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先锋|困境儿童可以享受普通孩子的快乐,重塑世界观,进而改变命运—— 第二人生

2022-02-16 07:26:5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飞 赵晓明 王希涛

责任编辑:王浩

融媒·画像

  人对弱者心生同情,这是天性使然。但能够真正走进弱者的生活中,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的人却只有少数。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跟随莱芜区“手拉手”孤困儿童帮扶中心(关爱行动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一路驶进莱芜区西北部山区,听他们讲述党员骨干与帮扶儿童之间的故事,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更听到了那份庄严的帮扶承诺:“帮扶孩子到成家立业!”

融媒·画像

小伟和“妈妈”王星慧骑行出游。

  成为小伟的“妈妈”

  41岁的党员王星慧有一个女儿,今年,她又多了一个儿子,名叫小伟。

  13岁的小伟黑黑瘦瘦的,眯着眼睛笑得有些腼腆。他的身世令人心疼:父亲去世,母亲出走,小伟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

  “没有妈妈陪伴,这些年孩子是怎么过来的?”王星慧来到小伟家,与孩子的奶奶聊起来。“有政府帮衬着,日子是好过了。但孩子没妈,打小不愿搭腔。”看到听话却自卑的小伟,王星慧掉了眼泪。那一刻,除了志愿者,她更想成为小伟的妈妈。

  “小伟,如果你愿意,我愿做你那个走了又回来的妈妈;如果你接受不了我,可以拿我当朋友,甚至是一个过客。”回家后的王星慧给小伟发去了这样一条信息。面对这个缺爱的孩子,她在筹划着:一年至少要看望小伟24次,给小伟做饭、陪伴小伟阅读、带他去游乐园……她要让小伟知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从那时起,王星慧和小伟一起骑行、学习、游玩……她把本该陪伴女儿的时间,分给了小伟。在这个农家小院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厨房里“妈妈”在掌勺,“儿子”在一边打下手;老人在客厅边喝茶边听着书房里的亲子阅读声……每当看到小伟开心的笑颜,王星慧都要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知道吗?我就是想让你找到有妈妈的快乐。”

  小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前不久,他参加了志愿团组织的冬令营。谁能料想到,这个当初自卑胆怯的孩子,竟然主动上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结营的那天晚上,他给王星慧发来一条信息:“妈妈,我回来了。”

  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喊妈妈。那一宿,王星慧彻夜未眠。

  在小勇家吃顿饭

  车行驶至莱芜区西北部的一个山村,车还未停稳,陡坡上一个身着明黄色棉服的少年一路跑来:“叔!”

  这个孩子叫小勇,今年15岁。志愿者高友众第一次看到他是在志愿团的匹配会上。父亲年迈体弱,母亲智力障碍,小勇智力也有缺陷。当时,在所有摸排到的对象中,小勇是大家眼中“最困难的一个”。“我是党员,我来吧。”有着近30年党龄的高友众,主动认领了小勇。

  第一次去小勇家,眼前的一幕着实令高友众震惊:小木桌上残留着剩饭,屋子里堆满了杂物和垃圾,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一家三口倚在床边警惕地盯着这个陌生人。更令高友众心疼的是,小勇头皮上有大块疤痕,这是他小时候被野狗撕咬留下的。

  正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孩子的真实生活现状,高友众这个一米八多的大男人蹲在村头的水库边忍不住大哭。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小勇从困境中带出来。

  打那时起,高友众帮小勇家修房子、掏下水道;带小勇进城游玩、开阔眼界;他的一举一动被一家人看在眼里。一次高友众干完活刚要走,小勇竟叫住了他:“叔,你在俺家吃饭吧?”

  在村子里,小勇的家无疑是一座孤岛。没有人与他们一家人往来,更不会有人留下吃饭。一顿饭的邀请,让高友众看到了孩子渴望被尊重的内心,“好!我今天留下吃饭。”

  打那天起,在小勇家吃饭成了志愿团的固定活动之一。志愿者们买来食材,在小勇家现场烹饪。他们还给小勇过了人生中第一个有“仪式感”的生日。

  这个春节前,小勇的父亲购置了一张餐桌,家里的卫生状况也见好。小勇变得开朗了,因为他有了很多志愿者朋友。

 融媒·画像 

每次分别前,小勇都要给高友众一个拥抱。

  困境儿童需要怎样的帮扶?

  “带着米油面上门,‘水过地皮湿’,起不到真正的帮扶作用;带着感情上门,才有可能帮孩子摆脱困境。”回城的路上,王星慧、高友众等志愿者向济南日报记者分享了他们的体会。随着全面脱贫、生活水平提升,困境儿童更多地渴望被爱、渴望享有健康的成长环境。

  带着感情走进困境儿童家,洞悉每个孩子真正的需求。这成了志愿者与困境儿童结对子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

  “不说成才,咱起码得让他以后能在社会上立足,能养活自己和这个家吧?”说起小勇的将来,高友众眉头紧锁,看得出他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个孩子做打算。他的妻子王华也是一名党员志愿者,帮扶着一对双胞胎兄弟。一到周末,两人就分头扎进了村里。

  像他们一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帮扶团队中的党员带头深入乡村、摸排走访,根据困境儿童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扶心、扶志、扶技”的方向。在志愿者眼中,每一个孩子都不能掉队,他们可以摆脱困境,拥抱第二种人生。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困境儿童的需求也多样,这对公益慈善组织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手拉手”孤困儿童帮扶中心,他们将社会上零星的力量纳入到框架中,汇集了心理咨询师、教师等专业团队,以组织的力量为困境儿童提供一对一的帮扶。

  整个过程中,以党员为主的团队先锋主动挑重担,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认领最困难的儿童,用行动带动了一大批人。当地政府、妇联工作人员积极帮助对接联络,整个团队凝聚起了强大的力量。就像王星慧说的:“我只是一滴露珠,如果你在我身上看到了光,那一定来自于太阳。”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赵晓明 王希涛)

作者:王飞 赵晓明 王希涛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