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生机!桥下打工人各有各的期盼

2022-01-02 08:02:45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见习记者:张成地

责任编辑:高原

新年“新”生机!桥下打工人各有各的期盼

  周鼎凌晨出现在劳务市场 济南时报·新黄河见习记者张成地 摄

  2021年12月31日,凌晨3点半的街头几乎没有行人,偶尔几辆拉货的大车驶过,轮胎与青色柏油路摩擦的声音便划破了寂静。

  不过,这个时间已经有人或独自、或三两结伴来到全福立交桥下,等待新一天的工作机会。今年30岁的周鼎也是其中一员。对他来说,2021年最大的改变,应该是辞掉了老家河南安阳的物流工作来到山东济南打工。

  “从小工做起想有一天成为大工”

  周鼎与老乡一起来到济南,他们在距离全福立交桥劳务中心不远处的宋刘村租了一间屋子,五个人同住。与同乡相比,周鼎是最勤奋的那一个。

  不需要闹钟提醒,每天凌晨2点半,周鼎会准时起床,简单地洗漱后,穿上那件皱巴巴的军大衣,戴上一顶黄色的工地帽,走出出租屋。他要先步行走过几条无名小道,而后左拐至将军路,沿路越过小清河,再直行数百米,最后到达全福立交桥下的劳务市场。此时,是凌晨3点。

  周鼎不愿意坐公交车,他说他喜欢在夜晚走路,周围静静的,他会想想家,想想什么时候能成为大工。大工是指专业度更强、技术性更高的工人。成为大工,一天的工钱至少可以涨100元,有200多元钱。周鼎告诉新黄河记者,小工的工资其实是130元,但因为他刚来,需要更多的工作机会,所以他只要100元。不坐公交车的另一个原因是:“一天的工钱是100块,除去吃饭还能剩80块,如果坐公交车来回4块,一个月就少了120块,比一天的工钱还多。”如果周鼎每天都能接到工作,算一下,他一个月除去开销就能留下2400元。

  “出去干活前来露个脸打个招呼”

  记者和周鼎聊天的过程中,前来等待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沿着路边延伸出去足有几百米。相熟的人打个招呼聚在一起,互相询问着有没有合适的工作。

  老姜是这个市场的老人儿,“在这儿差不多快十年了”。他熟稔地游走于几个小群体之间,直到看见周鼎后,便笑哈哈地径直走了过来。

  老姜叫姜汉超,今年48岁,家住齐河,每天早上3点多钟就和几个老乡坐面包车来这里找工作。下午工作结束后,面包车会在这里等他们回来一起回齐河。

  其实老姜当天的工作前一天就已经预约出去了,但是他一早还是会先来劳务市场和大家聊会儿天,到7点多再坐公交车去约好的工地,“好多人都是这样,出去干活前来露个脸打个招呼,这就是我们的江湖。”姜汉超哈哈大笑道。

  “不想拖累孩子还想给孩子帮帮忙”

  和周鼎不同,老姜一家有六口人,最大的孩子25岁,今年刚刚工作。说起2021年最开心的事情,老姜告诉记者:“那肯定是我们家老大找上工作了,在苏州的一个工厂,一个月四五千还包吃住。”

  “2022年我希望自己能学个手艺,当大工。”周鼎对新黄河记者说道,“再多赚点钱,等我弟弟工作了,我俩就回家做生意去。”周鼎话音未落,老姜便笑着说:“你看,他现在正是最好的年纪,我的愿望很简单,孩子一个个顺利长大工作就可以了。”

  新黄河记者注意到,在劳务市场里人数最多的不是30岁的周鼎,也不是48岁的老姜,而是60岁左右的务工者,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女性,她们只能在工地做一些保洁、清洁类的工作,工钱相应地也少些。“大多时候是80块钱一天,有高一点的也就是100块”,李彩彦告诉新黄河记者,她今年60周岁,出来找活儿一是不想拖累孩子,二是还想给孩子帮帮忙,“他们不想让我出来,但是他们也挺不容易的”。2022年,李彩彦计划着和孩子一起,一定要在村里盖个房。

  早上7点一刻,人群逐渐散去,周鼎、老姜、李彩彦在早些时间相继找到了当天的工作,或许有更多和他们一样的人,已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文中李彩彦为化名)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见习记者:张成地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