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滋养了传统文化,也赋予创作者更高的历史使命 文艺书写新时代黄河故事

2021-11-16 07:35:5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陈炜敏

责任编辑:卢卫美

  11月6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跨黄巨幅美术作品创作活动在济南凤凰黄河大桥举办。活动将采集的黄河水、泉水、泰山黑龙潭水融汇一体,作为绘画用水进行创作,画作长度1800米,跨越济南凤凰黄河大桥,其间有书写黄河文化和济南元素的诗文名篇。

黄河滋养了传统文化,也赋予创作者更高的历史使命 文艺书写新时代黄河故事

  跨黄巨幅美术作品创作活动现场。 (张晓涵 摄)

  这是济南以“黄河”为题的又一次大手笔文艺创作,颇为引人关注。

  从古至今,描摹、歌咏黄河的作品数不胜数。在进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艺术家、文学家们又该以怎样的笔触去书写今天的黄河故事?

  从传统戏曲到现代诗歌,我们一直书写着黄河故事、抒发着黄河情感

  10月9日晚,由山东省吕剧院创排的现代大戏新版《一号村台》在百花剧院首演。剧中背景介绍说,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流经鲁西南,百多年来,奔流不息,滋养万物。然而,由于黄河频频泛滥,致使滩区数十万居民生存环境极端困苦。搬出“水窝子”,成为大河儿女祖祖辈辈的奢望;安居乐业,成为滩区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一号村台》即讲述了黄河滩区大迁建的故事。

黄河滋养了传统文化,也赋予创作者更高的历史使命 文艺书写新时代黄河故事

  吕剧《一号村台》

  《一号村台》由国家一级编剧杨林编剧;由国家一级导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利宏担任总导演。李利宏介绍:“《一号村台》聚焦万里黄河山东段鲁西南滩区大迁建、大改造世纪工程,是以这一生活现实为原型创作出来的吕剧现代戏。全剧讴歌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直接关心指导下,黄河滩区百姓居住条件的改善,乃至滩区百姓的生活变化。”李利宏表示,这是一个难得的现实题材,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当下火热的生活和鲜活的现实。在艺术上,该剧以全景式、群像式的长卷布局,用散点白描和焦点泼墨兼容并蓄的笔触渲染新世纪大美黄河、乡村振兴、田园风情,是一幅生动鲜活的当代“清明上河图”。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它见证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发展变迁,人们对它的书写也从未停止。《黄河抒情诗选》就是一部以歌唱黄河为主题的现代诗集。本书源于2014年5月10日,《山东文学》下半月组织的 “2014·齐鲁诗人走黄河”采风活动。此后,时任《山东文学》下半月编辑部主任的诗人马启代因主编“长河文丛”系列丛书,建议编辑了这册《黄河抒情诗选》,委托时任黄河河务局天桥局局长、诗人连志军担任主编,济南黄河河务局文联主席朱兴国担任副主编,收录71位山东诗人和“长河文丛”作家诗人的158首与黄河有关的诗歌,分“亲近黄河”“寻梦黄河”“遥望黄河”三辑。编辑过程中,马启代注重地域和代际的不同,收录了黄河沿岸省份诗人的作品,青海的阿尔丁夫·翼人,甘肃的西木、李林山,陕西的七月椰子,山西的穆高举,河南的马新朝等,年龄跨度上从“40后”到“90后”的年轻诗人马晓康等均有作品入选,形成了一个新的黄河大合唱。附录三篇,评述了桑恒昌、马启代和连志军的黄河诗创作,正如序言中所说:“黄河之重,在于她不仅仅是一条河流,还在于她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是我们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不朽的灵魂。”马启代介绍,自古以来歌颂黄河的诗词有无数佳作,民间和个人印行的集子如《黄河诗选》(郑州市黄河浏览区管理局1984年编印)等有所结集,但能作为专题诗集通过正规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诗集没有见到,至少作为现代诗集,目前似乎仅此一部。

  黄河从数千公里外的高原涌至,也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深处流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驻足黄河岸边,望着滚滚而东的河水,留下不朽的诗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与黄河有关的诗篇。到了古典诗歌成就最高的唐朝,更是诞生了无数描写黄河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都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此后,还有王安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元好问的“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这些作品,都将黄河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描写了它的恢弘豪迈。来到清代,著名的《老残游记》中不但有治理黄河、黄河冰凌的相关描写,其作者刘鹗也是为了治理黄河而来到山东。

  正如著名诗人余光中在《黄河一掬》中所写:“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黄河,与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休戚与共、息息相关。黄河,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奔流不息的民族精神,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近代,黄河成为中国文化的整体性象征形象,与长城、长江等艺术意象一起,被赋予了中国文化现代性内涵。抗日战争时期,诞生了多首以黄河为题材的爱国主义诗篇,如魏巍的诗歌《黄河行》、陈梦家的诗歌《黄河谣》、郭小川的诗歌《我们歌唱黄河》,而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组诗更是奏响了民族救亡的乐章,在艺术成就、流传范围上影响巨大。

  1985年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李凖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以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黄泛区人民从1938年到1948年经历的深重灾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黄河文化的把握、开掘和彰显最为深刻最为宽阔的一部长篇小说”。另外,甘肃作家王家达的小说《清凌凌的黄河水》、河南作家魏世祥的《水上吉卜赛》系列小说、齐鲁作家罗珠的长篇小说《大水》都以黄河为背景,描写了黄河岸边的人们与黄河血肉交融的生存状态。

  进入20世纪,对于黄河的描写更加多角度、多层次。陈启文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立体式展现了黄河及黄河流域的当前面貌、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治理黄河的举措、经验成效与得失等,体现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领悟;青海作家耿占坤的长诗《黄河传》,以深邃的思想和饱满的热情,讴歌了黄河对一个民族的引领价值,同时也表达了黄河这个崇高意象在当代被消解与稀释的担忧。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赋予文艺工作者更高的历史使命,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黄河主题作品

  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文化遇到了空前发展的良好机遇,时代赋予了文艺工作者更高的历史使命。

黄河滋养了传统文化,也赋予创作者更高的历史使命 文艺书写新时代黄河故事

  大河奔腾—中国沿黄九省省会城市画院联盟优秀作品展

  2020年6月13日,“大河奔腾——2020年济南美术家黄河(河南、山东段)采风写生活动”在河南郑州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启动,全市20余名专业美术家,历时20天,以河南郑州为起点,以黄河入海的东营为终点,穿越河南、山东两省12个黄河流经城市采风写生。近3000公里的行程中,艺术家们充分发挥自身创作特长,把沿黄12座城市的壮丽风光、文化遗产、英雄人物、治理工程、建设成就、革命老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全部绘入笔下。采风创作各类作品144件,涵盖国画、油画、书法、综合材料、雕塑等艺术门类。作品数量多、规模大,表现内容丰富,既有黄河的奔腾激昂,又有岱岳的巍峨雄伟;既有治黄工程的壮阔恢宏,又有沿黄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图景;既有人文历史的璀璨闪耀,又有劳动人民在脱贫攻坚事业中的精神风貌。

  2017年8月,山东省全面实施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到2021年5月工程建设任务按计划完成,超过60万滩区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得到了解决。2018年起,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逄春阶、朵拉图历时近两年,聚焦黄河滩区大迁建的决策者、规划者、指挥者、目击者、参与者、见证者,先后深入菏泽、济宁、泰安、聊城、济南、淄博、滨州、东营等8个黄河途经市,重点采访了东明、梁山、东平、东阿、长清、平阴等16个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干部群众300多人次,共同创作完成长篇报告文学《家住黄河滩——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全景实录》。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评价,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是山东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战,承载着滩区居民长久以来的安居梦、致富梦,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展开一幅幅壮丽的时间画卷,凸显了报告文学的在场感与真实性,既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怀,也是对这个时代的反思和重构。作品刻画了一系列血肉丰满、充满时代气息的人物,真实还原了基层一线干部的苦乐,如同一份鲜活的档案。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如何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指明了方向。我市相关部门也将加快黄河文化研究阐发,繁荣黄河艺术创作,通过加强文艺创作生产引导、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等措施,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黄河主题的精品力作。

作者:陈炜敏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