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法院全省首创“诉前调解+赋强公证”解纷模式——为金融解纷架起新“交通线”

2022-03-04 09:51:2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历下区法院全省首创“诉前调解+赋强公证”解纷模式——为金融解纷架起新“交通线”

  “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金融多元解纷齐鲁公证处工作站”揭牌。

  日前,“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金融多元解纷齐鲁公证处工作站”揭牌。该工作站创设了法院的多元解纷部门向前端延伸到公证处工作的新模式,为全省首创。

  为扎实推进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历下区法院凝聚齐鲁公证处、行业调解协会等解纷组织和驻区金融机构的合力,在全省首创“诉前调解+赋强公证”解纷模式,将涉案的诉前和解协议进行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使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于诉前,大大降低了诉讼率和解纷成本,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内外联动凝聚解纷合力

  “太感谢你们了,为我们争取了最大力度的优惠政策,还款压力小了很多,可以过个好年了!”在历下区法院,两位调解成功的案件当事人,对法院在诉前调解阶段组织的悉心调解表达了感谢。

历下区法院全省首创“诉前调解+赋强公证”解纷模式——为金融解纷架起新“交通线”

  庭审。

  据悉,此次调解涉及的百余件信用卡欠款案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不仅节约了司法资源,也减轻了借款人的还款负担,实现了金融机构高效回款。

  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效果,正是得益于历下区法院首创的“诉前调解+赋强公证”解纷模式。该模式整合了公证处参与司法辅助事务试点的对接优势,结合了诉前调解与强制执行公证的优点,既保证了调解协议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历下区作为济南的金融商贸核心区,银行、保险、金融等商业主体众多,金融纠纷也呈现出类型新、存量大、增速急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运用传统的金融审判模式解决纠纷存在很多困难。”历下区法院立案庭庭长于骐宁说,“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凝聚合力,充分发挥法律教育、预测、指引、评价的作用,去培育市场性和公益性的解纷力量,真正做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带着这种思考,历下区法院速裁团队开始进行多方探索。自2018年开始,该院建立了驻区金融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同30多家金融机构进行联席对接,并成立4个工作组,对金融机构开展解纷指导。同时邀请齐鲁公证处、山东金融业联合会、部分法学高校等机构组织共同参与金融机构的前期对接,就解纷模式、解纷途径、解纷流程、解纷实务开展研讨对接,从解纷入手逐步提升防纷水平。

  为把诉源治理深入到金融机构当中,历下区法院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推出了“诉前调解+赋强公证”非诉解纷模式。

  “引导当事人通过赋强公证、行业调解等多元化的非诉方式解决纠纷,可以充分发挥特邀调解员在‘诉前调’阶段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历下区法院立案庭法官上官东升介绍,“过去,我们速裁团队一个月正式立案大概700件。运用该模式后,现在我们每个月正式立案400件,大大降低了诉讼率。”

  打通堵点及时定分止争

  对于曾经遇到的一起金融纠纷案件,历下区法院立案庭法官李陶然记忆犹新。“经过诉前调解,双方对借款事实、欠款本息均无异议,也同意延长被告的还款期限。但是银行担心被告不履行和解协议,执意进入诉讼程序结案。被告又提出进入诉讼程序会产生不小的诉讼费用,且司法文

  书会留下‘案底’,对以后的生活和经营带来征信影响,希望通过非诉方式解决纠纷,以致调解始终无法结案。”

  这样的案件并非少数。近两年来,历下区法院速裁团队共审理金融商事纠纷案件约1.2万件,和解协议能否履行是其中的难点也是要点。如何化解各方信任危机,提高履约率成为金融纠纷调解的关键所在。

  对诉前和解协议进行强制执行,公证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过去的和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但进行赋强公证后,赋予了和解协议执行保障,可以进一步敦促各方自觉履行协议。若债务人不履行,债权人可以直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无需再进入诉讼程序。

  除使用“诉前调解+赋强公证”模式外,历下区法院还设立了金融多元解纷齐鲁公证处工作站,把法院的工作部门延伸到了公证处。

  要素式办案打造解纷快车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李先生经营的快餐店在2020年春节后生意急转直下,随着流动资金缺口的日益增大,李先生耗光积蓄后逐渐无力负担店内开支。由于之前具有良好的征信记录,李先生的信用卡透支额度较高,他以信用卡分期透支、预借现金的方式支付店内开销,逐步拖欠了9万元本息费用,却无力按时偿还。因长时间逾期还款,银行到历下区法院准备起诉李先生等50名欠款人,要求一次性偿还欠款。

  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历下区法院未直接将纠纷导入诉讼程序,而是将案件委派给经验丰富的3名特邀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

  “受理该批金融案件后,我们在诉前调解阶段进行了诉讼要素采集,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欠款总额等在‘诉讼要素表’中一目了然。”上官东升说,“我们想把金融业务语言转换成解纷语言,将合同要素转换成解纷要素。统一标准之后再进行解纷,这样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金融纠纷顽疾。”

  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逐一到调解室进行“量身式”调解。最终,29名欠款人与银行达成了和解协议。为了保障和解协议的顺利履行,纠纷双方共同委托齐鲁公证处办理了赋强公证,将和解协议赋予了强制执行效力。

  据了解,通过“诉前调解+赋强公证”解纷模式,历下区法院已经成功化解了9家金融机构的242件金融、保证保险合同纠纷。这些纠纷虽未进入诉讼程序,但当事人全部自觉履行了还款协议,均未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双方当事人因此节省诉讼费约42万元、律师费约35万元,金融机构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3800万元。同时,金融机构灵活的还款政策,也协助欠款的群众、企业渡过了生活和经济的难关,实现了保民生、保就业、促和谐、促发展的多赢社会效果。

  历下区法院副院长张美丽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与金融主管机构、银行业协会等多元联动预防纠纷机制,广泛调动多方优势力量参与金融纠纷化解,创新从业务规范、风险预防到金融减纷、多元解纷、科学监管的全流程多维度金融治理立体化机制,为深度优化良好金融环境提供有力司法支持。”

  (本报记者 侯月 通讯员 侯乐鑫)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