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1”齐步走 优化营商环境 莱芜奋力开创全域通办新格局

2021-10-18 10:11:28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尽可能让群众少跑路或不跑路。近年来,莱芜区持续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以区级政务服务大厅为中心,区内打造主城区10分钟、镇街15分钟政务服务圈,市内打通层级、消除界限,织密全城通办一张网,县域间发挥省会城市集聚辐射效应,激活省级联盟一盘棋,精心拓展政务服务版图,东西横向联动,南北纵向延伸,奋力开创全域通办新格局。

  事项下沉 三级联动打造区级政务一个圈

  莱芜区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为抓手,搭建起以区政务服务大厅为中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分支、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触角的“10+15”政务服务圈,全面打通政务服务大通道,持续推动全区政务服务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向纵深推进。

  实施强权赋能工程。深入推进“就近办”改革,持续推动“窗口前移”和“服务下沉”,陆续将有限责任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业务以及食品经营许可业务(含小餐饮、小作坊)等高频事项下放或委托镇(街道)村(社区)办理。通过构建全区政务服务“大一窗”审批格局,大力推行“镇(街道)村(社区)前台综合受理,区级后台分类办理,镇(街道)村(社区)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并将服务延伸到31个“政银合作”网点,群众可就近选择任一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机构和银行网点提交申请,实现区内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实施标准赋能工程。统筹推进“一套标准管审批”,将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纳入全区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体系,制定《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考核办法》及考核细则,建立区考核镇(街道)、镇(街道)考核村(社区)的层层考核机制。全面梳理镇(街道)137个事项和村(社区)60余个事项,统一制定赋权事项目录和服务指南,推动服务事项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申请材料等规范化、标准化,把“不见面审批”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推进。

  实施智慧赋能工程。围绕构建智慧化、高效化审批服务机制,推动各自建业务系统向“山东省政务服务网”迁移,3895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网络覆盖全区15个镇(街道)841个村(社区)。畅通“网上办”渠道,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依托微信公众号打造“掌上办”平台,20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指尖可办,38类电子证照、2类高频电子证明随时查看调用,惠企政策“百宝箱”实时更新公开。上线运行“智慧导服”系统,“7×24小时”AI智能客服机器人全天候响应群众需求,百余“智慧导服”队伍实时在线,为群众提供800余项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和相关惠企政策的咨询引导服务,坚持“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用大数据助推网上办、掌上办服务不断升级优化。

  互信互认 协同推进织密全城通办一张网

  莱芜区以标准集成为基础,以数据集成为途径,通过建立市区协同、部门联动的审批运作机制,打通审批层级,消除地域界限,强化审管互动,织密全城通办一张网。

  跨层级通办“一链办理”。莱芜区按照“市县同权”原则,自2020年起承接45项市级高频事项,实现市、区两级间跨层级通办。自今年以来,共办理市县同权业务11000余件,并对区划调整后自莱芜区撤离的市级事项,实行“兜底办”服务,主动对接市级部门协调帮办、就地代办,企业及办事群众可就近、就地自愿选择受理办理地点,在减跑动、增便利、降成本、提效益上迈出坚实一步。同时不断深化“一链办理”改革,推出“我要开图文制作店”和“我要开劳务公司”两个跨层级“一链办理”事项,需市区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审批的业务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即可实现“证照同发”。

  跨区域通办“就近办理”。莱芜区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开展区域间通办互认合作,通过跨区域数据共享、协同协作,强化信息互认互信,实现政务事项“就近办”。去年联合钢城区、莱芜高新区签订“区域商事登记通办互认”合作协议,打造通办服务机制,大力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自合作以来,累计互办互发证照117个。今年与章丘区、莱芜高新区再度联合,以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社会团体设立等6个方面的事项为试点,在济南市率先开启了社会事务事项“全城通办”新篇章,并于签约当天成功办理出首个跨区域《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

  跨部门通办“联合办理”。积极推进建设项目审批链条化,将涉及发改、住建等14个部门的事项纳入投资建设服务专区“综合受理窗口”,在拿地前进行设计方案联合审查,通过部门协同,并联审批,有效压缩项目审批时限。制定《莱芜区行政审批服务审管互动暂行规定》,推行联合勘验审批制度,梳理民办学校等6项需勘验事项,教育、住建等部门定期会商、一并联动,将原先分散在多部门的审批勘验手续有效整合、同步受理,有效降低了审管信息不对称风险,提升审管效能。自今年以来,已开展联合勘验64次,为办事群众提供更精细化、更高效率的政务服务。

  打破壁垒 双向贯通激活省级联盟一盘棋

  莱芜区通过联盟协议、流程再造、信息互认,打破壁垒和藩篱,建立起审批服务结合、整体联动推进的新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立体式的审批服务,有力激活省级联盟一盘棋。

  强化规范实施抓落实。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对照事项清单逐项梳理、主动认领,各单位逐一明确责任领导、经办人员及具体推进措施、办理模式、完成时限,区政务服务大厅、专业大厅和各镇街便民服务机构均设置了“跨省通办”“全省通办”窗口,配齐设备和人员,按照“实现一批、公布一批”原则,公开事项清单,开展通办服务。目前,131项跨省通办和291项全省通办事项全部认领到位,累计办件180余件,以熟练掌握事项标准流程、服务指南和操作手册为重点,积极组织本领域业务培训,实行窗口无否决制,切实保证通办服务质量。

  深化机制运行优服务。按照“高频为主、线上优先、线下补充”原则,为企业群众提供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服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拓宽办事渠道。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爱济南APP、微信公众号,深化全程网办,提供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颁证送达全流程网上服务;建立“异地收件、属地办理”模式,通过受审分离和邮寄送达模式,打破事项办理属地办理限制;实行“首办负责制”,对申请人需要到多地办理的情况,无条件进行协助联系、帮办代办、协同办理,实现企业群众“进一家门、办多地事”。

  拓宽通办范围提质效。积极与其他地区联系沟通,建立通办机制,不断拓宽“全省通办”“跨省通办”范围。将“商事登记互认联盟”增点扩面到7市16区县,16区县任一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商事登记通办互认。构建黄河流域省会经济圈同城化政务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集聚辐射效应,与17省47县签订跨省通办联盟协议,81项事项建立通办联系。与泰安市各区县签署了《行政审批服务一体化工作备忘录》,市场主体设立、社会事务等20余个审批事项互通互认互发,实现“就近办、多点办、一次办”,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效果显著。 (本报记者杨雪通讯员谷琳琳)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