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新征程,砥砺谋新篇。2月17日,中国共产党济南市章丘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回顾过去五年工作,谋划未来五年奋斗目标,绘就出一幅社会主义现代化济东强区发展蓝图。
过去的五年,章丘区深入贯彻中央各项重大决策,全面落实省委要求和市委部署,以四大提升工程开篇布局,以“1266”思路乘势崛起,以“融强靓改”四篇文章纵深突破,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实现济东强区的良好开局。
最是一年春好处,担当实干正当时。面对新的五年,面对新的挑战,章丘区委书记马志勇发出“动员令”,未来,章丘区将抓牢抓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省会”、“东强”、“南美”等重大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东强区、当好省会创新发展龙头总目标,持之以恒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省会东部科创新城、智造高地、文旅名城、生态绿城、康养福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璀璨“星光”,见证奋斗足迹用拼搏与实干迈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带着一串串闪光的亮点,回眸“十三五”,章丘亮点纷呈,彰显实干佳绩。
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质效全面跃升。章丘系统做好腾笼换业、筑巢引凤、延链育群、扶优扶新文章,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第59位,荣获全国知识产权百强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同时,布局齐鲁科创大走廊、智能智造走廊,龙山国际创新城、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加快规划建设,建成龙山人工智能谷、济东智造新城等八大园区平台,刁镇化工园获评省级园区;建成现代物流中心、龙山雨润、明水国际建材家居城等载体平台,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明水古城、华侨城、绣惠古城等项目集群勃发。
城乡融合发展,功能品质加快提升。章丘坚持全域一体、多规合一、片区突破,协调打造精致城市、美丽乡村,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5%,获评中国生态富硒之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交通体系加快构建,城区功能加快升级,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打造区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庄233个,建成高标准农田13.6万亩,完成34.6万亩农田引黄农业节水工程,粮食总产稳定在6亿公斤以上;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57个试点村实现分红,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50万元以上占比58.8%。
生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打开空间。章丘持久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系统推进“四减四增”,全面完成中央、省环保反馈问题整改,获评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全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区;实施森林生态修复保护、平原林网建设,新增造林7.75万亩,系统推进水系水网建设,白云水库完成主体工程,两河两湖全面疏通治理,整治河道60公里,新建改建桥梁15座,全区30座中小水库和水闸全部达到二类以上安全等级;实施西水东调,泉水保护能力不断提升,完成白泉湿地综合治理,白云湖获评国家湿地公园,绣江河创建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如今的章丘,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一方乐土。
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章丘财政收入的8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获评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和全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先进区、医养结合示范区。织密织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网,打造一方净土;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329元、26727元,年均分别增长7%、8.2%;建成安置房656万平方米,7万群众喜迁新居,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迁建任务;投入扶贫资金4.1亿元,160个贫困村、1.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贫互助”获评全国优秀扶贫案例……不断加大的民生投入,让章丘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全区群众。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潜能充分释放。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党政机构、事业单位和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圆满完成;山东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落户章丘,蓝海领航成为全省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成为商务部国际协同创新平台,中白新材料产业园成为全省首个M0项目;五大区属平台公司组建运行,拓展重点项目投融资渠道;新建8.9万平方米政务服务大厅,创新“联评联审联办”“一链办理,四证连发”等模式,推出230项容缺办理事项;落实降费减税政策,出台一揽子惠企措施,设立企业家日等制度,开展金融直通车、万警进万企等行动,新增市场主体6.4万家,年均增长14.5%……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章丘区以刀刃向内的决心破难点、通堵点、创亮点,打造出了动心、舒心、放心、安心的营商环境。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面对撤市设区过渡期、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省会城市群一体化、“强省会”“东强”等重大机遇,章丘高点定位、乘势而上,围绕争当省会创新发展龙头,扎实推进四大提升工程共建、四条长廊共舞、四篇文章共做,实现了产业吐故纳新、全域有机更新、社会治理创新,章丘因此迈上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实施“五个打造”,锚定济东强区建设美好未来指日可待
众志成城赢得机遇无限,凝心聚力必将凯歌频传。在未来的五年里,章丘区将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东强区、当好省会创新发展龙头总目标,着力创优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市场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全力打造省会东部科创新城、智造高地、文旅名城、生态绿城、康养福地,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到2026年突破1600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6年突破120亿元。
打造热度高的科创新城。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实现突破,大学城校地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创新型城市、人才强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幅增加,高质量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到2026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80%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3.5%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3万件。
打造产业强的智造高地。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重大突破,企业规模效益、创新能力、智造水平显著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智能智造走廊在全市工业大局中的地位明显提高;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进”战略全面突破,三大片区做优做强,八大平台填足填实;四大产业集群提质增效,形成“百亿航母”“十亿板块”“亿元群体”梯队,到2026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200亿元,数字经济比重达到55%,四大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打造环境美的生态绿城。坚持“两山”理论不动摇,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前列,基本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国土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步伐加快,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沿黄生态走廊初见雏形;完成碳排放达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4.7%,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6.7%以上,生态环境从局部修复治理向整体涵养改善转变。
打造品牌靓的文旅名城。坚持文化自信不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实力壮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提升,公平正义充分彰显,诚实守信成为自觉,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有序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旅深度融合,明水古城等项目效益凸显,齐鲁古道·文旅走廊魅力四射,形成文旅优势产业集群,到2026年,年接待旅客突破1500万人次,文旅总收入200亿元以上。
打造幸福满的康养福地。坚持人民至上不动摇,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多层次社保体系更加完善,乡村振兴达到更高水平,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高于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普惠型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高。
牢记总书记嘱托,扛起使命与担当
认真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走在前,是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章丘的使命担当。章丘将坚持系统思维,完善顶层设计,强化集成突破,提升发展能级,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济东强区建设新局面。
未来五年,章丘力争经济发展及质量核心指标稳定在全省县(区)第一方阵,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区50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全国50强。
愿景令人鼓舞,目标催人奋进。为此,章丘将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准确把握坐标位置和比较优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乘势借力加快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巩固拓展比较优势、补齐克服短板弱项、有效激发社会和市场动力活力,努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对标落实国家规划纲要、省市规划,细化落实章丘行动方案,描绘沿黄靓丽城区美好蓝图;努力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上取得新进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更好地分好蛋糕,让老百姓日子更红火。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章丘将以“认真”的状态走上新的赶考路,锤炼认真做事的可贵能力,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做到“四个坚决”:坚决力戒“六不”现象,克服不冷不热、不急不忙、不疼不痒的现象,以一往无前的闯劲、一竿子到底的决心,雷厉风行、不打折扣抓好工作贯彻落实;坚决做到依法办事,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法治习惯,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上来;坚决做到事争一流,让“三个走在前”的要求在章丘全面变成现实,不辜负总书记亲临视察的期望和关怀;坚决做到求真务实,克服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注重结果导向,一切工作看结果,注重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时代赋予重任,人民寄予厚望,从济东新区到济东强区,既是时间节点的连贯接续,也是发展阶段的战略升级,更是发展水平的更新换代。新的奋斗征程已经开启,章丘将坚持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新的条件下奋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章丘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大力发扬新时代闯关东文化,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满怀自豪感,振奋精气神,朝着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东强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本报记者 钱堃 通讯员 孟凡庚 郭广猛 刘召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