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槐荫区:聚焦婚丧简办,纠树并举落实

2021-11-18 14:17:32 来源:舜网
责任编辑:卢卫美

  引言

  槐荫区兴福街道小董庄村两委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中,充分发挥村红白理事会作用,引导村民婚丧嫁娶向健康文明节俭的方向发展,倡导婚事新办、勤俭节约、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一切从切实减轻村民负担出发。在符合村情、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将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做法纳入村规民约,形成规矩,并成为大家的行为标准。对陈规陋习进行严格监督,营造“好事大家传、坏事大家管、歪风大家纠”的良好氛围,并将红白事简办流程进行上墙,切实提高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自觉性,对移风易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破陋习,树新风

  勤俭节约是小董庄村一直传承的优良传统,在小董庄村没拆迁的时候,无论谁家有事,都不去饭店消费,而是熬一锅热气腾腾的大锅汤,村民们喝着汤聚在一起有说有笑,那场面热火朝天其乐融融,那浓厚的喜庆氛围总令人心潮澎湃,记忆犹新,既增进了邻里感情又节约了开支。

  如今,小董庄村拆迁后都搬进了楼房,没有条件再熬大锅汤,村红白理事会就在酒席价位上下功夫,婚嫁宴席消费标准严格控制在600元以下,每桌不足10人不开席。提倡集体婚礼、旅行婚礼,不搞豪华车队,婚礼车队不超过6辆,不在道路两旁乱贴红纸,提倡悬挂中国结等可重复使用的纪念品。

  原先在小董庄村无论谁家有婚嫁喜事,都提前很多天就开始大摆宴席,广请好友搞发布会,可谓劳民伤财,事主也是苦不堪言,但碍于情面和盲目从众心理,导致这一陋习一直延续多年。村红白理事会下决心破除这个讲排场、铺张浪费的坏习俗,他们在给群众做思想工作的同时,身体力行,理事会成员以身作则在儿子结婚时带头取消了婚事前大肆宴请这一陋习,改为以茶话会的形式召集亲朋好友,街居四邻商议婚礼事宜,一杯茶、几盘瓜子就把事情办妥了,村民们大力拥护积极响应,仅此一项就能为每户村民节约近万元。

  村委会在集体资金紧张的现实状况下,挤出资金购置设备组织锣鼓队,义务为有喜事的村民家敲锣打鼓,增添喜庆气氛,锣鼓喧天既营造了浓厚的欢乐氛围,又禁放了烟花爆竹,守护了碧水蓝天,可谓一举三得。村民们都说:锣鼓阵阵好热闹,比原来放鞭炮强多了!

  大力提倡喜事小办,对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喜事,提倡送鲜花、发短信等文明祝贺方式,杜绝滥发请柬、大摆宴席、铺张浪费。

  倡导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由原来的五天丧和三天丧一律改为两天丧,杜绝出大丧、办长丧,禁止用吹鼓手,提倡播放哀乐,原来治丧期间安排宴席,现在只限丧事中午管饭,而且取消了原来的啤酒和红肠,只提供快餐或大包子,人均标准不超过10元钱。倡导文明祭奠、低碳祭扫、生态安葬,对响应号召不买纸扎花圈的户家,村委会奖励现金500元。

  一开始,有些村民对这些新的做法不理解,理事会就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虽然现在我们富裕了,但钱要用在刀刃上,人在世时多尽孝才是正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发扬和传承下去,好的传统不能丢,党和政府号召我们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培育良好的家风、民风,提高全民素质,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以此让村民从内心理解并接受。

  理出新风尚,发挥大作用

  原来小董庄村红白理事会成员都是由村两委和村民代表推荐的有能力、热心助人的村民担任,年终发放一定数额的劳务补助。如今,为节约村集体开支,村两委会成员无偿担任起红白理事会职务,义务为村民服务。红白理事会是一支有责任、有担当、一心为民服务的精干队伍,他们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将小董庄村的红白理事会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深入人心。

  小董庄村红白理事会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原则,严以律己,不收受婚丧事主财物和宴请,对婚丧事主一视同仁,不搞优亲厚友。理事会自觉接受办事处和上级有关部门指导,建立健全红白事资料档案,定期向街道办事处汇报,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他们以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为工作宗旨,以群众满意为原则,无论谁家有事,红白理事会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为群众办事热心细致,考虑周到,设身处地想群众所想,全方位服务,无私奉献,不计报酬,任劳任怨,受到村民一致好评!

  真心为民办实事,就能赢得百姓心。如今在小董庄村,村民已经把红白理事会当成了可信赖和值得托付的知心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全权委托给村红白理事会办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适度消费已蔚然成风,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现象已销声匿迹。

  启示与思考

  移风易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要有决心,更要有恒心,小董庄村移风易俗的做法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在移风易俗中的主体作用,更加体现了红白理事会的引领作用。弘扬社会风气,推进移风易俗,要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一心为群众减负担,心系群众大小事,以加强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文明新风化入人心、融入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为助力“四个槐荫”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