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新使命 砥砺新征程 奋力谱写现代化新莱芜精彩篇章

2022-02-25 10:07:2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亓楠楠 杜娜

责任编辑:鞠月芹
担当新使命 砥砺新征程 奋力谱写现代化新莱芜精彩篇章

  2月23日,济南市莱芜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本报记者亓亭摄)

  2月23日,济南市莱芜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安排部署了今后五年全区政府工作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2022年具体工作安排,报告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内容丰富,不仅指明了发展方向,更描绘出一幅新的发展蓝图。

  坚持存量优化与增量崛起同向发力

  以打造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为目标,全力以赴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壮大工业主导产业。推动高端装备智造业向集群化迈进,继续举全区之力加快重工项目建设,以山能重装、奔速电梯等为骨干,做大做强能源装备、特种装备产业。推动先进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跃升,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百亿级进军,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

  打造骨干企业方阵。大力实施主体倍增工程,鼓励企业做优主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推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换挡提速。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莱商莱企贴心”计划,深化领导干部包企业制度,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

  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强化数字经济引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施朗进轨道交通空调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实现5G信号重点区域全覆盖。加快品牌化发展,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莱芜品牌”。

  坚持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统筹推进

  主攻重大项目建设。开展项目竞赛活动,专班服务、分类推进。强化项目谋划储备,聚焦资金投向、重点领域,建立滚动接续的项目储备库。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突出精准化招引方向,立足全区优势产业,绘制“招商图谱”。突出多元化招引方式,发挥山东重工等头部企业作用,用好用活招商驿站等载体,全面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的新热潮,全年洽谈引进项目180个,实现内资到位200亿元、外资到位5000万美元。

  提升产业园区能级。莱芜高新区要坚持“高”“新”发展方向,突出创新和产业化,吸引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入驻。雪野旅游区要坚持“旅游+”“+旅游”发展方向,全力打造“省会会客厅、济南新名片”。莱芜农高区要坚持“特”“优”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端、高效、高值农业。

  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要素集聚,保障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加强用地保障,探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确保重点项目土地供应。加强资金保障,发展普惠金融。加强政策保障,确保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坚持科技创新与改革开放双轮驱动

  突出重点改革。以建设系统集成改革试点区为抓手,加快资源整合、政策联动、制度衔接。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流程再造,不断升级“15分钟政务服务圈”,叫响“莱好办”政务服务品牌。深化预算管理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加强税收监管体系建设,强化预算精准执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科技支撑。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探索设立创投基金,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产业孵化体系。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建立“高层次人才+科创项目”集成引育模式。

  激活开放潜力。加快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莱芜片区)、中欧(济南)绿色制造产业园建设,构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引导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持续推动特色产品出口。鼓励发展跨境电商,推动云商双创中心投入使用。

  坚持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一体谋划

  塑优规划空间布局。加快重工生活区、安置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口镇核心居住区、方下片区改造,规划建设高铁新区,不断完善“一主两副三带多点”空间布局。

  彰显城市品质内涵。完善基础配套,打通鹏泉西大街、伯箫路、甘霖街等市政道路,开放城市公厕150座,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个,改造提升老旧小区54个,完成9个续建片区安置房建设,启动13个村居(片区)、6643户的城中村拆迁工作,推进城市水系生态治理。启动智慧城管平台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止规模性返贫。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5000亩,提高生姜、大蒜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新增市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4家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5个。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交通互联、生活互融、资源互享;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不断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坚持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齐抓共管

  提升环境治理效能。坚决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完成人工造林2800亩、森林抚育1万亩,新建绿道10公里。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地质环境治理项目9个,修复治理破损山体10处。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编制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转型。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绿色文明新风尚。

  坚持民生改善与社会治理协同并进

  让群众享有更可靠的保障。开展就业创业培训1.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开发安置公益性岗位4200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改造提升公办养老服务机构6处,规范建设农村幸福院344家,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让群众享有更优质的教育。完善基础教育协作机制,争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认真落实“双减”任务,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扩大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配备比例,新建改扩建校园6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让群众享有更健康的身心。筑牢疫情防控坚实屏障,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新建改扩建卫生院4处,打造精品国医堂,完成失能人员长护机构标准化建设。

  让群众享有更丰富的文化。免费开放镇村文化服务中心,全年开展活动100场以上,电影、戏曲进乡村实现全覆盖。加快齐长城(锦阳关)国家文化公园一期等文保项目修复,争创全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示范区。

  让群众享有更高效的治理。完善三级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构建以“嬴城联盟”为核心的群防群治新格局,实施城区“1+2+N”和农村“一村一辅警”模式,推动街镇矛盾调处中心规范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争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作者:亓楠楠 杜娜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