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天桥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张素芬孟峥摄)
2月17日,万众瞩目,济南市天桥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如约而至。
近五年来,天桥区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知重负重、砥砺前行。
这五年间,数百万天桥党员群众为崭新蓝图“落地变现”冲锋在前,在“滚石上山”路上担当在前,在“变道换向”征程中实干在前,以不断取得的新突破、新跨越推动全区站向更高的起点。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承担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任务项目”“象霞社区群众工作法在全国推广”“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工程”……磨砺经年,“高光”下的天桥区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未来,时光将铭记这个以“为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而不懈奋斗”为目标引领、以实干不断攀登新高峰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过去五年,新突破、新跨越 筑牢坚实基础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连跨2个百亿级台阶,达到64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3%,达到4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3%,达到52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千亿元,年均增长12.8%;签约优质项目115个,累计引进市以外资金510.8亿元;“四上”企业总数达到1050家,五年实现翻倍增长……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
与数字相呼应的是天桥区主导产业的加速发展、创新活力的显著增强和城市品质的全面改善。
在主导产业方面,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先后落地立邦新材料产业基地、东方雨虹绿色建材产业基地、普洛斯冷链物流等一批实体项目,天诺光电、德晟机器人等企业加速技改扩能;药山都市工业园加快转型升级,时代未来科技城等项目快速推进,都市工业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
在创新活力方面,构建起院所、平台、企业、人才“四位一体”创新驱动格局,集聚了山大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科学院等创新平台;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9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1.8%;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
在城市品质方面,高标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高水平编制黄河两岸专项规划,“三条天际线、六大标志区”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按照“留、改、拆”原则,确定拆迁改造和保留提升两大类115个项目,涉及拆迁面积838万平方米,改造面积471万平方米,惠及居民9.4万户。其中,天桥东社区被列为“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义合社区被列为“4+N”改造融资模式省级试点,天福苑社区被列为省级财政支持试点项目。
改革发展的成果最终都要惠及群众生活。五年来,天桥区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群众生活稳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口8万余人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新建、改扩建宝华中学、三箭瑞景苑初中等学校、幼儿园47所,新增学位24000余个,全面加强“名校、名校长、名师”建设,“天桥e家”家长学校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健全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打造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入选全国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全民健身中心等“四馆”建成,获评“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区”;加强基层侨联建设,华黎社区“侨胞之家”被中国侨联评为“全国侨联系统优秀社区‘侨胞之家’”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创建34家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施3个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深化美丽乡村创建,建成3个省级样板村,3个市级示范村,小寨村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民族村”等。
五年来,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天桥区发展活力。集成改革成效明显,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机制、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累计争取、承接、推动中央和省、市改革试点事项24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功创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企业开办和变更“全程网办率”位居全市第一,营造尊企重企浓厚氛围;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做法上升为全市地方标准,“象霞社区群众工作法”在全国推广,“枫叶大篷车”老干部志愿团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华黎社区被评为“全国幸福小区”;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区、街、村(社区)全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持续深化,形成以“天下黄河桥通未来”为核心的天桥城市区域品牌战略体系,极大提升了天桥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过去五年,天桥用“硬核答卷”换来傲人荣誉。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放眼今天的天桥,蹚过了激流险滩,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层次、全局性变化,疾步转入崭新阶段,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氛围已全面形成。
未来五年,高站位、抓机遇,锚定目标奋发进取
格局决定高度。一座城市成长的速度,取决于执政者胸中格局的高度。
如今,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速落地实施、省会“新十字”城市发展格局纵深推进,济南被明确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起步区建设加快塑形成势……纵观大势,方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未来五年,天桥区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征程中必然大有可为。
重塑产业辉煌,打造省会区域经济中心重要增长极
曾经的辉煌,让正处于涅槃时期的天桥有了蝶变崛起的强劲动力。
围绕重塑产业辉煌目标,该区将继续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高经济规模、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高水平建设工业强区。聚焦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定位,全力扬起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发展龙头,实现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园区同类指标增幅,部分指标实现“三年倍增”,在省级开发区的综合实力排名大幅跃升;药山都市工业园加快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赋能,打造省会都市工业“新地标”等。
高质量发力商贸兴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发力“商贸兴区”战略,打造高端服务业发展高地,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优化电商产业生态,引进、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电商平台企业,改造提升以专业市场为重点的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高端物流产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建设现代高端物流基地。
高效率推进创新驱动。建设一批高端创新平台载体,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省级以上科技研发机构增至70家。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省级瞪羚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40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00家,新增省市级重点工程人才100人,引入博士、硕士研究生2000人等。
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省会城市更新样板区
“中优”战略下,天桥区初步形成了“三条天际线、六大标志区”发展格局。未来五年,该区将继续加快推动城市品质化、功能现代化、业态高端化,为省会城市更新蹚出路子、作出示范、创出样板。
稳妥高效推进征迁建设,将征收拆迁作为城市更新的“先手棋”。尤其是聚力推进具有全局性、示范性、标志性的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加快泺口古镇、王炉北辛等片区体量再造、业态再造、功能再造、品质再造。
高品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率先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以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率推进,统筹推进小区环境整治、配套设施改建和公共服务供给,搭建智慧化管理平台,优化便民服务设施布局,改善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市容景观专业设计,全面提高美化、绿化、亮化水平。深入开展美丽街区、美丽社区、美丽乡村“三个美丽”建设行动,精细整治背街小巷;坚持综合施策,有效治理违建临建、占道经营、露天烧烤等难题顽症;实施全域“亮化”工程,加大主次道路、景点周边、城市窗口等景观照明建设,提升城市夜景品质等。
此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基础设施完善等工作也将同步推进。通过一系列精细精致的举措,天桥区将朝着“整洁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目标再次迈进。
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产城融合共同富裕示范区
未来五年,天桥区将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构建“北田园、中产城、南文旅”发展格局。
其中,“北田园”重点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区为发展单元,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大力培育一批特色田园综合体,打造“美丽、宜居、富裕”的田园魅力区;“中产城”依托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桑梓店街道驻地片区的产业基础和建设基础,合理布局产业空间、生活空间;“南文旅”深度挖掘黄河“水文化”和黄河标志性历史文化内涵,串联“黄河、湿地、花海、温泉、森林”等优质生态要素,导入医疗康养、大型文旅等支撑产业,打造南部文旅康养示范区。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区
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改革发展的成果都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未来五年,天桥区群众的“幸福感”来源于教育、康养、就业等各方面。
教育方面,天桥区将新建、改扩建一批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分批实施老校区改造提升,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配置;着力建设品牌名校,打造全市、全省领先的品牌中小学,大力培育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一流校长队伍。
康养方面,建设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发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省立三院、市立四院等高端医疗机构作用,深化“院府合作”,打造医疗服务集群,塑成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高品质康养社区,创新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业态交叉融合的康养服务模式,把新建小区普遍建成全龄域康养社区。
就业方面,完善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提高收入水平和就业质量;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全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扎实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工作等。
未来五年,“天桥梦”更加触手可及。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天桥区将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实干图强,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更加真切地呈现在济南人面前。
(本报记者 张素芬 通讯员 张末)
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助力工业强区建设。(张素芬潘延虎摄)
未来五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翻开未来五年新蓝图,天桥区格局高远、机遇无限,将目标进行量化、细化,确保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强区地位全面塑成。努力成为强省会的战略引领高地、产业支撑高地、动能策源高地、城市隆起高地,由地区中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
——综合实力全面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总量突破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总量突破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20%。
——产业质效全面升级。工业经济占比、“四新经济”占比、现代商贸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5%。
——城市魅力全面彰显。全域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黄河两岸加速隆起,基本建成省会连接“中优”“北起”的城市新地标,成为宜居城区、绿色城区、韧性城区、智慧城区、人文城区。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削减,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省会一流的现代化教育强区基本建成,康养天桥品牌基本塑成,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等,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更大突破、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等,各方面创新创造热情得到充分发挥。
——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政府运转更加高效便民务实廉洁等,“开放、包容、诚信、图强”的天桥精神成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