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济南段防洪工程已基本建成标准化堤防 24小时智能监测,守护黄河安澜

2021-10-23 06:32:39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杨璐 通讯员张庆民

责任编辑:卢卫美

  大河之治,始于安澜。在近期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构筑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稳固防线。如何做好水旱灾害防御,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在迎战36年以来最大秋汛的当下,济南全市严阵以待,堤防、人防、智防三管齐下铸就防汛“铜墙铁壁”,确保183公里“地上悬河”无虞,用“实战”交出合格答卷。

  标准化堤防基本建成 挑起防汛“大梁”

  黄河是世界公认的最复杂难治的河流,素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秉性。据统计,从1855年到1938年,黄河在山东行水83年间,有57年发生决溢灾害,可谓三年两决。人民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再未有过决口,但1950年至今,滩区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水漫滩20余次,累计受灾660多万人次。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黄河济南段防洪工程已基本建成标准化堤防 24小时智能监测,守护黄河安澜

  10月12日,在黄河济南段北岸,紧邻村庄的堤坝上设置了防汛值守点,巡堤队伍24小时值守在大坝上。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锋 摄

  黄河济南段上迄平阴,下止济阳,全长180余公里,河道平缓,泥沙沉积严重,日积月累,河道越来越高,成为地上悬河。奔腾的黄河水一旦肆虐,将直接威胁到沿黄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构筑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稳固防线。在济南,黄河两岸的堤防撑起了防汛抗洪的第一道“大梁”。

  如今,行走在济南黄河大堤,险工雄峻、备石列阵、大堤巍巍,映衬得工程愈加亮丽、坚实稳固。据悉,从1952年到2020年黄河济南段先后进行了4次复堤,2005年第一期标准化堤防建设完成。工程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功能于一体,被誉为确保黄河防洪、安澜的“水上长城”。桀骜不驯的黄河从此得到了有效控制,两岸千疮百孔、低矮残破的堤防工程变成了坚固的防洪屏障。堤防工程还被评为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2008年又问鼎国家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成为全国大江大河中首次获此殊荣的堤防工程。

  防洪大堤不是一天建成,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新黄河记者从济南黄河河务局采访获悉,“十三五”期间,济南实施黄河下游“十三五”防洪工程建设,堤防加固、河道整治、堤顶道路翻新……“安全屏障”再升级。“目前,黄河济南段防洪工程已基本建成标准化堤防。由堤防、河道整治工程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为确保黄河安澜打下了坚实基础。”济南黄河河务局工程管理处处长许洪印说。

  此外,在黄河山东段上游建有东平湖和北金堤两大滞洪区,为大洪水提供“招待所”,帮助分滞洪水。今年山东迎来36年最大秋汛,首次实现了东平湖水向南四湖分洪的重要创新,保护了沿湖及下游河道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迎战36年以来最大秋汛 专群队伍日夜坚守一线

  9月27日15时,黄河潼关水文站出现502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了2021年黄河第1号洪水预警;9月27日21时,花园口站流量达到4020立方米每秒,黄委发布了2021年黄河第2号洪水预警,10月5日23时,第3号洪水接踵而至,威力不减……这个秋天,对于黄河两岸的干部群众尤其是“黄河人”来说,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汛情就是命令。面对严峻汛情,济南各级各部门防汛人员主动上岗到位,冲在抗击洪水的第一现场。10月1日9时,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当日,济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进一步做好当前黄河洪水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在此之前,济南黄河河务局已全员取消国庆节休假,拆除济南境内17座浮桥,发布《关于确保防御黄河秋汛期间涉水安全的公告》。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也发布了国庆假期来临之前闭园的通知,确保防汛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秋汛过境以来,历城黄河河务局华山管理段段长张峰白天在各险工控导紧盯工程防守,晚上主动要求在大堤上驻守,连续多日频繁查堤巡险,让他对值守点的地形非常熟悉,即便夜间巡查他也能健步如飞,同事都开玩笑说他练成了“飞毛腿”。在黄河章丘段岸边的帐篷里,黄河管理段副段长李忠鹏连续二十多天值班不回家,守在大堤上,每天留给自己睡眠的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

  听到秋汛到来的消息,“老黄河”也主动请缨,发挥余热。济南黄河河务局原总工程师、66岁的李明告别悠闲的退休生活,披挂上阵。流动专家组刚一成立,他就踏上了巡河查险之旅。“这些石块太小,压不住土工布。近水端,用土袋纵向排列最管用,你们看,就像这样。”李明经常一边巡堤一边将几十年来的治黄经验倾囊传授。

  保护大河安澜,责无旁贷。沿黄两岸干部群众迅速集结,严阵以待,铸起一道无形却坚实的“铜墙铁壁”。据悉,济南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逐河段落实责任单位,逐坝落实巡查防守责任人,层层压紧压实责任。防御黄河中下游秋汛洪水以来,沿黄各县(区)行政首长靠前指挥560人次,专群队伍日夜坚守防汛一线。

  在深夜查险的堤坝上,在河中驰骋的测流船上,在风雨肆虐的河岸边,在灯火通明的值班室……处处都是坚守的身影。

  遥测水尺测水位 保护大河安澜有了科技利器

  确保大河长久安澜,防御洪水,也离不开科技的力量。济南构筑黄河大数据中心等平台,加快建设“智慧生态黄河”,实现数据资源跨地区跨部门互通共享,助力黄河流域精确蓄水控水,为黄河安澜提供数据支撑。

  汛情监测预警、堤岸险情排查,打赢防汛攻坚战的“幕后”还有一支看不见的防汛科技突击队在“不知疲倦”地高效作业。“水位监测,过去基本上是用眼看、用手抄。现在依靠遥测水尺,可以24小时智能监测水位变化;河道凌情也可以通过视频实时观测。”济南黄河河务局防汛办公室副主任尹逊海表示,黄河济南段全长180余公里,共设有28处水位观测点,通过安装非接触式雷达水位计进行遥测,实现了水位实时监测。

  “通过高清摄像头,我们可以对10处重点控导工程进行工程巡查,查看河势变化,及时掌握坦石裂缝、雨毁情况,测报水位又快又准。”长清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张琦琦介绍。

  据了解,水位数据每6分钟传输到后台一次,值班人员利用电脑、手机就能随时监测水位。时效性强、巡查范围广的无人机也成为巡河的“电子哨兵”,帮助防汛人员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抢护,确保工程安全、防洪安全。

  此外,2020年济南黄河河务局还建设完成了黄河水利委员会、省局至市、县局以及济南市防指的视频会议系统联网,实现了防汛会商的可视化。

  今年秋汛以来,利用智慧黄河防汛平台、“智犇安澜号”防汛移动基站,实施滚动会商制度,济南黄河河务局实现上传下达的“零时差”,并通过智慧山东黄河防汛平台的可视化监测系统,对重要险工险点的水情、工情实施全程监测,完整记录了本次秋汛洪水从逐步涨水到高水位,再到持续大流量行洪的全部变化。据悉,本次所记录的洪水过境的影像资料,将作为数字孪生黄河场景相关研究的宝贵实验数据。

  “我们将继续提高防汛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根据相应优势进行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筑牢黄河安全防线。”济南黄河河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杨璐 通讯员张庆民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