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成功是起点,绝不是终点,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荣誉,再接再厉,再立新功。”4年前,在全国文明城市挂牌仪式上,市民代表、全国道德模范房泽秋发出的倡议,得到全体济南人的认同和支持。
济南日报 吕传泉 摄
4年后,在济南西站广场,步履匆匆的旅客接过彩虹志愿服务队队员递过来的一杯“热姜汤”,一股暖流沁人心脾;在济阳区,“上班族”骑着“红领巾”志愿者们刚刚擦拭过的共享单车,愉快地踏上回家路;在绿地国际花都社区,由“双报到”单位组成的“红马甲”服务队,正在向居民宣传“一盔一带”安全知识……1000多个日日夜夜,济南人用实际行动,向着新的文明高点疾步前行。如今,在这座充满温度的城市里,市民、旅客都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共享这座城市的文明成果。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时下,济南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如火如荼,泉城大地处处涌动着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热潮。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协力担当,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城市发展聚力赋能,也必将通过共商共建共治在城市文明的高位进阶中共享发展新成果。
全民参与 绘就城市建设“同心圆”
文明城市创建是重大的系统工程,济南始终坚持高点起步、高位推动,全市自上而下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撬动社会各方力量,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构建起“全民参与、全域创建”的工作格局,绘就全民共治共享“同心圆”,增强城市治理“向心力”。
“竹板打,笑哈哈,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人人文明一小步,济南文明一大步……”在市中区六里山街道玉函南社区“大舞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话语,饱含着对文明浓浓的自信。
文明自信由何处生?环顾泉城上下,社会各界俱是表率——
党员干部带头。对标对表文明城市创建体系,层层分解指标、逐级压实责任,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联动、全域推进;各级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一线,近60万人次党员干部扎根基层,1.6万余个社区网格、4.2万余名网格员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标准管理,推动创建任务有效落实;“我爱泉城”智慧创建总平台成效显著,线上线下联动,实现民意一键通达、活动一键参与。
志愿服务成为常态。泉城义警、市民巡访团等1.1万余支志愿服务队伍、142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创城一线,带动1000万泉城市民踊跃参与、倾情奉献。市民巡访团主动担当创城“军师团”,多次深入街头巷尾找“家丑”,助力城市文明前行;章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方桌会”理论宣讲,把“大道理”变成土方言,送到群众“家门口”;通过交通违法“随手拍”等形式,8万余名志愿者常态化协助交警维护路口秩序,与泉城同心律动,护航城市“动脉”有序高效运行。
参与多少,收获多少,有付出感才有获得感,有自主性才有自觉性。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已成为全体市民的行动自觉,千万济南人内生动力被激发,在全面提升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中开拓创新、阔步前行。
道德引领 汇聚城市发展“正能量”
市民文明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济南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主线,通过持之以恒建设、潜移默化熏陶,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逐渐浸润人心,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集聚强大“文明动能”。
注重新风培育,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工程,在全市5600余个文明实践阵地亮出“百姓之家·有难我帮”服务承诺,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万场次、服务群众1000余万人次,建设完善市民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平台,以道德力量涵养城市文明、倡树时代新风。加快“爱涌泉城”公益联盟平台建设,塑造公益文化、打造服务品牌,“公益先锋”和“志愿服务标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推动形成热爱公益、崇尚公益、参与公益的浓厚社会氛围,泉城上下凝聚起人人愿为、处处可为、时时有为的强大“公益合力”。
注重文化浸润,系统推进黄河文化、齐鲁文化、“二安”文化、泉水文化传承发展,加快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等公共文化馆群,率先成立城市图书馆联盟,“泉城书房”覆盖各个区县,年服务读者200余万人次,获评“东亚文化之都”,“国际泉水节”、“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等特色活动有效增强了群众文化获得感。
注重典型示范,广泛开展道德榜样选树推广活动,奖励凡人善举。截至目前,全市有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1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3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52人获得全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57人荣获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688人荣登“山东好人榜”,56人被评为“山东好人之星”;621人当选全市道德模范,1191人荣登“济南好人榜”,获奖人数和层次均走在了全省前列,进一步叫响了“大爱济南·德耀泉城”品牌。在全市累计创建庭院美、生活富、家风好的“出彩人家”16.3万户、示范村(社区)700余个,逐渐由“推着创”向“我要创”转变,精神文明新风尚在院落间流淌,不断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精神文明的涵养下,全市上下的“精气神”更足,城市发展的“量质效”更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频共振、相得益彰,“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双丰收。
成果共享 创出城市生活“新模样”
“从小在济南长大,也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化。大明湖畔越来越美,千佛山下越来越靓,山、泉、湖、河与城市越来越和谐,自然共生。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家乡,为济南这些年的不懈努力点赞。”网友纷纷留言感叹。
生态宜居已成为泉城人的新共识。全市上下守护济南“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独特风貌,坚决打好蓝天、青山、碧水、名泉保卫战,连续打响雪野湖、佛慧山、千佛山、大明湖周边违建整治“四场战役”,实现了还湖于民、还山于民、还景于民;坚持铁腕治霾,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降低41.2%,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126座青山入城,新建394座城市公园、街头游园,建绿复绿近600万平方米,实现推窗见绿色、出门入公园;千眼甘泉竞相喷涌,72名泉欢腾跳跃,“月牙飞瀑”胜景再现,趵突泉水位创历史之最,旅游景区建成泉水直饮点100余处,10万余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尽享甘泉。“听得见泉水叮咚、看得见一城山色”成为济南人为之自豪的新名片,“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济南榜上有名。
城市面貌深刻变化,群众归属感再提升。全市上下狠抓治乱,深入开展拆违拆临、杆线入地等专项整治,拆违拆临超1亿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3000余万平方米,市容市貌焕然一新;狠抓治脏,首创城市家具一体化综合保洁作业管理模式,主次道路机扫率、洒水率达到100%,人居环境更加整洁;狠抓治堵,“两横三纵”空中走廊成环成网,济南地铁快步进入“换乘时代”,“万里黄河第一隧”建成通车,104个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免费向社会开放,文明交通新模式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济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抓住理想信念的大事、群众身边的小事、城市发展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驰而不息促提升、久久为功创典范,以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责任清单”,用人民群众的“点赞量”检验文明创建的“含金量”,市民的生活品质持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