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奏响建设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最强音——写在济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之际

2022-02-25 07:43:0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张群 通讯员孟强 门波

责任编辑:鞠月芹
济阳奏响建设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最强音——写在济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之际

济南市济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2月24日,济南市济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会上,济阳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晓广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过去成绩,安排部署今后工作。

济阳奏响建设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最强音——写在济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之际

济阳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晓广作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一张鼓舞人心的成绩汇报单——“过去五年,是新区建设奠基蓄势、动能转换成效显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五年。”

  这是一张着眼今后的前景规划图——“今后五年,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改革开放跃上新高度、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从撤县设区到撤县建区,济阳的视野不断扩大,舞台高度持续跃升。在全新规划视角的引领下,济阳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步履更加坚定,正向着全面建设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这个更高目标乘势而进。

  以高质量发展绘就新时代宏伟蓝图

  建设彰显黄河气派展现“北起”气势的新济阳

  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在济阳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举足轻重。撤县设区的顺利实现,掀开了北部起势发展的新篇章——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1家;引进过亿元项目212个,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18亿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130亿美元。

  建成高标准农田30余万亩,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7家;创建国家曲堤黄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启动大规模棚改旧改工程,完成5.39平方公里的老城片区改造。

  连续入选“国字号”榜单,“在济阳·济时办”被评为“全国2021政务服务十大品牌”;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成为全国典型;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7+2”插花式扶贫获评“第三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

  自去年以来,济阳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1139”工作体系,攻坚克难、奋力赶超,全区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社会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3.8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6%;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53%,提前三个月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外贸进出口增长50.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7家,均创历年新高。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成为全国典型,全国首个省会经济圈行政审批服务联盟签约成立。济北开发区工业经济指标全区占比超过80%,综合发展水平首次跻身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前20%。

  今后五年,济阳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12345”发展思路,围绕1项中心任务,2个突破指标,3区协同推进,4大发展战略,聚力打造5大重点,抢抓战略机遇,深入对接融合,再造一个“新济阳”,全面建设彰显黄河气派、展现“北起”气势的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

  锚定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在践行新使命的新起点上,一个框架布局更加明确、综合功能日益提升、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正向我们走来。

  以增强区域发展后劲谋求更大突破

  加快建设黄河北区域性消费中心

  顺势而为,方能致远。当前,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山东“强省会”战略、省会“北起”战略交汇叠加,为济阳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立足新阶段,济阳把重大战略机遇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全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增强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家以上,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在济阳设立研发或成果转化机构2 家以上。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建立国有控股人力资源公司,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力争新增“泰山”“泉城”等高层次人才10人。

  济阳产业基础厚实,在强基固链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济阳将瞄准重点产业,围绕关键环节,全面推行链长制,围绕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精准谋划,实施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大力培育产业主体,积极引导旺旺、金麒麟、汉方制药等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梯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上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过亿元企业5家。

  济阳紧靠机场,毗邻起步区,具备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天然区位优势。立足服务起步区、服务机场及更广区域,济阳区将加快黄河北区域性消费中心建设,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增强消费辐射带动力。完善研发设计、定制化服务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实施旅游发展品质提升工程,打造油菜花、油葵金色观光长廊,扮靓黄河风情线。

  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加速融入起步区发展大格局

  作为省会“北起”的主战场及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紧密协作区,济阳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

  为了积蓄发展动能,济阳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举全区之力加快济北开发区建设,努力在全省开发区考核中争先进位。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积极盘活闲置和低效用地,促进水资源、能源资源高质量配置利用。创新PPP项目推进机制,促进规范实施和高效落地。组建数字济阳产业基金、创投基金,推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方面,加强与起步区在重点项目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共享、政策分享等方面的对接,加速融入起步区发展大格局。坚持精准招商,健全完善招商机制,设立产业招商工作专班,精心组织系列招商活动,力争招引过亿元制造业项目20个以上。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宽外资渠道,优化外资结构,力争招引外资项目5个,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以上;加快推进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巩固提升对台合作优势。

  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济阳将深化“经济发展服务生”理念,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瞄准最好水平找差补短、大胆探索、组合推进。健全完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力促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全面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的“店小二”式服务。全方位提升“放管服”水平,推动高质量“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加强全链条监管,放大“在济阳·济时办”政务服务品牌效应。

济阳奏响建设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最强音——写在济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之际

省会“北起”,济阳区未来可期。

  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核心竞争力

  建设黄河生态廊道建成美丽幸福河湖50余条

  城市品质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竞争力,也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深切的感受。跳出以往城市空间的小格局,济阳着眼全域大视野,在推进精致城市建设上谋求更大突破。

  在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方面,主动对接起步区,完善协同联动发展区和紧密协作区规划,构建规划同步、产业互补、协同发展新格局。抓好老城、滨河、高铁新城、回河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加快绿城、世茂、万科等城市综合体建设,促进人力资本产业集聚。健全交通路网,积极推动国道220线改建及快速路改造,做好有轨电车项目、济滨高铁项目服务保障。全力加快安置区建设,尽早让更多群众回迁入住。

  在深化城市精细管理方面,济阳将全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城市大脑,打造数字机关,完成6个省级智慧社区试点工程,确保顺利通过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终期验收。

  良好的生态加上优美的城市环境、突出的城市品质,会让济阳的发展前景更具有吸引力。

  着眼长远,济阳科学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脉络。巩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成果,扎实做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加快精致城市生态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推进黑臭水体清零,加强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建成美丽幸福河湖50余条。

  以乡村振兴推动城市品质内涵提升,努力实现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深化“一镇一品”农业发展格局,持续扩大特色农业种植规模。启动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绿港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曲堤蔬菜市场改造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试点推进全域综合整治,统筹打造样板示范片区,垛石白杨店社区、新市周家社区竣工交付,实现回迁入住。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规范“三资”管理,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培育经济强村50个以上。

  蓝图绘就,号角吹响。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起步期,也是济阳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的攻关突破期。济阳将乘风破浪、勇毅向前,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征程中谱写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文/图本报记者张群 通讯员孟强 门波)

作者:张群 通讯员孟强 门波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