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牢记嘱托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2021-10-21 06:52:42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钱堃 摄影:张有水

责任编辑:卢卫美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2.61;2020年荣获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一等”等次;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总产迈上29亿公斤高位台阶;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今年夏粮再获丰收,秋粮丰收在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济南牢记嘱托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折射出的是济南市全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与担当。

  近年来,济南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树牢现代农业发展“三个导向”,强化省会责任担当,加快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积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奋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产业“立”起来 “三变”改革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

  近年来,济南市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创新农业发展路径,突出优势特色,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培育发展农村新型业态,不断壮大农业品牌体系,蹚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村增收、农民致富的乡村产业振兴路。

  其中,章丘区探索实施“三变”改革试点,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辖区内文祖街道石子口村这个小山村,今年6月首次分红竟达10万元,年内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00万元。这是该村把村落景区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村民自愿将自有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资金、技术入股到旅游股份合作社,实施“三变”改革的硕果。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是农村“三变”改革的主要内容。文祖街道做优做强“五色产业”,扶持做强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康养、文旅、都市农业、工业园区和仓储物流五大经济板块,通过闲置资产盘活型、共建合作互补型、资源梳理利用型等多种形式塑造产业。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济南牢记嘱托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三变”改革,是实现乡村产业升级的重要创新举措,同时也是实现富民强村的强力抓手。章丘的乡村产业发展,只是我市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南市全力实施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振兴工程,聚力打造平阴玫瑰、章丘大葱、莱芜生姜等泉城农业“十朵金花”,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强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国字号”“省字号”平台载体70个,发展核心种养基地70万亩,产值超过200亿元。

  同时,济南市着力做好建链补链文章,深度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培育省级以上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点)、齐鲁美丽田园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300余家,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万余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10家,8家企业入选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合作社入选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

  乡村“靓”起来 全面提升农民幸福感

  累计投入资金近100亿元,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高标准完成105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20条示范线路,以及284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任务,规划建设章丘区三涧溪等16个齐鲁样板示范区,2021年启动建设新一轮129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全面完成村内弱电线缆整治工作,累计创建清洁村庄3128个,覆盖面达到60%以上;累计改造农村户厕68.18万户,建设农村公厕1585座,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0%以上……

  富有泉韵农味的美丽乡村建设已在泉城大地全面铺开。漫步乡村,农村人居环境的点滴变化,无一不体现着济南让乡村“靓”起来的决心和信心。

  “这样一搞,村里还真是大变样了!街道和村里鼓励大伙儿把房前屋后小块的闲散地种上花草树木或者蔬菜,树苗、菜种都是村集体提供的。这不,我领了10棵桃树苗种在家门口这块小空地上了,开的桃花好看,结的桃子好吃,村里环境也变好了,真是一举多得呀!”家住济阳区回河街道东药王庙村的王大爷欣喜地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提升了村子的颜值,更提升了内在气质:街道变宽敞了,村容村貌变干净了,腾出来的大大小小的空间,正被村民栽上树木、种上花草或打造成健身娱乐小广场。

  为了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的难题,回河街道创新推行以“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为主体的“三小园”建设模式,由街道给予资金支持,村集体统一提供建设所需生产资料,鼓励村民合理规划,利用宅前院后、边边角角的闲置土地打造“三小园”,基本杜绝了村内小块闲散空地“四大堆”遍布的现象,保持优质人居环境的长效机制构建起来,大大节省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成本,并且“三小园”产出归村集体所有,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来源。

  腰包“鼓”起来 “党建引领”带动群众奔小康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对以党建为统领、推动乡村振兴等作出重要指示,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位于章丘区东部的绣惠街道施家崖村,过去是一个仅有120户村民、21名党员的空壳村,村小、村庄位置偏、无资源,年轻人大多在附近的企业打零工,老人、妇女则守着“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由于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群众有事指望不上村里,干部威望不高,党组织软弱涣散。

  2012年6月,搞蔬菜经营小有名气的张恒起,被群众推选为“当家人”。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按照“1+3”的思路,由村党支部牵头领办专业合作社,建设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带动农户发展特色白莲藕种植和果园立体种植、养殖产业,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模式。

  仅用几年时间,村民亩均增收6000多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00元,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实现年收入50余万元,这个曾经“经济空壳、人员空心”的纯农业村,走上了一条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产业振兴好路子。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耕在施家崖村的每一寸土地上。在枝繁叶茂、鸡鸭蝉鸣的果林里,15座现代化冬暖大棚里种植着草莓、西红柿、菜花、莴苣等天然无公害的瓜果蔬菜。不仅如此,去年施家崖村投资150余万元修建20亩水池发展锦鲤高端养殖观赏产业,让村集体收入增加到12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万余元。

  章丘区施家崖村的变化,在我市广大乡村中并不是个例。近年来,济南市高质量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明确支持领办合作社等经营主体“15条”政策,建起1000余人的党建指导员队伍,累计培育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100余家,带动7万农户致富增收,全市年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5%以上。

  同时,创新构建片区化联动式发展格局,选取890个地域相邻、产业相关的村,打造138个强村带动、产业聚合等不同功能的“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着力构建片区化联动式发展机制;试点探索行政村建制调整工作,有序撤并850个村,进一步拓宽乡村发展空间;各级累计投入1.9亿元,扶持382个村打造166个区域性产业项目,实现连片发展、整体提升。

作者:钱堃 摄影:张有水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