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校生“以技能争岗”理直气壮

2022-01-06 08:55:0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张西流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劳动力市场中,一些用人单位以第一学历毕业院校是否属于“双一流”高校或传统的985、211高校,作为筛选门槛,限制第一学历为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应聘求职,导致普通高校毕业生、特别是职业院校毕业生,与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差距拉大,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如此语境下,我国出台“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提出,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显然是一种纠偏之举,具有“风向标”意义。

  不可否认,当前就业平台对名高校、高学历的过度崇拜,导致一些学子削尖脑袋也要挤进著名高等学府,不惜代价也要考研读博。再者,在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用人单位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置了更高甚至是歧视性的就业门槛,如有的用人单位就明确规定:非名校生免谈、硕士生以下学历者免谈。这无疑是在向社会传递一个信息:越是名校生、越是高学历者,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2021年1月,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份招聘公示火了。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同年9月,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发布消息称,区公办中小学面向海内外2020届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约400人。数据显示,在入围体检的491名毕业生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23人,占比86.2%;博士23人,来自北京大学6人、清华大学5人。博士、研究生争当小学教师,引发社会关注。

  这显然值得社会反思:选人用人,首先须规避名校、学历崇拜和身份歧视。事实上,名校和高学历,并非代表高水平和高能力。特别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名校和高学历,都是“考”出来的,考试成绩难以同工作能力成正比。相反,一些职业院校,是专门为用人单位定向培养员工的,虽然在学历上低了一点,却学到了一技之长,因而在就业上少了许多竞争,走的是一条捷径。因此,让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获得平等竞争机会,共享劳动创造和社会发展成果,应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招聘单位选人用人的正确路径。

  换言之,保障职校生平等就业,将会让职业教育更具感召力。不仅有望终结高等教育重本科、轻职教,学术“腿长”、技能“腿短”的跛足现象,而且促使职校毕业生可以理直气壮地“以技能争岗位”。同时,也为尽早推进高考“两种模式”,即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分开,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通过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实现了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无缝对接,职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