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批准成立首批国家高新区之后,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国家高新区主题文件。《意见》的发布,吹响了国家高新区承担使命、应对挑战的冲锋号。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国家高新区2021年综合排名中,济南高新区位列第10位,比上年前进3个位次,历史上首次进入前十。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多领域发力、形成合力的结果,其中,矢志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新型研发机构势如春笋破土
2月17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德国汉诺威市签约,双方正式启动在信息与智能融合、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环保产业技术、先进材料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该院2019年揭牌,到2021年底已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22个,带动社会总投资超过500亿元,新建各类创新研发机构72家,培育高技术企业264家,凝聚高水平创新团队102个、各类创新创业人才4000人。到2022年,该院已经把创新方向布局到了海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9年,济南高新区发布《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三年行动计划》,把创新开源战略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去推动。三年来,济南高新区全面推进中科院科创城、山东工研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中科院协同创新中心、深圳先进院等公共服务研发机构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衍生一批面向市场需求的专业化研发机构,形成新型研发集群,搭建“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一体化的科技创新链条。
2021年春节前夕,随着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签署共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北方中心落户高新区,“中科系”落地济南机构已达15家,其中10家在济南高新区。中科院济南科创城位于高新东区,规划面积16.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4.5平方公里已经基本竣工,电工所、理化所等交付使用。2021年,高新区新增省级研发机构2家、新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1家,省级研发机构总量累计突破270家,位居省市各区县及开发区首位。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活力迸发
“针对基础研究领域,瞄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我们积极组织科技骨干单位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济南高新区发展改革和科技经济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充分挖掘辖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潜力,通过定政策、建平台、优环境,切实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14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10。高新区支持磐升生物、国科山东等13家行业领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搭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努力构建形成“海外孵化+本地加速”的跨境离岸孵化成果转化新模式,组织推荐3家单位申报海外研发机构、海外孵化器。高新区共有各类双创载体55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25家,在孵企业近2000家。
2021年,经省科技厅公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超过2100家,同比2020年翻了一番;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超119亿元,达2020年全年认定登记额的1.5倍。
重大创新平台超前布局
今年1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将基因编辑和转基因分开监管,推动基因编辑技术走向应用。在基因编辑领域,济南高新区早在2018年就开始了全产业链布局。2021年12月,占地2.2万平方米的基因编辑中试熟化平台正式启用,掀开济南生物育种崭新篇章,对于济南市打造“北方种业之都”城市新名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以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为依托,高新区还积极建设量子信息大科学中心,承担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济南基地;建成运行浪潮大数据双创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百度云创新中心、华为创新中心;积极对接有关部门,承建大生命科学工程研究院;依托浪潮集团组建信息技术研究院,依托韩都衣舍等优势电商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研发平台,探索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共同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新区“立足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向“高”而攀、向“新”而行。下一步,济南高新区将进一步发挥“三区叠加”优势,对标“十大创新”,努力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为省市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