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5000年中华文明标记海岱注脚 “海岱考古大家谈”口述历史项目启动,三个层次打造“海岱考古”全国影响力

2022-01-17 07:10:59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任晓斐 实习生:尤天宇

责任编辑:卢卫美
为5000年中华文明标记海岱注脚 “海岱考古大家谈”口述历史项目启动,三个层次打造“海岱考古”全国影响力

  1月16日,“海岱考古大家谈”口述历史项目正式启动。

  1月16日上午,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新黄河客户端·济南时报承办的“海岱考古大家谈”口述历史项目启动仪式暨专家咨询会在济南报业大厦举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廷琦,山东省文物局原副局长、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王永波,山东省文物局原副局长由少平,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王守功,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等受邀出席。本次活动意味着“海岱考古大家谈”口述历史项目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后的专家咨询会上,各位专家对项目的具体实施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

  “考古热”背景下讲述山东考古人的故事

  “考古热”是近几年常被提起的一个话题。从海昏侯墓到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再到霸陵确认,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出圈,到《国家宝藏》《中国考古大会》热播,网友热情关注与激烈讨论的背后,是国家对文物发掘、保护、传承的重视,折射出国民文化自信的提高。

为5000年中华文明标记海岱注脚 “海岱考古大家谈”口述历史项目启动,三个层次打造“海岱考古”全国影响力

  “海岱考古大家谈”口述历史项目专家咨询会本版照片均由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黄中明 摄

  启动仪式上,王廷琦在讲话中详细介绍了项目发起的背景。

  2021年10月17日,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充分肯定100年来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这是自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关于考古的重要讲话一年之后,再次对考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考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王廷琦表示,一百年来,几代中国考古人兢兢业业、上下求索,不断探寻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作为中国考古的重要一分子,山东考古也走过了同样历程。自1928年吴金鼎先生发现城子崖遗址以来,几代山东考古人在海岱大地上栉风沐雨、砥砺研求,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到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框架,使山东成为实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地区之一,揭示出海岱文化的深层内涵及其在中华文化传统形成中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山东有六项考古发掘项目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代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他们中有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先生,有活跃在学术前沿的著名专家学者,还有拼搏在考古工作一线的青年才俊。他们的人生经历都是山东考古历史的一部分,但是考古人的特点是默默无闻地专注于田野考古和学术研究,缺乏系统的口述历史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德高望重的老考古人的口述历史进行抢救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他们的人生经历、考古风范,他们对考古的理解、见识,都值得被记录。

  为此,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经过认真研究和慎重考虑,正式启动“海岱考古大家谈”口述历史项目,全面记录山东考古人的心路历程,系统展现山东考古人的奋斗历程,呈现山东考古的辉煌历史和成就,凝聚起具有海岱气派的山东考古精神。

  “海岱考古大家谈”口述历史项目将形成多个成果

  山东考古经历了几代人的接续传承,而作为主流媒体,济南时报与新黄河客户端也一直追寻着考古人的足迹,经过长年报道形成了考古报道的优良传统,是山东考古的重要见证和记录者。

  早在1999年洛庄汉墓考古发掘时,济南时报的考古记者就吃住在考古工地进行跟踪报道,伴随着洛庄汉墓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济南时报的相关报道也掀起了全省媒体的考古报道热潮。多年来,济南时报及新黄河客户端持续深耕考古报道,密切关注山东考古动向,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报道,其中寻访济南境内40多处考古遗址的系列报道《考古济南》,和历时三年采访全省境内所有重要博物馆,讲述博物馆重要文物背后故事的系列报道《文物传奇》,都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近几年来,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形成了以“六报一网五端一中心”为主,由各媒体运维的百余个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组成的立体化全媒体矩阵,构成了独特的传播优势。项目负责人介绍,团队接下来将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完成三个层次的项目成果目标,包括口述历史项目文本实录和影像实录;精编文字和视频在多个媒体平台发布;荟萃项目精编内容,由正规出版社出版《海岱考古大家谈》一书;进行全媒体全平台覆盖式宣传推广,打造“海岱考古”的全国影响力。

  口述历史怎么谈?专家有话说

  启动仪式后的专家咨询会上,王永波、由少平、王守功、郑同修、孙波等专家围绕口述历史项目的内容、形式、人物推荐、宣传推广方式等方面各抒己见,提出了宝贵建议,王廷琦在总结讲话时对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作了进一步阐释。

  由少平从三个方面对口述历史项目的必要性和社会意义进行了阐述,认为在口述历史项目“见物见人”的过程当中,应该反映时代发展、经济发展、文物保护制度,将三个方面紧密结合,使受众看到蕴涵着时代当前的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建设发展密切相关的故事。

  王永波认为口述历史项目“怎么谈”是关键,提供了三个思路:第一个是从考古发现的重大事件开始,也就是从山东的重要考古发现引出线索;第二个是从考古学史的角度,以考古人在不同时代的工作状态来反映时代的发展;第三个是从佐证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角度,这是基于山东在全国考古界有着最清晰的考古文化序列来考量的。

  究竟是见人还是见物?是突出考古成果重大发现还是突出专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将两者有机结合是最好的。在呈现形式上,大家的观点也基本一致。郑同修表示,考古是一个非常严谨、严肃的事情,要注重科学性、严谨性、趣味性、故事性。在泛娱乐化的当下,央视的《考古公开课》等节目展示出了很高的水平,考古节目要让专家们看着严谨、科学,让老百姓看着开心,但是不能太娱乐化,严谨应该放在第一位。

  孙波提醒道,项目宗旨是“记录百年考古辉煌,展示齐鲁考古荣光”,我们要先搞清楚有哪些方面是可以引以为豪的。关注考古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重要的一点是几代考古人孜孜以求地探索积累的方法、经验、理论成果。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年轻一辈的考古人,“他们还没有成为‘大家’,但贡献亦不可忽视。”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任晓斐 实习生:尤天宇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