四个方面济南已紧抓机遇迈大步
《纲要》前言部分旗帜鲜明地指出,“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在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方面,济南立足“千秋大计”,紧抓机遇,抓紧发展,在多个方面迈出了更强一步。
就在9月29日,“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正式通车。连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和主城区的新建第一条跨黄通道开通后,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接受了首场交通考验,十一当天高峰车流量约2000辆每小时。从国务院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到起步区重点项目建设,从要素资源集聚到绿色智慧宜居城市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已加快起势起步。
围绕“一字型”大通道建设,提升面向千万级大都市的交通承载能力,济南不仅将这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且正在编制的《济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将“一字型”沿黄大通道列为国家级主廊道,东向联系渤海湾,西向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提升济南区域枢纽机场功能方面,遥墙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工程将突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被写入了2021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面对RCEP“窗口机遇期”,今年8月,山东首个针对RCEP国家举办的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落子泉城,特别是深化与日韩经贸合作迎来了新机遇。另一方面,最新数据显示,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获批两周年以来,新设企业2.65万家,新设外资企业202家,凸显济南致力于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这些“山东元素”凸显山东挑大梁打头阵
作为黄河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和入海口省份,山东在全流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纲要》里有着多处体现。
在战略布局上,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一带五区多点”空间布局,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主的河口生态保护区为“五区”之一;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五极”之一;构建多元纷呈、和谐相容的黄河文化彰显区,其中,儒家文化区主要包括下游的山东曲阜、泰安等地区,以孔孟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黄河东流入海,“推进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作为一个单独的章节,凸显山东责任之大、担当之重。其中,《纲要》提出谋划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支持黄河三角洲湿地与重要鸟类栖息地、湿地联合申遗。一个好消息是,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近日已面向社会征集意见,规划总面积约3522.91平方公里。此外,还提出了黄河下游建设人河城和谐统一的沿黄生态廊道,实施好滩区居民迁建工程。
黄河污染表象在水里、问题在流域、根子在岸上。为此,《纲要》明确要求协同推进山西、河南、山东等黄河中下游地区总氮污染控制,减少对黄河入海口海域的环境污染。
提高上中下游、各城市群、不同区域之间互联互通水平,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一环。除了构建“一字型”大通道、提升济南枢纽机场,《纲要》还提出强化跨区域大通道建设,点名了天津至潍坊(烟台)等铁路建设,快捷连通黄河流域和京津冀地区。推进青海—河南、陕北—湖北、陇东—山东等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打通清洁能源外送通道。
万里黄河万里长,孕育了沿黄流域灿烂的文化。《纲要》着重点出了齐鲁文化和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等是沿黄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在着力保护沿黄文化遗产资源,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方面,高水平保护陕西石峁、山西陶寺、河南二里头、河南双槐树、山东大汶口等重要遗址。这些文化遗址不仅是黄河文明的标识,更是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部分。
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在沿黄流域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并列,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发挥好泰山、孔庙等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作用,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陕甘宁革命老区、红军长征路线、沂蒙革命老区等打造红色旅游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