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王舍人片区,近几年处在快速开发期。在建项目多、新建楼盘多,使得外来人口大量涌入。8年前,这里常住人口只有6万,如今已经增长至25万。
人口的快速涌入使得这里的治安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历城公安分局王舍人庄派出所处警记录显示,辖区内平均每天有效警情达60余起,最多时单日可达百余起。这对于一个只有27名民警的派出所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谁能想到,这个派出所不仅警情“不过夜”,还获得了“爱民模范先进集体”的荣誉。派出所所长商广森道出了缘由:“一个人想成件事,难。但我们有27个兄弟呢!”没错,团队协作就是他们的法宝。
能破案还能预判
片区快速开发建设中,王舍人街道仅在建项目就有80余个。工地多、人口流动性大,片区内工地盗窃案多发,最多时一天能有3到4起报案。
2021年12月2日,有群众报警称某工地有可疑人员出入。民警姬小夸迅速与同事赶往现场。通过与巡逻人员沟通得知,该可疑人员驾驶电动三轮车进入工地,步行穿越带有缺口的围挡,搬运大量钢筋。
姬小夸与同事现场联合工地人员展开勘察,在工地出口处恰好碰上打算离开的盗窃者。面对民警的询问,该男子谎称自己是工地人员,搬运钢筋是为了施工。当时已是深夜,工地已经停工,民警识破了他的谎言,并从他的手机中找到了售卖钢筋的转账记录。至此,该男子不得不承认盗窃事实。
针对辖区工地盗窃案多发的特点,民警们没有一味打击,而是分出一部分警力,根据案件特点深入分析,制定防范机制,提前预判。
建筑工地大都有场地复杂、人员杂乱的特点。副所长邱风建与几位民警商议,要帮助工地建立完善的防范机制。他们对
工地所有务工人员进行岗前身份信息审核,配备充足的巡逻人员,在物料存放区、进出口区域安装监控和人脸识别系统。
在人员和技术多重防范下,王舍人片区工地盗窃案显著减少。另外,相关设备的完善也为类似案件侦破提供了线索。前不久,民警张元鲲负责的一起工地盗窃案件,从接到群众报警到抓获嫌疑人,仅用了半天。
执法者也是普法者
社会发展奔涌向前,社会治理千头万绪。王舍人庄派出所民警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在社会精细化治理探索中也有收获。
恒大社区是一个有着5万名居民的大型社区。前几年,这里有关不文明养犬的投诉很多,有的时候一天就有五六起。看似事小,但却是影响到群众幸福感的大事。当时,民警按照济南市相关规定对不拴绳等行为处以警告和罚款。但很快他们发现,单纯依靠打击,不仅占用警力,且警示效果也不明显。
基于这一现状,副所长王鑫与社区党委书记商议,公安与社区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将治理的主动权交给社区群众。在这一机制运行下,民警由执法者变为普法者,引导志愿服务队等社区组织监督和劝阻不文明行为,充分发挥社区内部“人缘、地缘”的优势,小事不出社区就能解决,提升了实际处置效能。
改变以往单一打击模式,将警力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同样,通过“共享共治”的治理方法,广场舞噪音等社区矛盾也显著减少。政府引导,部门管理,群众自治。王舍人庄派出所与恒大社区的这一联动模式激发了社区的内生动力,也为其他社区的治理提供了样板。
27个兄弟人人能“扛事儿”
“打击和防范就像是武器里的矛和盾,看似对立,但却是统一的。打击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防范。”王鑫这样比喻。正因为如此,王舍人庄派出所的27位民警有着不同的分工,但都有着同一个特点:胆大心细。一方面他们要快速处警,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还要分析研判,将社会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
一个个甘于奉献的个体,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团队。走进王舍人庄派出所,你会听到很多感人的故事:正在公休的老民警潘建国,得知确定了嫌犯的位置,立即终止休假,赶往外省抓捕;春节期间所里需要派警力去北京维稳,民警许成斌第一个报名,他大年夜出发,直到正月十五才回来;27岁的朱居山,在疫情隔离点维持秩序、安抚隔离人员情绪,一守就是十余天……
“担子再重我们也不怕,因为这27个兄弟都是能扛事儿的人!”王舍人庄派出所所长商广森的话语间满是自豪。从早到晚,派出所里进进出出,大家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身上那一抹“警察蓝”,无疑给了辖区百姓最大的安全感。
人物速写
王舍人庄派出所共有 27 名民警。他们的年龄跨度从25岁到60岁,有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也有头发花白的老民警,但都身着同样的警服,奔波在治安管理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