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
庄云建,42岁,济南市首批乡村规划师之一。个头高高的庄云建站在人群中格外显眼,此刻他正在与村民聊家常。对他来说,乡村建得好不好,村民最有发言权。
冬日,走进长清区马山镇西褚科村,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整洁宽敞的街巷、崭新明亮的宣传墙前,三三两两的老人聚在一起,晒起了午后的暖阳。家家门前,石榴树、冬青等植物错落分布,与特色民居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充满朝气的美丽乡村图景。
“两个月的工夫,咱村可是大变样啊!”凑在一起聊家常的村民们说起了村庄的变化。站在中间的“大个子”,正是这一变化的“设计师”——庄云建。
“婶子,你看咱这路修得还行吧?”
“可是不孬!村里的人都挺满意!”
庄云建(左)与施工人员商议细节处理办法。
乡村来了规划师
几个月前,西褚科村还是另外一番景象。
进村的路坑洼不平、年久失修;缺乏绿化,尤其到了冬天,看不到一丁点儿绿色。不仅如此,由于夜间亮化不足,又缺少文体活动场所,天一擦黑,村里很少有人出门。
变化源自于规划。
哪坏了修哪,缺啥补啥。这是以往很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惯用的办法。但在庄云建看来,一个村庄的村容村貌应该是和谐统一的,缺乏科学规划就会造成混乱无序的局面。“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是,村庄规划既和谐又实用,既要突出村庄本色又要具备新风貌,让每个乡村各美其美,又能连片统一。”庄云建说。
庄云建是济南市首批乡村规划师之一。乡村振兴是一个需要科学规划、系统建设的过程,这个过程势必需要专业人才。我市今年探索乡村规划师制度,长清区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开始面向社会招聘专业人才。经过前期制定乡村规划师实施方案、发布招聘公告、组织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长清区聘任了包括庄云建、李修峰、路琪、王梅等在内的11名乡村规划师。42岁的庄云建从中脱颖而出,9月份“走马上任”,成了长清区乡村规划设计的首席设计师,其他10人被聘为责任规划师。
规划农村,首先要了解农村。其实,庄云建对村庄的研究始于20多年前。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在与乡村打交道。
重新设计改造后的西褚科村整洁一新。
建设提升留住“乡愁”
以往的乡村规划大都停留在纸上,且项目与项目之间缺乏统一性。而庄云建和同事们的这份新工作,不仅要统筹协调这个区域的规划,而且要全程“扎根式、沟通式、陪伴式”规划。
庄云建举了一个例子。在长期实地走访调查中他发现,之前长清区农民自建房屋立面的做法过于随意,导致现在的一些布局不合理,民居的地方特色不突出。原本,平安街道的房屋整体院墙高、门楼高,文昌、归德北部、五峰山西北部、崮云湖的原传统民居有红瓦、砖墙等特点;而张夏、万德、双泉北部房屋为石砌结构及石坯结构。但农民在自建自修过程中,原本的韵味渐渐消失,村庄风貌变得杂乱。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穿衣戴帽式的改造和流于形式的乡村美化势必会让乡村失去原本的特点和韵味。
“乡村建设提升,‘乡愁’和特色不能丢。”为此,庄云建实地走访、寻访各个地区的老人、建筑工人,全面了解农村自建房屋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每个地区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改造建议,形成了《济南市长清区农村自建房屋及墙体立面改造调研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参考使用。另外,对于各村的村史挖掘,他也如痴迷一般。有时候为了查清楚一个细节,庄云建常常要往返乡村和区档案馆好几趟。
乡村振兴“背后的手”
乡村规划师的工作涉及面广,不仅要琢磨一个村庄如何定位、房屋如何建设、基础设施如何配套,还要规划村与村之间、街道与镇之间,通过整合,形成“点线面”的有机统一。
长清区十里风情带和万亩产业园包括十几种特色产业,涵盖近十个村庄。其中,文昌街道东齐村就处在产业带的中心位置。在为东齐村设计改造方案时,村里的一处闲置房屋引起了庄云建的注意。“产业带发展农业和休闲观光,但以往一眼望去,农田挨着农田,缺少一个‘驿站’。”庄云建与东齐村党支部班子商议,将这一闲置房屋改造为观光驿站,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歇脚的地点,还能够在驿站里展销片区内的农产品。一个驿站,串起了附近十余个特色产业园。
在庄云建的办公桌上,摞着厚厚的一叠“工作日记”。这些日记本以村为单位,记录着每个村的点滴变化。结合乡镇规划新修道路、为创业青年打造企业标志、将最新政策宣传到村子里……庄云建的工作涵盖方方面面,但都是在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
目前,乡村规划师这一制度正在全市广大农村推广。规划师们不仅仅是蓝图的绘制者,更是规划实施的全程指导者。他们奔走在乡野大地,正在让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点子落地生根。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邵明红 赵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