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泉城”黄河规划纲要主题论坛发言摘登

2021-10-22 06:23:1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理响泉城”黄河规划纲要主题论坛发言摘登

  编者按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将“千秋大计”转化为“行动纲领”,同时成为济南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清晰路线图。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扎实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由市委宣传部和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打造的“理响泉城·新黄河论坛”于10月18日正式启动,并通过首场智库活动郑重策划推出“黄河规划纲要主题论坛”,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深入交流,扛起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赋予济南的历史使命、洞见黄河规划纲要带给济南的无限发展机遇,探讨“打造黄河生命共同体”重大课题,启发全市上下奋力书写新时代“黄河文章”的济南篇章。

“理响泉城”黄河规划纲要主题论坛发言摘登

  生态环境优化是共同话语更是共同行动

  鲍静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在机遇与挑战中迈向新发展阶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核心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近日,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在《求是》2021年18期发表了署名文章:奋力书写“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时代答卷,从五个方面来阐述黄河流域治理过程中,济南市所肩负的责任、面临的困难、取得的成就。济南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济南不仅是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同时是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省会,从目前济南取得的成就来看,这两者的融合度是有机统一的,也是我们国家新战略,空间布局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着力点。济南市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安全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整体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是济南市针对本地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比如针对洪水和黄河济南段“地上悬河”的威胁,济南打造了标准化堤防工程,以确保区域安全;二是为解决污染问题,济南对全市31条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持续综合治理;三是济南因泉而闻名,水资源短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济南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出打造全国节水典范城市的目标,出台《济南节水典范城市建设方案》,坚持节水、联水、活水、亲水“四水共治”,着力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使美丽的泉城清泉涌流;四是“十三五”期间,济南奋进崛起,济南数字经济占比超过40%,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已见成效;五是公共服务和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济南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六稳”“六保”,出台了一系列利企便民的改革措施,连续两年获得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第一名,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国前十。济南正伴随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以新姿态、新风貌迈入新发展阶段。

  把“地上悬河”变成绿色发展的坚实载体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为中国国家治理实现高效能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在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实践中,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这有赖于我国对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目标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实施全流域统筹兼顾、协调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黄河流域的全域治理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如何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济南文章”尤为重要。

  第一,黄河济南段是“地上悬河”,首先要考虑生态安全问题。生态多样性,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存在,而且这是一个刚性指标。我们是否可以将“地上悬河”变为一种景观载体?显然,通过治理,“地上悬河”也可以变为一条生态之河、绿色之河、和谐之河。

  第二,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环境优化是一个共同的话语、共同的行动。我们要用治理的理念发动各主体,包括广大群众、企业以及相关机构,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理响泉城”黄河规划纲要主题论坛发言摘登

  用“两山理论”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赵建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屏障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推进整个绿色发展的思想武器,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路径、美丽中国愿景,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逻辑架构。这个逻辑架构体现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的内涵,我们通过一系列新发展战略、新发展理念、新价值观,以及我们为此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体系来推进新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都属于新发展战略的其中一环。我们提出了新发展战略,怎样保证?怎样支撑?这就需要新发展理念,所以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这些新发展理念来推进、落实我们的新发展战略,这就是动能转换必备的基础条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第二,以创新和绿色为主要抓手;第三,以推进共同富裕为根本遵循;第四,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第五,确立了一个新的面向2030年、面向2060年的发展战略——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出的,也是我们2021年工作的八大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构成我们整个生态文明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把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山东省是黄河流域九省区中经济实力较强省份,济南市是山东省会城市,是黄河流域经济实力最强城市之一。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九省区共同呵护“母亲河”,上游、中游将在生态保护中更加发力,那么下游的山东省、济南市必然受益良多。济南市需要把这种利好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绿色产业上排兵布阵,争做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济南需要在哪些绿色产业上发力?以下七个领域是济南市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生态、中医农业、乡村文化休闲业、美食健康养生业、垃圾污水处理业、绿色制造循环业、绿色金融高科技和互联网+新能源产业。当然,高质量发展需要协调发展关系,比如,传统产业与绿色产业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上游与下游的关系、近期效应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这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逐一化解的,我们一定要站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以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高度,来协调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以绿色供应链引领济南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济南如何创造性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绿色供应链是一个抓手。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构建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是“两山“理论实践转化的创新模式。它以系统思维为指导,通过对供应链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绿色化升级改造,建立“供应端-流通端-消费端-回收端-数据端”贯通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把优质生态产品安全、快捷、精准地送到消费者手上。绿色供应链是我们提升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也是我们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要平台的载体。

“理响泉城”黄河规划纲要主题论坛发言摘登

  把绿色崛起作为引领国家战略的历史性任务

  黄承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黄河研究院院长

  黄河生态安全是重大国家战略问题

  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此次黄河规划纲要主题论坛的举办,显示出济南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在济南落地见实效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使命担当和实践自觉,彰显出济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在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好“关键一子”作用的决心、意志和干事创业的热情、激情。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时长是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是在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愿景下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提出没有黄河流域的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个战略判断是成立的。

  黄河流域生态问题,是一个与中华文明同步、绵延5000年的永恒话题。过去讲了5000年,将来还要讲下去。特别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频发,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依然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成效显现,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推动“跨河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指出,“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是否能过坎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山东特别是省会济南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为继雄安新区起步区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起步区。这也同时昭示,济南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必须要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深刻认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不断明确济南的定位、谋划济南在黄河流域国家战略中的使命。

  在具体实践上,济南要将绿色崛起作为历史性战略,成为山东半岛、黄河中下游城市群中的龙头。从山东全省的视角看,山东谋篇布局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先看济南。济南必须要在千年大计的规划背景下,真正以历史的眼光推动“跨河发展”,使济南成为中国空间版图中第二座母亲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也是基于这种考虑,济南应该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基础上,更好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在时空概念上再造一个“济南城”。

  从国内视野看,济南要提高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对传统产业的渗透率,推动黄河流域优势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赋能。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经验政策,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需要指出的是,黄河规划纲要提出研究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如果抓住机遇,推动基金落户起步区,其影响力不亚于基础设施银行的作用。

  从全球视野看,济南要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并重,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黄河规划纲要提出高水平高标准推进沿黄相关省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赋予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济南要更好建立对接国际规则标准、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吸引集聚全球优质要素的体制机制,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格局。基于此,济南已经站在“十字大动脉”的地理节点上。在国家的支持下,发挥济南陆海通道枢纽作用,以“一带一路”(东向)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向)陆路丝绸之路为纽带,畅通陆海双向开放大通道,济南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省会城市,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东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南北经济差异,必能作出历史性贡献。

“理响泉城”黄河规划纲要主题论坛发言摘登

  增强济南辐射带动力提升共同体认同感

  刘德军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山东省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培育主导产业,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千秋大计的高度,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颁布,标志着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从规划层面转入到具体落实阶段,也标志着黄河生命共同体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济南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等重要区域的纽带,是黄河流域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的入海通道,因而是黄河流域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此背景下,打造黄河生命共同体,筑起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桥头堡和带动极,对于济南来说意义重大。

  山东是黄河流域九省区中经济实力较强省份,济南作为省会城市,无论是辐射带动力还是自身经济实力,近几年都有显著提升,目前又迈入“万亿俱乐部”。下一步,围绕济南产业做大做强,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充分发挥政策交汇叠加优势,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相继实施,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国家中心城市等省级战略同步推进,这都有利于济南集聚要素资源,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持续加快济南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链主型产业,带动周边区域及黄河流域产业配套、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二是要发挥好济南科创资源富集和科创水平领先优势。济南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多,人力资源丰富,创新要素雄厚,创新平台多,近几年围绕建设“科创济南”,不断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大力引进“中科系”为代表的高水平创新资源,聚力打造齐鲁科创大走廊,创新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三是加强与周边区域、以及黄河流域的合作与分工。要重点考虑三个层面的产业分工布局和利益分配问题,即济南市域内、省会经济圈内和黄河流域各区域的布局和分配问题,要形成总部经济、科研中心、销售总部、生产基地、产业链条等之间的科学布局,有助于建成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策源地和带动极。

  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全流域对外开放桥头堡

  强化流域内沿黄省区协作,是黄河流域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优先推进。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由于黄河的特殊地质结构,不能像长江、珠江那样通航,将黄金水道转化为凝聚区域发展的向心力,区域内各省区要共同推动区域内高铁、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用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支撑黄河流域的一体化发展。二是打通黄河流域出海通道。作为黄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山东应在沿黄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共同发起的东西互济陆海联动合作倡议的基础上,加快共建海港和内陆港联动合作体系,支持区域内有实力企业整合资源,联合海关、铁路、船舶公司等沿着黄河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这样既可以向西由甘肃等直接进入欧洲,也可以向东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充分发挥自贸区高端开放的载体功能,加快推进与兰州、西安、郑州自贸区“自贸区联盟”建设,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为黄河流域注入更多开放活力。三是加快一体化发展。在加快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及与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一体化的同时,加强与黄河流域八省区省会城市的合作,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推进机制、出台指导意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逐步扩大旅游年票通办、经贸交流扩大、要素流动顺畅、产业合作密切、信息互查互认、医疗社保通办等,不断提升一体化程度。国家“十四五”规划把深入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写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章节,与深圳、浦东、浙江三大示范区、引领区并列。今年国家又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成为继雄安新区起步区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起步区。下一步,要充分结合周边区域产业发展情况,用国际视野、世界眼光,长远与当前结合,做好产业选择和培育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国家战略之后,打造生命共同体已成为重要内容。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在产业如何差异化分工、链条化发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这就要求加强区域合作和交流,提升共同体认同感。建立产业信息平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推进黄河流域各省区相关网络的对接,鼓励和支持与产业发展关联的数据交换和合作。可以考虑从支撑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入手,建立区域内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制度,用要素资源流动来带动产业的分工,促进生命共同体的建设。济南立足自身的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经济水平等方面优势,可以考虑在起步区设立黄河流域要素资源交易市场,建设要素资源信息网络和交易平台,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理响泉城”黄河规划纲要主题论坛发言摘登

  强化流域整体意识优化流域内政府间协同治理

  王佃利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黄河流域社会治理与区域合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流域内合作助推区域协调发展

  黄河流域是中国的“生态屏障”“经济地带”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更是第二亚欧大陆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腹地。所谓流域,是指以水为纽带,连接起上、中、下游的复杂生态和社会系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强调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解决流域治理碎片化难题。黄河流域区域合作目前正通过流域内各行政主体在生态保护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展开区域合作,发挥流域整体协同作用,实现各项治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黄河流域区域合作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战略高位推动凝聚各省区共识,成为区域协同治理的核心驱动力并可长期引导治理主体开展政策协同并可重塑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黄河流域区域合作把各省区的发展同整个流域的发展统一起来,各省区的发展要以实现整个流域的发展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各省区围绕流域公共事务开展政策协同,实现流域利益最大化。例如围绕黄河水资源分配的问题,上中下游省区间达成水权交易协定,在有限水量的情况下,发挥黄河水的最大生产价值。各省区根据资源禀赋、社会经济特点和发展阶段的差异,重新定位自身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和角色作用,开展合作。黄河下游省份经济较发达,处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关键环节,部分低端制造业需要转移。而中上游省份多是经济不发达或发展不充分地区,可以承接下游制造业转移,实现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充分就业。同时,中上游省份能源储量充足,可为下游资源消耗量巨大的山东、河南等省份供给能源。黄河流域区域合作能达成流域内各省区发展利益最大化的共识,实现流域内资源、产业的最优配置,合理分工,拉动中上游经济发展,优化下游产业配置,实现区域间发展协同,发展利益共享。

  发挥好下游省份的龙头带动作用

  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两省份是黄河流域人口集中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具有较高的社会治理水平。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郑州、西安、济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设”。河南和山东随即积极制定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相关政策,总体规划全面擘画,专项规划和政策举措综合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1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山东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布局中作用更加凸显。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山东省九个专项规划将陆续印发,黄河流域(豫鲁段)生态补偿协议、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债券等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初步建立起“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政策措施”三位一体的规划政策支撑体系。具体政策层面,山东高度重视都市圈在黄河流域中的重要作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等七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协同推进下游的生态保护修复、水污染综合治理、河道滩区综合整治,统筹谋划产业布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协作发展先行示范区。黄河流域的保护与治理,应当充分吸引除政府之外的企业、市场、非营利组织、民众等力量,发挥社会中多元主体的优势,共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积极开展政社合作,政府要及时公开黄河流域发展规划及重大项目引进的相关信息,征求公众意见,确保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公众也要自觉提高自身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能力,环保组织要提高公信力和组织能力,社会志愿者要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和宣传号召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社会要素参与黄河流域治理工作的频度和质量,提高其在多元治理格局中的话语权。深入开展政企合作,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鼓励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污染治理项目和生态环保项目中来,充分发挥“使用者付费”和“治理者受益”的原则,以市场化运作机制推动生态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一方面企业要主动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技术升级、创新驱动等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要主动研发新的生态产品,将生态环境与绿色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间搭建起“生态桥梁”,实现“智慧生态”,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理响泉城”黄河规划纲要主题论坛发言摘登

  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迎来黄河文旅新时代

  黄潇婷 山东大学文化和旅游学系主任、教授,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天下泉城:黄河与泰山交汇的中华文化标志区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项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长期性、系统性决策,同时也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文化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17年1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在《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中提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旨在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并通过对这些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公园化管理运营,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使其作为公共文化载体。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对于济南来说,是整合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的重要契机和有力抓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既为济南“山泉湖河城”旅游资源系统地整合明确了文化坐标,也为文旅线路产品的规划、建设厘清了方法和模式。作为享誉世界的“天下泉城”,泉是济南的灵魂,水是济南的命脉。济南,因地处古济水(也就是现在的黄河)之南而得名,黄河有183公里与济南交汇。北有黄河南邻泰山的自然地理格局造就了济南泉水之城的独特景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将济南定位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标志着济南真正从“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迈进。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内容,涉及黄河沿线九个省(自治区)。至此,长期以来关于山东文旅形象之“山水圣人”中“水”的讨论就可以形成统一认识,那就是泰山、黄河、儒家文化。济南文旅从趵突泉、大明湖为标志的泉水文化时代,即将步入儒家文化为内核的大河文明时代。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与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一样,是跨区域、大空间尺度的线型文旅产品。如何在如此大空间尺度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与建设中凸显山东济南的特色,则是需要通过资源比较识别自身文旅资源的优势与特色,从而进行差异化定位,以利于跨区域合作。儒家文化区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天下泉城段的文化底色和文化资源优势。事实上,2020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推动与泰安、曲阜共享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同年,济南、泰安、济宁三市文旅部门签订中华文化枢轴文旅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天下泉城”从此有了升级发展的新方向,即黄河与泰山交汇的中华文化标志区。具体到济南段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建议从不同历史维度提取标志性文化元素,进而规划设计并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景观体系。比如打破“中国文化西来说”的龙山文化遗址,确立了元代山水画坛清远自然整体风格和蕴藉典雅审美格调的《鹊华秋色图》,以古渡口、百年黄河大桥、泺口水文站和目前国内直径最大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首次穿越地上悬河的济南黄河隧道为代表的工程景观。此外,要从思想意识上充分理解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济南段中华文化标志区的文化坐标定位,进而突破黄河河道沿线文旅开发的空间局限,要积极地抓住历史机遇将“天下泉城”原有的文旅资源与产品体系整合融入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大格局中,而不是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济南段定位成“天下泉城”文旅产品体系的组成部分。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黄河文化城市旅游目的地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郑州、西安、济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设”。将济南定位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意味着济南被纳入国家战略发展大局、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布局的高度来谋划,为济南提供了重大历史契机。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西安、郑州、济南等沿黄大城市建立对接国际规则标准、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吸引集聚全球优质要素的体制机制,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和黄河流域规划纲要中描绘的涉及济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便捷智能绿色安全综合交通网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前瞻而细致的科学安排,为济南城市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文旅的视角来看,锚定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济南未来要以黄河文化城市旅游目的地为建设目标,围绕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与省会经济圈一体化两个着力点进行顶层设计与谋划。首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既是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试验区、样板区,也是未来济南黄河两岸重要的城市景观风貌区,新时代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集中展示的空间载体,是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点带面的增长极。同样重要的是,需要高度重视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尤其是省会经济圈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产品和品牌的整合。

  (本版稿件整理/本报记者肖明君李娜董婧实习记者金芮宏)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张一摄)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