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黄河气派 展现“北起”气势 济阳:建设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

2022-02-18 09:43:27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张群 通讯员 孟强 门波

责任编辑:王浩

  2月17日,中国共产党济南市济阳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会上,济阳区委书记秦蕾向大会作报告,报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科学描绘了济阳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引领未来。

  今后五年,济阳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12345”发展思路,围绕1项中心任务,2个突破指标,3区协同推进,4大发展战略,聚力打造5大重点,抢抓战略机遇,深入对接融合,再造一个新济阳,全面建设彰显黄河气派、展现“北起”气势的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

  这是济阳区委、区政府对未来五年发展的更高定位和精准谋划,更是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从“撤县设区”到“撤县建区”,济阳正蓄势待发、乘势突破。

  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

  围绕发展目标,济阳将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项目建设为统领,强化招商引资,强化三区协同,强化与起步区协调联动、携手增长,打造老企业迸发活力、大项目竞相选址、好项目纷至沓来的高端产业集聚区。

  未来五年,济阳将坚持把起步区作为牵引济阳未来发展的最大势能,主动拥抱起步区、服务起步区、对接起步区、融入起步区。坚持规划上统筹、建设上同步、产业上差异化发展,推动形成功能互补、产业互补、优势互补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济阳目标定位渐次清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壮大主导产业,抓牢招商引资“生命线”,推行“投促+济北经济开发区+部门(镇街)”招商机制,确保五年引进项目300个以上、市外投资8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以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存量、扩增量,五年内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50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再翻一番,推进产业集群加快迈向高端化;发挥旺旺、统一、金麒麟、汉方制药等龙头作用,推动食品饮料、智能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做大成势,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新兴产业壮大规模,到2026年,四大产业全部突破百亿级。

  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

  济阳紧靠机场,毗邻起步区,具备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天然区位优势。

  未来五年,济阳将立足服务起步区、服务机场以及更广区域,推进城市精致提升,构建高端消费场景,增强城市吸引力,全力打造黄河北区域性消费中心。

  济阳将统筹抓好“老城、滨河、高铁新城、回河”四大功能片区开发——老城片区坚持拆建并重,布局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深挖文化内核,重现老城记忆;滨河片区全面重塑城市形态,建设城市新地标,塑造景观新名片;高铁新城片区坚持“园区、街区、社区”一体开发,大力发展科技研发、高端制造、金融服务等枢纽偏好型产业,建设高铁线上的“双创人才会客厅”;回河片区面向起步区,做优产业配套、服务配套、生活配套,深度嵌入起步区城市功能链条。

  近年来,济阳抢抓重要机遇,启动交通对接工程,彻底告别交通不便、天堑制约的历史阶段。未来五年,济阳将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

  着眼连通起步区,实施黄河大道北延工程,等高打造“百里穿城长廊”;全力推进有轨电车项目,加快迈向“轨道交通时代”。协调重点道路建设,力争五年新增5条过河通道,让跨河桥隧更密集、对接省城更便捷。

  着眼畅通内部交通网,提升建设标准,加强沿线治理,打造济阳版“深南大道”;同步提升济孙、王江、罗梁、唐回、新耿等一批“横亘东西、贯通南北”的城乡道路,实现30分钟全域通达。

  打造黄河岸边水生态城市

  济阳因济水而名、伴黄河而兴,黄河流经境内60余公里,水生态优势得天独厚。

  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速推进、省会携河发展破题起势的今天,济阳将坚持打造黄河岸边水生态城市,让城市枕河而居、依水入梦,绘就人、城、水相依相伴的生态画卷。

  畅流活水,擦亮水韵济阳城市名片。高标准建设滨水公园、沿河绿道、水上小品,全力营造可漫步、可行船、有活力、有魅力的亲水空间。以徒骇河、大寺河、芦兰河等河流为重点,扎实推进河道系统治理,精心做好堤岸硬化美化,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魅力独具、特色鲜明的近水景观带、亲水休闲区。

  做美黄河绸带,突出滩区生态农业特色,提升堤顶道路建设等级,建设沿黄观光长廊和黄金线路,打造浑穆大气的城市外滩。高标准推进城市公园体系建设,构建五彩缤纷、四季常绿的城市景观。做靓田园节点,全面展现四季分明、气候温润的平原美景,深度嫁接孔子闻韶、农耕民俗的多元文化,重现济阳老八景。

  综合施治,守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底色。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从严落实“河湖长制”,强化土壤分类管控措施;大力推进产业绿色化改造、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生态式发展,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

  征程万里风正劲,乘势而上再扬帆。在新思想、新目标、新蓝图的指引下,济阳将以更高标准、更强动力、更实举措向远处进发,为建设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

  (本报记者 张群 通讯员 孟强 门波)

作者:张群 通讯员 孟强 门波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