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这个村—— 谋振兴有门道

2021-11-09 11:13:1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邵明红 通讯员 王静 刘宣宏 王道忠

责任编辑:王浩

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这个村—— 谋振兴有门道

  编者按 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因长期无人居住、杂草丛生、严重破损,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成为村里的安全隐患,更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村庄“空心化”。所以,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尤为必要。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面向全省征集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典型案例,通过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20个案例,其中长清区成功入选。今天,就请读者跟着记者来到位于长清“南大门”万德街道的马套村,从一个村庄的案例来看长清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的实践路径——

  马套村,因乡村旅游声名在外。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这个村庄位于泰山脚下,与“四大名刹”之首的灵岩寺相邻。全村503户、1645口人,常住人口1421人,耕地面积1300多亩,山林面积7000余亩。巍峨的泰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为马套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俗话还说,内行看门道。近年来,马套村以茶为媒,融合一、二、三产业,探索出“党支部引领+合作社主营+电商平台带动”的“三位一体”党建工作模式,以打造集生态旅游、人文历史观光、民俗农耕、康养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为发展方向,通过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将闲置资源变成乡村旅游发展资产,让村民变身股东,让通往乡村振兴的大道又多一条。

  这个门道,得走进村里才知道。

  闲置资源“活了”,村民腰包鼓起来

  论资源整合,从全市范围来说,马套村走在前面。

  早在2015年5月1日,就在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开始一放假往乡村跑的时候,马套村村民老兰就靠着在村里闲置的房屋入股,过上了分红的生活。

  这一年,在马套村党支部的引领和指导下,将军山旅游度假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该合作社由“村委+茶叶合作社+资金股东+房屋股民”村社合一、资源整合的模式构成,实行的是股份制经营。其中村民可以现金入股,也可以闲置房屋入股,一个房间为一股,一股为一万元,像老兰一样实现当年按闲置房屋入股的村民就多达40名。同时,该村率先在万德街道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并将确权后收益较低的400余亩山坡耕地和林坡地以及闲置的宅基地、房屋一并流转给将军山旅游度假专业合作社,用于鲜果自主采摘、林下生态养殖、康养基地等旅游综合性开发。

  整理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新增的建设用地用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既依法维护了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又严格规范了农村宅基地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有序盘活了农村闲置房地资源,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式发展。在此过程中,该村重点围绕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进行探索和实践: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和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规范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和具体路径;在防范风险、权属清晰和保证农民有稳定住所的前提下,赋予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财产权抵押融资功能;鼓励旅游合作社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参与到乡村旅游进程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马套村乡村旅游因为这些举措开了个好头。

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这个村—— 谋振兴有门道

  精品民宿“有了”,乡村旅游拓空间

  接下来,对入股的房屋,该村旅游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进行统一打造,按照“外表农村化、内在标准化”的理念,根据房屋结构打造特色民宿户,打造民宿24栋、房间80多个、床位150余张,可同时接待300余人住宿,每一个民宿都有不同的风格。

  在运营管理上,马套民宿植入多元创意业态,并形成以“家”为主题的品牌内涵,打造“民宿+”产业链,游客们可以吃农家饭菜、购土特产品、游生态乡村、赏田园风光、享农事乐趣。

  在宣传营销上,积极与携程等知名电商开展合作,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精准营销,吸引了来自省内和京津冀的中高端客源,改变了乡村旅游以市内和周边客源为主的市场格局。部分民宿周末和节假日房价800元仍“一房难求”,平均入住率达到70%,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文旅融合上,该村民宿在解决“住”的需求的同时,着重体现当地文化内涵,形成以民俗文化、康养文化、茶文化等为特色的文化主题,让好看的乡村更好玩、让传统的产品更值钱。近年来,随着长清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马套村更是统筹民宿资源,科学规划、重新整合,根据所打造民宿的各自特色,重新划分了三大民宿区,分别是山景民宿区、茶园民宿区、将军山民宿区,以满足游客不同的住宿需求。

  2019年,马套将军山、茶园、山景民宿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民宿。而当前,马套村正利用更多闲置的房屋、院落空间以及现有的民宿设施,结合当地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以及乡村资源,进行个性化、特色化、艺术化的再设计、再升级,继续培育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民宿,打响“长清精品民宿”品牌。

  古槐路变了样,“齐鲁样板”建起来

  以美丽村居和济南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项目为载体,该村通过闲置房屋和闲置宅基地多元利用不断挖掘和开发更加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由“美丽乡村”实现“美丽经济”。

  古槐路就是马套村将闲置宅基地、闲置房屋与历史、民风民俗的传承相结合,打造的极具乡村感、年代感的一个新片区。

  围绕村中700年历史的古槐树,该村启动“乡村记忆工程”,对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和民俗等遗产进行挖掘、保护,不仅保留了泰山民居的原有风貌,还借助闲置房屋打造非遗小院。在这里,既可以欣赏传统的石匠工艺,体验剪纸、摊煎饼等民俗活动,也可以铭记历史,寄存乡愁。今年,该村还围绕“古槐路”开展红色党建、红色研学等活动,游客可以听党史、学党史,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由此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深入挖掘文化特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助推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如果你来过古槐路,就会发现,这里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地形地貌、闲置村居和生态底色,形成极具乡野气息的景观。在对闲置住宅立面整治时,修旧如旧,墙面增加石墙基、青砖柱门窗框、雀眼等传统建筑元素,围墙上部也改为高低错落的花砖墙,与村周围的环境有机统一。最为典型的就是该村利用闲置房屋在古槐下开的一家咖啡馆。传统的石头院落融入城市的一些文艺元素,形成独有的“乡土文艺范”,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情趣。

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这个村—— 谋振兴有门道

  乡村呈现“三变”,奔向振兴未来

  以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为切入点,在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内涵的同时,马套村成了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三生三美”示范村庄,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三变”上。

  “资源”变“资金”。合作社对房屋入股的村民,年保底分红为入股资金的15%,这让村民的腰包迅速鼓起来。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投入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旅游合作社直接产生超过200个工作岗位,间接产生的岗位超过400个,实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民就业格局。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80万元增至310万元,以美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

  “农业”变“旅业”。马套村乡村旅游经济模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演进,通过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让土地资源“活”起来,打造适宜田园风光塑造、科普教育实践、康养旅游建设的新项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集生态旅游、人文历史观光、采摘餐饮、民宿居住、教育教学、会议培训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形成了“一个中心,四大区域”的乡村旅游格局。

  “田园”变“乐园”。马套实践让一个农业小村蝶变成一个风景如画的景区村,让乡间田园变成市民休闲和农民生活的乐园。村风民风向善向上、健康和谐,村“两委”威信越来越高。村舞蹈队、腰鼓队、幸福院相继成立,乡村文化日益繁荣,实现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齐头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这就是马套村的“门道”。

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这个村—— 谋振兴有门道

  (本报记者 邵明红 通讯员 王静 刘宣宏 王道忠)

作者:邵明红 通讯员 王静 刘宣宏 王道忠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