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6点,商河县孙集镇王皮新村。天色明显暗得更早了些,广场上正在拾掇玉米棒骨的村民们准备回家吃饭,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却开始热闹起来。汽车、电瓶车、自行车,还有步行前来的人。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有着共同的身份——村党支部书记。而他们来到这里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上学”。
“不管面对什么困难,党委都会陪着大家。别畏难,有困难一块想办法。只要干,就要干出彩来!”学员们一到齐,孙集镇党委书记赵小强给大家上了今晚的第一堂课。几句掏心窝子的话,既暖人心又鼓舞士气。这是“书记夜校”必备课程之一。
带着问题去“学校” 党委议题、讲师破题
“村里在闲置土地上发展起了合作社,如何依托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不久前,孙集镇古城子村党支部书记王介华在夜校的课堂上抛出了这个问题。
“别畏难,有困难一块想办法。”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在商河县组织的“书记夜校”上,“支部书记点题、党委议题、讲师破题”已经成为一种问题解决机制。
王皮新村分校,来自附近25个村庄的村干部集中上课。
“村里要是没钱,处处受制约!”如何依托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王介华没有思路,于是他将问题拿到了“夜校”的课堂上。
土地流转唤醒了“沉睡的资产”,跟许多村庄一样,古城子村也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古城子村包括3个自然村,为发展经济,3个村庄都通过流转土地成立了产业合作社。但一直以来,合作社缺乏统一管理,发展速度也较缓慢。
“以村集体为主体,成立联合社。将原有的3个合作社纳入联合社统一管理。”“农闲时期闲置劳动力多,可以开展劳务培训输出。”“村里的闲置资源还可以再挖掘一下,比如说你们村那闲了多年的鱼塘。”经过镇党委班子和农业专家的“议题”和“破题”,王介华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思路一变天地宽。古城子村以联合社的形式为3个合作社提供管理服务;购置了30多台农用机械为企业提供农机服务;农闲时期开展用工培训,为闲置劳动力安排工作;村里3亩多的鱼塘原本干涸闲置,如今清淤蓄水后养上了草鱼。
“云端”授课 来一场“头脑风暴”
如果一听“学校”就认为是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那就过于刻板了。
在孙集镇王皮新村党群服务中心,有一个乡村组织振兴大数据平台,村干部们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到最新的农村政策、基层党建先进典型以及三农领域农业生产方面的前沿技术。目前这一大数据平台已经在商河县全面覆盖。
通过这一数据平台,即使是身在北京的农业专家也可以与学员们“零距离”互动。秋收秋种、环卫一体化、支部领办合作社……夜校的组织者根据农村每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有计划地设置课程,邀请相关行业专家现身说法。
“头脑风暴”“破冰行动”……在课堂上,摒弃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讲师以真实项目为案例,帮助村支书们构建系统思维,培养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孙集镇前街村原本延续着传统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商河县发展支部领办合作社,支部书记王太明起初没有概念,更没有思路。在与农业技术专家、经济研究学者“云端”交流后,他对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有了规划。前街村改变原有的散户种植,成立了玉米小麦专业种植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在规模化种植模式下,降低了农耕成本,村民当上了“雇主”,收入显著提高。
两朵留兰香的“偶遇” 村支书抱团闯市场
除了“高大上”的专业讲师,“书记夜校”也会定期邀请接地气的乡村振兴带头人、“田秀才”、“土专家”走上讲台。
从夜校“放学”的村干部们踌躇满志、干劲满满。
乐陵市花园镇房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房富民是“能人回引”的一个典型人物。他回到家乡带领群众创办合作社,鼓励大家以土地、集体、现金和劳务多种形式入股,发展留兰香种植产业。短短几年间,就将原来的弱村、乱村治理为村集体年收入超过30万元的强村。
房富民在村庄治理和产业发展上都蹚出了一条新路子,他的经验无疑会给很多村庄带来启发。无独有偶,商河县殷巷镇逯家村也是一个种植留兰香的村庄。
房富民来商河讲完课,殷巷镇逯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军主动上前自我介绍。两朵留兰香的不期而遇,让两个村庄之间产生了联动。逯家村以往注重种植管理,留兰香品质和规模上占有优势;而房富民有着多年的经商经历,在拓展市场和商业谈判上颇有经验。二人相识后,并不视对方为对手,反而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带动。
商河县今年5月全面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其中新任职的党支部书记达47%。为此,商河县委组织部于9月在全县启动“书记夜校”。利用晚上时间,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帮助村干部开拓思维、解决村庄治理中的实际问题。截至目前,“书记夜校”已经举办237期,覆盖全县所有村庄。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