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泉城”智库专家聚焦“激活企业家精神”,共议做好“企业家+”文章 最动人的创业传奇,就是最动听的“济南故事”

2022-02-24 06:48:4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肖明君 李娜 董婧 见习记者金芮宏 图/见习记者陈志伟

责任编辑:鞠月芹

“理响泉城”智库专家聚焦“激活企业家精神”,共议做好“企业家+”文章 最动人的创业传奇,就是最动听的“济南故事”

  知名专家学者、商会组织负责人、企业家在“理响泉城”工作室围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进行深入交流。

  编者按 “盘活”一座城市,需要充沛的企业家精神。锐意进取的企业家群体同样离不开一座“共梦之城”。二者只有相互成就、和合共生,才能驶向同一片蓝海。

  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关于表扬泉城企业突出贡献人才的决定》,公布了95名泉城企业突出贡献人才评选结果,同时也吹响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新春号角。为响应全市的号召和部署,2月21日,“理响泉城”工作室特别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商会组织负责人、企业家等齐聚一堂,围绕持续提升济南市人才吸引指数、加强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和保护企业家创新精神、支持新型实体经济和数字产业化等话题深入交流,为人才强市战略和强省会建设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座谈会嘉宾

“理响泉城”智库专家聚焦“激活企业家精神”,共议做好“企业家+”文章 最动人的创业传奇,就是最动听的“济南故事”

  王璟珉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理响泉城”智库专家聚焦“激活企业家精神”,共议做好“企业家+”文章 最动人的创业传奇,就是最动听的“济南故事”

  迟考勋

  山东省开发区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

“理响泉城”智库专家聚焦“激活企业家精神”,共议做好“企业家+”文章 最动人的创业传奇,就是最动听的“济南故事”

  朱 涛

  全国双创之星、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领军人物”、(山东)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理响泉城”智库专家聚焦“激活企业家精神”,共议做好“企业家+”文章 最动人的创业传奇,就是最动听的“济南故事”

  林孝华

  山东省温州商会副会长、山东朗格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企业家精神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强省会建设是济南当下最强音。您认为企业家精神和强省会建设、高质量发展之间有怎样的内在一致性和关联性?

  ■王璟珉:首先,我认为这三者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202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过去四十多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精神。尤其在当下发展内涵更为丰富的时代,企业家精神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说:“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具备这样的特质,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创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企业家精神是强省会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关键。不讲企业家精神,企业的“创造”有可能就是利己损人的,对于社会价值而言是一种损害。所以,滋养企业家精神的土壤就变得很重要。这意味着,要给企业家创造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环境,让“良币驱逐劣币”,而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所在。

  高质量发展,既要保量,又要保质,要求从关注经济规模和增长过程转向关注增长的结果和增长的效益;要求从关注经济增长单一维度转向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这样的发展要求必然会促进更多的企业家关注利益相关者,关注企业的长期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关注商业生态环境中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引导和培养出更多符合发展需要的优秀企业家。

  近年来,济南市高度重视企业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吸引指数持续领跑全省。作为企业家中的一员,您有没有这种“春江水暖”的近距离体验?

  ■朱涛: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山东)政和科技一直聚焦企业服务、产业服务领域,服务了全国很多企业,但更多还是立足于山东、特别是济南。因此,我对于济南城市人才工作力度深有感触。

  最近,我有个直观感受,特别是北交所开市之后,发现济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热度空前增长,尤其今年开春之后,相关工作的启动明显要比往年早得多、快得多。这段时间,在全省、特别是济南,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政策宣传或者培训活动,企业的响应度、参与度非常高。

  企业服务,目前很大程度上就是进行梯度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转身为高新技术企业,升级为“瞪羚”“小巨人”“独角兽”,有着越来越强烈的需求,这种热情的来源,一方面是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另一方面则是济南市出台了一系列既有真金白银,又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政策,类似政策今年会更加密集。比如,按照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确定的2022年总体工作思路,将实施“政策落地、融资促进、融通发展、人才赋能、环境优化、作风提升”六大行动,努力推动形成“我们负责阳光雨露,民企负责茁壮成长”的良好生态。

  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推动创新,还是做好市场,选择济南这座城市都有着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这种优势其实就是省会城市的首位度优势。就当下来说,济南市把强省会建设或首位度提升的旗帜高高举起来非常必要。对于一家企业,省会城市的很多资源禀赋是独有的,是其他地市所不具备的。比方说像我们做的产业服务、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在济南就能够迅速覆盖全省市场,换个地方就差了些,很难具备辐射全省的能力和效率。从这里得到一个启发,那就是借助济南的省会城市地位,可以更容易产生行业示范带动效应,从而更容易生成标准化,做成产品和品牌。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试水”邀请企业家参与政策制定,济南市也提出让企业人才站“C”位。对此,您认为企业家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城市发展决策更合适?

  ■王璟珉:在国家以及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中,发展的主体就是企业,而企业的掌舵人就是企业家。所以,一个地方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地发展,离不开企业家坚持、守正、创新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谈企业家和城市的关系,我觉得它们是内在的、密切关联的。比如,很多国家低碳发展标准都是企业引领的结果。像英国石油公司,它较早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企业战略,设置了首席气候官(Chief Climate Officer)。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开展了企业内部碳交易机制的实践。当英国政府开展国内碳交易机制相关建设时,企业自然而然就会参与到标准,流程等的设计中去,因为它是最先实践的,它有很大的发言权。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实质上就参与并影响了政府的决策过程。同时,这对企业也是有益的,因为它是站在前沿的一端,能够引领并影响整个行业。在当前经济发展态势下,越来越多优秀企业家的实践经验,对于政府政策形成和输出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希望能有更多企业家担当起这样的责任和义务。

  ■朱涛:其实,山东省和济南市都出台了涉及企业的政策要征求企业家意见的办法。最近两年,我们参与了工信、大数据、科技、发改等政策的出台。比如对于数字强省政策,我们配合做了6000多页的调研资料,还有一些政策的决策我们都参与了很多。企业家参与决策会成为一个趋势,这是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相牵的必然要求。毕竟,相关决策要根据市场一线的反馈和需求来制定才是科学的,目前很多模式设计、产品设计,都是出自于市场需求。政府要深入探索一线需求,而企业对一线需求最敏感,具有相当的预判能力,因此,二者必须牵手。

  对于正在聚焦培育新动能、强化数字能力建设的济南,应该如何通过企业家人才引进和本土企业家培养来释放“企业家+”的产业赋能作用?

  ■迟考勋:当前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济南作为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工业城市,无论发展什么样的数字能力,都不可能脱离开自身的工业底子,应当坚定不移地走产业数字化道路。依托工业基础,以及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政策红利,济南有条件、也有优势来做好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想要形成有效对接并不容易,打破这两者之间的堵点有两条途径,要么“让技术懂产业”,要么“让产业懂技术”。无论哪条路径,企业家在其中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让“技术懂产业”就是要将高新技术进一步孵化为高新技术企业,甚至将科学家培育成为企业家。目前济南在数字技术研发上已经布局了非常多的高能级研发平台,未来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加快引进高水平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数字技术研发人才与团队,为人才与团队提供全面的软硬件支持,鼓励研发创新。另一方面,要提升平台的技术孵化能力,依托平台数字技术成果精准引进企业家人才,或者直接将引进的研发人才培育为技术企业家,壮大懂数字经济的企业家队伍,更大地释放出“企业家+”的产业赋能作用。

  “让产业懂技术”就是传统实体产业企业要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主动探索应用各类数字技术,转型为“新型实体企业”。根据2021年首届新型实体企业百强榜名单,浪潮是济南唯一一家上榜企业。然而,济南不仅是工业强市,2021年也进入了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前列,所以有必要,也有潜力发展成为新型实体企业聚集地。未来一方面要联合学研机构力量,加大对企业家数字素养的培训,让企业家了解数字技术,提升数字化思维与能力,逐步发展成为新型实体企业家,释放“企业家+”的产业赋能作用,推动传统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工业聚集地探索建立新型实体企业园区,给予重点扶持,通过聚集进一步放大“企业家+”的产业赋能作用。

  济南市要实施“人才强市、人才强企”战略,应该在哪些方面打造吸引力,从而成为“人才磁场”和创业高地?

  ■迟考勋:“十三五”期间,人才战略地位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国内外人才的“争夺战”十分激烈。进入“十四五”后,人才竞争将会更加理性。济南作为省会经济圈的核心龙头城市,具有较强的人才吸引力。根据山东省人才流动数据的分析,济南的人才吸引指数已多年领跑全省。未来济南实施“人才强市、人才强企”战略,进一步提升人才吸引力,我认为打造以产业、平台、政策、环境等为基础的“引育留一体化”人才生态体系将成为吸引人才的关键。

  首先,“引才”要精准。围绕济南四大主导支柱产业,一要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制定“高精尖缺”人才引进目录库,为企业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团队;二要创新“专班引才”“揭榜引才”“以才引才”等引才模式,引导企业主动走进高校、科研院所引进人才,深化与人才中介公司合作,搭建人才引进网络服务平台;三要大力宣传济南发展环境及人才政策,吸引人才关注,通过“人才节”等活动平台,与人才建立联系、达成引进意向;四要抢抓海外人才回流机遇,利用好中欧制造产业园、中白新材料产业园等中外合作的创新平台资源,引进一批“带技术、带项目、有资历”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其次,“育才”要全面。一要实施新型企业家培育工程,针对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发展需要和企业家培训需求,定期组织企业家开展集中培训、名师讲堂、参观考察、实践锻炼等活动,壮大高水平企业家人才队伍;二要实施企业工匠培育计划,开展首席技师、突出贡献技师和技术能手评选,培养技艺高超、技能精湛的工匠队伍;三要深化产教融合,依托济南高教资源聚集优势,引导企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以多种形式参与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壮大新型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四是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实施“双向兼职”,实行“双导师”制。

  最后,“留才”要做好服务。一要持续完善提升绿色通道、窗口服务、专员服务、人才金卡“四位一体”的精准服务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项目落地、安居保障、交通出行、医疗保健、子女教育、养老服务等系统性服务,打造更有温度的人才服务环境。二要支持各类人才申报各级各类人才工程、人才支持计划。三是利用好济南“人才有价”评估平台,推广“人才贷”“人才险”“人才保”等产品,强化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服务。

  企业家精神的涵养和城市营商环境优化密不可分。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城市营商环境提升如何呼应企业家群体的诉求?

  ■林孝华:近几年,全国各个城市都在营商环境上下了不少功夫。营商环境包含了很多方面,笼统来说,包括硬件和软件因素。这几年,济南在硬件建设上加大力度,比如城市的配套、地铁的开通、中央商务区的建立以及携河北跨的延伸等,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大型城市、中心城市的硬件配备。从软件方面来说,济南在人才服务机制上也有大幅提升。

  但从企业家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想要留住人才,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像杭州、深圳这些城市,带动型和创新型企业非常多,年轻人就特别愿意去。现在很多南方城市,都比较重视“企业家日”,凝聚企业家精神,同时为企业提供服务。近几年,济南也非常重视企业家精神,对优秀企业家进行评选,如果后续凝聚力、执行力跟上,必然能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营造一个更加一流的营商环境。

  ■王璟珉:2020年疫情出现以后,我们团队在济南做了一项为期三个多月的中小企业调研。经过调研发现,企业家精神不仅为大企业家所具备,同时也蕴含在广大中小企业主之中。疫情突发的半年里,我们调研的中小企业主并不是第一时刻想到裁员,恰恰相反,他们每天给予企业员工心理辅导,并对企业下一步发展进行探讨。这既是企业家的责任心,也是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组成了我们城市的经济体,但遇到风险,他们也更难渡过难关,组织韧性较弱。如今正处于经济学上所说的“乌卡时代”,就是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时代,如果我们让更多优秀企业家能够留在这里,就应多给予扶持,少给予干扰。要提供培植的土壤,让更多企业家看到奋斗的目标,并坚信他们亦能如此。

  企业家精神不应该是“精英俱乐部”式的封闭存在,而应该对整个城市形成开放的、普遍的浸润。那么,要激活企业家精神,如何在政策上做到普惠性与个别扶持相结合?

  ■王璟珉:结合我们之前的调研工作,我想说从政府政策的制定角度来看,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是解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激发市场活力。金融部门可以牵头,与金融机构共同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帮扶机制、政企银信息共享机制、金融辅导和培训机制、联合调研机制、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评价机制,实现金融供需匹配。大力发展政府认证第三方担保机构,为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支撑。通过政策引导规避资本短视性,提升社会责任属性,推动资本从“赚快钱”产业向大力支持我省优势产业和战略发展方向转变(尤其是实业企业)。

  二是打造“服务型+智能型”政府。构建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构建政府智慧服务平台,实现从“治理”向“智理”转型。系统化、统筹化思维联通各级部门的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实现政策合力。通过精准定位功能和提供专员服务及时向企业传递政府政策及解读、办事流程指引等信息,解决政企之间、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不透明问题。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彻底改变辗转多部门办理业务现状,提升营商环境、降低治理成本。

  以上两条应该算是普惠性的建议,对于个别扶持,我认为,政府不能仅去扶持好的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而要提供能够培育更多企业变好的土壤。现在我们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好,但多数是让好的企业好上加好,那市场上还有不少经营者需要公平公正、积极正向的环境引导他们做出质量有保障的产品、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所以在扶持少量优秀卓越的企业家的同时,更要引导市场总体向追求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企业家群体该如何重塑城市,做好“创业者”“拓荒人”,配合强省会建设尽一己之力,讲好济南企业家故事、擦亮济南企业品牌?

  ■朱涛: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话语权。擦亮济南企业品牌,就要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济南标准”建设,企业要不断增强技术研发实力,提升产品质量,让这些标准成为济南企业的闪光点。通过示范或者引领,让济南品牌在更大范围内产生作用和价值。

  作为企业,也希望政府在市场开放、特别是在市场要素配置上能创新模式,比如,尝试“揭榜挂帅”,采取开放式竞争的方式,选择最合适最优的方案,谁能干就让谁干。一方面,营造了公平创新的环境;另一方面,以结果论英雄,能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把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带动整个创新生态链形成良性循环。

  ■林孝华:讲好济南企业家故事,就是发扬企业家精神。什么叫企业家精神?我认为是担当、是奉献。擦亮济南企业品牌,济南必须要有自己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不是某一个人来创造,是要有一批有担当的企业家和政府携手完成。某种意义上说,区域的竞争关键看产业,产业的竞争根本在产业链。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在有担当的企业家精神带领下,加快产业链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建设具有持续支撑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打造属于济南自己的名片。

  (文/本报记者肖明君 李娜 董婧 见习记者金芮宏 图/见习记者陈志伟)

作者:肖明君 李娜 董婧 见习记者金芮宏 图/见习记者陈志伟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