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打造文明实践品牌 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莱芜区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根”结“果”

2022-01-14 09:39:3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刘然

责任编辑:鞠月芹
持续打造文明实践品牌 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莱芜区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根”结“果”

  小桥沟村废弃湾塘改造后的垂钓园

  “这处湾塘原来长期废弃,垃圾遍地,村集体召开会议研究后,科学规划设计,将湾塘开挖改造成为荷香怡人、绿柳依依的垂钓园,湾塘挖出来的泥土在村东堆砌成‘桃花岛’,栽植了大量绿化植物,一年四季花开不断,中间空地架设了园林木架长廊,这样既美化了环境,陶冶了情操,又解决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等难题。”近日,记者来到莱芜区杨庄镇小桥沟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树奎介绍说。

  垂钓园的西边就是村里建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这里是村民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阵地,实践驿站里主要张贴了“本村出彩人家照片”“四德榜”“好公婆”“好媳妇”“二十四孝”等内容,目的是让村民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形成一种孝老爱亲、团结和睦的浓厚氛围。

  小桥沟村的新气象是莱芜区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莱芜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全面覆盖、快速落实”的工作思路,实现全区15个镇级文明实践所、862个村级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同时,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凝聚起全区志愿服务力量,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15万人,志愿服务队伍达到700余支,开展关爱特殊群体、关爱社会自然等志愿服务10万余次;设立文明实践基金,支持文明实践项目实施、孵化培育志愿服务项目等,不断助推志愿服务走深走实;建设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等6类文明实践基地25个,其中,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作为省直机关首个党性教育基地已累计培训学员13.3万余人次。

  坚持立足民需、贴近民生、务实高效,向群众生产生活中常去、常聚的地方延伸。成立莱芜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打造“莱宣讲”品牌;考虑群众偏好,延伸工作触角,变“大课堂”“大报告”为“活课堂”“微宣讲”,不间断地将宣讲活动送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等。近两年来,全区先后组织开展主题宣讲、各类百姓宣讲等21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60多万人次。同时,创造性提出了“思想进家,家家信”“道德进家,家家和”“文化进家,家家乐”“政策进家,家家暖”“法律进家,家家安”“科技进家,家家富”的“六进家”活动,用百姓语言讲党的理论,用先进典型的评选提高群众荣誉感,用“百姓春晚”搭建群众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舞台,用暖心帮扶温暖百姓心窝,用法律政策的普及带动文明深入,用科技传播富足群众口袋。

  坚持把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文明引擎,发挥好培育文明、传递文明、共享文明的作用。

  实行文明单位与村(居)文明实践站结对共建,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开新局。近年来,全区获评中国好人8人、省级及以上道德模范3人、齐鲁时代楷模2人、山东好人25人、济南榜样1人,全国文明村4个、省级文明村镇43个,区级以上文明村达标率超过95%。

  充分利用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709文化产业园等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合唱比赛、“光影筑梦”摄影展等活动,全面展现文艺志愿“轻骑兵”的亮眼姿态;广泛开展“六级联动”式宣讲,线上用好新媒体,线下将宣讲队伍拉到基层,传递党史学习教育正能量,切实发挥“1+1>2”的效应。

  下一步,莱芜区将继续扎实推进区、镇(街道)、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同步抓好活动组织和氛围营造,引导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中来,把文明实践全面融入文明典范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中。同时,以“区级领导干部—镇(街道)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党小组组长—党员—群众”为框架的“六级联动”式工作机制,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地生根的有效突破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百姓所需所盼所急的事情解决好,让文明的底气更足、底色更温暖。(本报记者刘然)

作者:刘然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