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系“桑榆” “夕阳”更美好 钢城近7万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2021-10-19 06:29:2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在幸福食堂,生活困难的老人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老年大学里,退休的老人重返“课堂”,学起了书法、声乐等兴趣课;城市的街头,老年人舞剑、健身的身影温暖了城市的底色……最美不过夕阳红,一帧一幕俱温馨。

  近年来,钢城区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大力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为抓手,不断加大老龄事业投入,提升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桩桩、一件件惠及全区老年人的好事、实事,在钢城大地上绘就了一幅最美夕阳红的美丽画卷。

  给物质生活“加把锁”6336名高龄老人喜领高龄津贴

  区卫生健康综合服务中心认真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和优待工作,落实《钢城区高龄老人津贴发放办法》,实行“两审核、两公示、一审定、一备案”制度,即村(居)、镇(街道)两级审核并公示,区老龄办审定汇总后报市老龄办备案。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公示无异议后,纳入高龄津贴发放范围,并严格按照补助标准进行发放。

  全区已将8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纳入高龄津贴补贴范围,并按规定对80—89周岁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保健补贴;对90—99周岁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保障补贴(含原离退休人员);100周岁(含100周岁)的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0元生活保健补贴。

  今年1—9月,共为6336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644万余元。

  持续开展“银龄安康”工程。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6.8329万人。今年全区已将2021年度“银龄安康”工程纳入了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按每人30元投保,投保额由区财政、各街道(功能区)办事处(管委会)两级分别按1:1的比例负担,为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支付保险费217万余元。

  为晚年健康“号号脉”财政为医养服务“买单”

  健康的晚年生活是绝大多数人追求的梦想。随着“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兴起,钢城区投入真金白银,做实老年健康服务工作。每年对辖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包含血压测量、末梢血血糖检测、康复指导、护理技能、保健咨询、营养改善指导在内的6个方面医养结合服务。对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进行服务。2021年,辖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6.8万余人,其中接受医养结合服务的人数48673人次,医养结合服务率达到71.2%。

  为60岁及以上部分失能、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每年对辖区内提出申请的60岁及以上部分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上门进行健康评估,并对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及照护者年内提供至少1次的健康服务工作,健康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支持等。今年,全区共有3964名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目前已全部提供一次包括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支持等内容的健康服务,医养结合服务率达到100%。

  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截至去年底,已有近3.6万老年人接受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5%;接受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8955人,签约率达81.96%。

  今年1—6月,各单位录入济南市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管理系统老年人数49108人,其中健康老年人44930人,失能老年人680人,半失能老年人3384人。根据录入情况发放医养结合服务资金389844元。

  做好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落实好130元的家庭医生签约费用,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医生签约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送药上门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居家康复护理等服务。

  加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今年20余人参加了各类医养结合工作培训、全省老年医学人才培训以及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培训提升了医养结合人才的业务能力水平。

  让精神生活“不空虚”爱老敬老氛围愈加浓厚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对精神养老方面的需求日益突出。开展老年精神关爱,也是老龄工作的重点任务。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让老年人紧跟时代的步伐,享受时代带来的便利,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老年人运用智能化技术困难问题。为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化技术困难,钢城区实施“智慧助老”行动。6月4日,区卫健局老龄办邀请济南家庭电视老年大学专家到钢城区九龙社区向老年人面授智能手机使用方法,帮助老年人更好更快融入现代社会,了解识别电信诈骗等针对老年人的骗局。

  为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氛围,钢城区积极开展“孝善特色主题文化进社区”活动。在颜庄街道柳桥峪村、汶源街道北通香峪村实施“孝善特色主题文化进社区”活动,修建孝善文化宣传一条街、文化墙,弘扬孝文化。在敬老院里,在困难老人家里,来自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爱心组织和个人经常性地组织送温暖行动,让老人们时刻感受到社会的温馨。

  最美不过夕阳红。老年书法班、夕阳红艺术团、老年艺术团……从社区到广场,从城市到乡村,全区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别开生面、精彩纷呈,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处处洋溢着激情与活力、快乐与温馨。

  养老服务是一项社会性工程。它的“步伐”必须紧紧跟上老龄化的速度,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本报记者毕研敏孙莉通讯员朱虹)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