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历城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幕。
2月17日,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历城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记者在会上获悉,过去五年,历城区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发展质量更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021年完成1166亿元,同比增长9.4%,总量跃至全市第三位,增速排名第一;
以新型城镇化为主线,生活环境更优:累计改造城中村21个,整治老旧小区226个,城镇化率由2017年的70%跃至87%;
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实:教育经费连年增加,累计投入8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3.5%;累计实现就业人数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活力更强:设置134个全领域无差别受理窗口,整合梳理惠企政策96项,建成全省首个“线上帮办”24小时服务中心,网上可办率超95%……
“我们要坚定不移锚定建设‘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总目标,进一步优化空间格局,全力打造‘东强主战场、中优增长极、南美新样板、北起协同区’;进一步优化发展路径,深化‘四个历城’建设,全力打造‘科创承载地、智造隆起带、文化新地标、品质新高地、生态示范区’。在继承中完善,在创新中突破,以新的奋斗姿态谱写新篇、继往开来!”会上,历城区委书记张军描摹未来五年发展,掷地有声、振奋人心。
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历城区未来五年如何借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何规划未来五年“路线图”,并将资源禀赋与既有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又将如何积极融入发展大局,精准发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会后,张军接受记者专访给出了答案。
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七个新提升”顶推高质量发展
历城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拥有16公里的黄河河岸线,自贸区块面积占全市三分之一,部分区域被纳入起步区规划范围,同时也是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重要承载区。站在新发展阶段,这一系列历史性机遇为该区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
“我们将积极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区位条件优越、科教资源丰富、交通网络发达、发展空间广阔等优势,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以高水平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为建设‘强省会’作出更大贡献。”张军表示。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历城区围绕抢抓机遇高质量发展提出“七个新提升”:
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
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老城区功能形象全面更新,新城区现代化品质成为标识,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生态环境实现新提升。沿黄生态风貌带基本建成,全域绿化水平不断提高,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趋于常态,成为天蓝地绿、水清景美、市民向往的绿色家园。
文化事业实现新提升。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旅产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以上,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
改革开放实现新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区域性综合贸易枢纽建成起势,开放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成为全市贸易中心的核心承载地。
社会事业实现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
党的建设实现新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更加有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基本建成,担当干事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融入省市发展新格局4433“密码”开启“强区”建设蓝图
对标省委“强省会”战略和济南市打造“五个中心”“五个济南”的目标要求,历城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总体工作思路,确定了建设“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目标定位。同时,为让目标蓝图真正“照进”现实,该区谋划了“4433”工作推进体系。
“其中,第一个‘4’是针对全区城乡面貌不同形态,突出做好老城更新、新区提升、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四项重点工作’;第二个‘4’是立足产业发展基础优势,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第一个‘3’是明确实体经济发展路径,聚力实施载体建设、项目招引、产业培育‘三大攻坚行动’;第二个‘3’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强化深化改革、人才队伍、发展环境‘三大服务保障’。通过落实上述工作举措,进一步推进全区城乡协调发展、产业提档升级、环境全面优化,加快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张军说。
鸟瞰历城区
响应创新动员令“八箭齐发”燃动发展“创新力”
日前,省市两级均发出了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的动员令。历城区2021年的创新成绩有目共睹:强化与山东大学等驻地高校院所深度合作,高新技术产值占比提高到66.9%,成功入选全国县域科技创新百佳榜。“今年,历城区将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围绕八个方面持续发力。”张军说。
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深入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和服务业发展攻坚行动要求,积极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着力打造“山东大学创新圈”“超算数字经济创新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全面深化改革,围绕资源要素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国有企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通阻碍发展的堵点;
增强开放辐射力,依托国际内陆港、自贸区、济南东站等平台载体,聚力打造区域性综合贸易枢纽;
改善生态环境,高标准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实施一批民生项目;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田园历城”,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筑牢安全屏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本报记者 李小梦 通讯员 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